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藝術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藝術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藝術心理學是心理學分支學科,也稱“心理學美學”。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藝術心理學的相關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藝術心理定勢是藝術心理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它對任何一種藝術心理活動如藝術感知、藝術記憶、藝術思維、藝術想象等方面都起著各種神奇和積極的作用。同時,在影視創作過程中,藝術心理定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藝術心理定勢是藝術創作主體在過去長期的社會生活、學習和藝術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確定和穩固的藝術心理態勢。

在影視藝術領域,成功的影視藝術創作者在以往的創作實踐中往往會形成比較特定的、獨特的藝術心理定勢,這些定勢常常會引導著他們對影片內容、影片風格、影片表現形式的選擇和運用,以致直接影響其創作風格的形成。例如,受到其藝術心理定勢的影響和作用,張藝謀形成了其特有的“理想與現實整合的審美走向”,陳凱歌形成了其特有的“激昂而沉重的電影風格”.

藝術心理定勢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作用具有正負兩方面的作用,藝術心理定勢是藝術創作期待中的主要元素,與藝術審美息息相關,然而藝術心理定勢帶來的保守和僵化,忽視了作品藝術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研究藝術心理定勢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作用不單單從它的表面來研究,還要研究它的構成元素、特性、功能等。

一、藝術心理定勢的構成元素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應用

(一)創作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創作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藝術心理定勢中首要的一個基本元素。古今中外有著輝煌作品的偉大藝術家都是自覺不自覺地遵循著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人生觀去深入瞭解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捕捉住時代的重大主題,從而真摯而又熱烈地表達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對真理的追求,從而獲得作品的成功。例如中國文學作品中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豪邁;影視創作中馮小寧對“戰爭與和平”主題的情有獨鍾、劉恆對京城小人物生存狀態的形象再現,等等。

(二)創作主體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經驗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於他人的社會生活經驗,而這種社會生活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創作主體看問題的角度和創作定勢。在影視創作中,影視創作就是創作主體的審美表現。影視創作表面上往往表現的是外在的人、事、景、物,但實質上表現的其實是創作主體自身生命迸發出來的火花以及他的心靈世界。例如出身農村的張藝謀在其影視作品中總是試圖探索和表現中國的鄉土氣息和中國鄉土情感,張藝謀導演早期的影片《紅高粱》中每一個畫面都淋漓盡致地顯示了中國的鄉土氣息和中國特有的情感世界,如血紅色的高粱地、血紅色的花轎、血紅色的染坊、血紅色的戰場、血紅色的天空等。影片中所有的影視藝術元素取材於我們的現實生活卻又區別於我們的現實,電影中的音樂元素、色彩元素都散發著濃濃的中國鄉土氣息,表達著深深的中國情感。

(三)創作主體的藝術觀和藝術修養

主體的藝術觀和藝術修養是藝術心理定勢的核心元素。藝術心理定勢中各個基本元素都會影響著藝術觀和藝術修養的形成與發展,然而它們也都以藝術觀和藝術修養作為核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鞏固而穩定的藝術心理體系。在影視創作中,正因為創作者建立了自己獨到的.藝術觀和藝術修養,所以他所創造的藝術作品容易給觀賞者帶來獨特的藝術美的芬芳,永遠鼓舞著人們向著理想的境界昇華。例如,在張藝謀的影片中,尤其張藝謀導演的早期影片《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其特有的現實主義審美精神、色彩濃烈粗獷的畫面效果、聲光藝術的唯美形式感等藝術觀和藝術修養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創作主體的創作需求和創作訴求

創作主體的創作需求和訴求是藝術心理定勢形成的特殊條件,它集合了各個基本元素所提供的特殊養料、特殊內容和特殊條件,形成有機的綜合體。創作主體只有在頭腦中有了明確的創作旨趣、創作需求和動機,才會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例如,張藝謀導演在其作品中一直探尋著中國鄉土氣息和中國情感世界,這一情結使其作品形成了獨特的張藝謀電影風格,而這種情結來源於張藝謀早年的農村生活,於是他把這種情結放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並對其不斷地創新和探索。張藝謀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在拍攝之前,張藝謀先有了要表現鄉間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和純潔愛情的創作需求和創作訴求,而後在藝術心理定勢的作用下才會有這部優秀的作品的問世,而不是信手拈來。

二、藝術心理定勢的特性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應用

(一)習慣意識與習慣無意識的統一

在影視創作過程中,創作主體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的作品,總是有意識、無意識地選擇某一種創作風格、某一個場景、某一個鏡頭、某一個細節為創作的作品服務,這就是藝術心理定勢的習慣意識與習慣無意識特性在影視創作過程的應用和表現。創作主體在創作和總結自己的作品時能明確地指出自己的創作個性和創作風格,這屬於藝術心理定勢的習慣意識部分;然而在他們的創作過程中的習慣性無意識部分,他們卻較少能體會並總結出來並且認為這一部分是無意中選擇的,例如在一個影片中,導演很巧妙地拍攝河水的漣漪泛動,可是當記者問到時,他卻說沒意識到。

(二)持續穩定性與變異性的統一

藝術心理定勢具有持續穩定性的特徵,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創作主體經歷等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它也表現出了一定的變異性。例如張藝謀電影創作之路便是其藝術心理定勢的持續穩定性與變異性統一的體現,從電影《紅高粱》中紅色嫁衣、紅色高粱穗、紅色染坊、紅色高粱酒、紅色的天地,到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紅色燈籠,無不被大紅色充斥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力。於是火一樣的大紅色成為張藝謀電影的象徵性色調。但是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雖然沿襲了《紅高粱》電影中的紅色,紅色的意義卻悄然發生了變化,紅色不再表示頑強的生命力,而代表著封建禮教的壓迫和殘害。張藝謀是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菊豆》《秋菊打官司》到《一個都不能少》,十幾年的創作之路經歷了藝術叛逆、理想世界,最終將藝術、理想與現實完美整合作為自己影視創作的審美取向,從而彰顯了張藝謀電影藝術風格的逐步成熟。

(三)群體相似性與個體差異性的統一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閱歷不同,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的藝術創作心理定勢,同時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閱歷又有相似的部分,這樣就會表現出相似的藝術創作心理定勢。中國各代電影導演既保持了其年代的電影藝術風格,又表現出了不同的特色和手法。例如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和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分別代表了不同時期的電影創作人,在電影創作方面,他們體現了共同的特點:對其所處年代的特色定位、對電影新的創作藝術手法、角度的創新,在主題、選材、人物、敘事、鏡頭、畫面等方面,都力求標新立異,試圖透過影片展現年代特色、人文氣息。但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作為第五代導演之一的張藝謀追求理想與現實完美整合的審美取向,而第六代導演之一的賈樟柯卻把創作放在了給予中國現實以強烈的人文關注。

三、藝術心理定勢的功能在影視創作過程中的應用

(一)在藝術創作的創作動機產生上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曹禺在介紹他的作品《雷雨》的經驗時說:“我沒有明確地想過主題是甚麼,我只感覺有個東西非寫不快似的。”這就是過去已經形成的藝術心理定勢中的習慣意識和習慣無意識起著積極作用的表現。在影視創作中,張藝謀獨特的心理定勢為《紅高粱》的創作目的和創作動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紅高粱》中紅色的高粱地、紅色的高粱酒、紅色的戰場、紅色的天空,高唱著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

(二)提高影視創作題材的選擇速度

藝術心理定勢對影視創作題材的選擇速度特別敏銳和迅速,它幾乎在藝術感知的同時就已經給藝術賦了形,並善於由此產生某些藝術聯想,也更加容易動情。例如對於一部抗日戰爭片,一個導演可以選擇以表達抗日期間的艱難歷程為主題,而另一個導演則可以選擇以頌揚抗戰人民的奮勇和頑強。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創作主體的不同心理定勢對影視創作題材的選擇速度是不一樣的。創作主體的感知往往就是心理定勢對題材的選擇和即興的藝術賦形。

(三)在影視創作的構思階段對創作思維的導向作用

一個專業詩人只會按照他原有的詩的心理定勢去構思詩篇;一個油畫家只會按照他原有的油畫的心理定勢去發揮他的專長;一個影視導演只會按照他原有的影視的心理定勢去編導影片。由此看出,他們的藝術心理定勢中都早已形成各自不同專業的習慣意識和習慣無意識,而形成的這種不同專業的習慣意識和習慣無意識在影視創作的構思階段對創作思維起到導向作用。

(四)增強影視創作者對藝術美的選擇

所謂物化意象,就是創作者在創作心理定勢特別是創作心理定勢中意象物化技能心理指導力的導向和作用下,按照已經構思好的藝術意象和藝術美的規律,選擇最優美最神奇的藝術語言、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恰到好處地、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例如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每一個畫面都被壓抑的灰色和大紅色佔滿,灰色的牆面、灰色的地面、灰色的天空構成了監獄似的牢籠,代表著封建禮教的壓迫,而其中一排排大紅色的燈籠在灰色監獄中微弱的閃爍,象徵著對封建禮教的反抗,這一切藝術元素都是創作主體的心理定勢對藝術美的選擇。

(五)提高影視創作者藝術欣賞和藝術審美的能力

藝術心理定勢有多高,藝術欣賞和藝術審美的水平就有多高。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和藝術欣賞能力的人,自然也就談不上有什麼藝術心理定勢。在影視創作中需要較高的藝術欣賞和藝術審美的能力,因此他的創作心理定勢也就必須提高。例如張藝謀作為中國的一線導演,如果沒有較高的創作心理定勢,那又如何談他今天的成就呢?

藝術心理定勢是藝術心理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也是一個影視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當今社會中外有很多研究藝術心理定勢的學者,但仍未對其研究透徹。因此我們要從更多方面來研究藝術心理定勢這個課題,只有這樣藝術心理定勢在影視創作過程中才能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紅芸。 審美心理定勢的雙重性及審美超越[J].文學界(理論版),2013(1).

[2]杜晉芳。 審美心理定勢對培養審美能力的影響[J].文學教育(下),2009(9).

[3]成立。 變形、定形與完形--鑑賞心理與創作心理比較分析[J].學術月刊,19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