歷史教學感悟隨筆
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或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歷史教學感悟隨筆,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歷史教學感悟隨筆【一】
經過了近半學期的教學,學生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於新生事物的興趣比對歷史的興趣更為濃烈許多。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歷史事件是既成事實,且已有定論,現在所用的課本中,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所述的史實,往往忽略了紛繁的歷史事件對其的影響,那麼作為教師的我,究竟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滲透對創新人格的培養,既要創新,又要抓基礎,畢竟要進行中考。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傳統教學,又要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
作為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沒有學生不可以提的問題”等觀念。如果教師以“師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單一化、公式化、標準化,這樣教師不當的目標觀、質量觀、方法觀將對一個班的學風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就會被壓制,創新靈感被扼殺。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陳述已見,正確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不人云亦云,倡導認識多元化。教師在精心營造有利於滋養創新個性的空間同時,要給予學生髮表已見的機遇,使學生有積極主動發展的時間。創造安全自由時空,使創新之花在適宜的土壤中成長。
我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問題激疑、複習匯入、巧設懸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圖示等各種方法,設定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動機,營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情境,則是啟迪創造思維,培養創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學中可讓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啟發,鼓勵創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歷史教學中,要經常開展討論或辯論,堅持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抒發自己的感受,發展鮮明的自我個性。例如教學《戊戌變法》一課中,“為什麼要迫切進行變法呢?”可先進行多媒體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一個開放性問題:“甲午戰爭後,中國缺什麼?”透過討論、爭論形成共識:甲午戰爭後,顯示出中國文化教育科技國防等方面的薄弱,進行這些方面的改革、圖強,實屬國家當務之急。歷史課堂教學中若能經常形成辯論、探討氣氛,學生從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創新型人格將組織著個體對環境的習慣反應,將持續影響其對事物的態度。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中,組成兩大小組,正反兩方,進行辨論,課前查詢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在課堂中圍繞問題,暢所言,抒發自己的感受,也從中體會到中國近代化程序的變化和對中國歷史的變化。教育論文
部分課內課完全轉變為探究課,全部由學生主持,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形成技能,展示個性,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創新。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是落實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新中國的逐步強大,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歷史教學感悟隨筆【二】
一、隨便說說。
長久以來,我們的老師恪盡職守,對課本知識進行精心的解讀和歸納,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塊”,梳理得條理清晰,解析得細緻全面,然後塞給學生。很多老師就說歷史就是要花時間來背的東西。讓學生花大力氣去把它死死記住,不必多問為什麼,關鍵記住是什麼!可我們在知識的記憶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學生的腦海裡也總這樣認為……學歷史不就是背嗎?學歷史就是背就是記,教歷史就是勒令學生去背、去記,這不能不說是歷史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歷史學科的悲哀!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對於中國人很重要,看看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儲存了完備的歷史?我們的歷史需要傳承,不能讓這個物質社會把他們弄丟在時間得某個角落!歷史與我們現實隔著塵封而厚重的煙霧,我們總要求學生隔著這重煙霧記住煙霧那邊的事,卻很少讓學生穿過這重煙霧,深入到過去,深入到歷史中,去感悟,去體察,去思索,同歷史進行對話,感受歷史發展的脈搏!我們需要置身於歷史中去,探究這一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要站在歷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鳥瞰歷史,用宏觀的視野去考究,講述一個歷史事件是無法看透看廣的。歷史是極富理性的探索前進的軌跡,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和智慧,我們不是思想家,不是哲學家,不是政治家,但學習歷史,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我們不僅要明白歷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況,而且還應該去求證她的真偽,弄清楚為什麼,對歷史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辯,才能聆聽歷史老人智慧的'聲音,才能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你要是能夠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麼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你才會覺得世界是進步的,人類也該進步。在歷史的長河中,你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在歷史的長河中,你會覺得萬千的事務都沒有什麼比真實的歷史更值得人們去探索!學歷史,先得要愛歷史,要讓人們丟掉“副科”的想法。
二、初三歷史教學的一些做法。
1、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個任務,是“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階學校教育打基礎”,高中歷史採用以模組為構架、以專題為單元,中外合編的知識體系,在知識處理上,跳躍性強,初中階段基礎不好,會造成初、高中學生學習的銜接問題,初三開設《世界歷史》尤為重要。
2、由於初三面臨升高中考試,學校每週只開三節課時。再講課的時候要注意給他們勾畫一些關鍵字,方便他們理解。
3、培養學生的宏觀思維,讓他們的腦中有框架結構,方便學生進行大複習。
4、注意知識的梳理,相同問題可以作比較,跨度大一點,方便學生回憶。
三、對於初一年級的學生,主要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習慣,多教會他們一些方法,不是單純的勾畫,重在理解,多用單純的語言教會他們理解。多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多問、反覆的問題,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