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導語:課堂是學校中的最小細胞,是學校中最基本的單位,但正是這個細胞和單位承載和體現著素質育的理想與新課改的希望。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世紀面對著新課程改革,作為歷史教育者應該怎麼樣去做呢?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的教學工作總是提到要緊扣課程標準,圍繞大綱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這就無形中給教師自己了巨大的壓力。一堂歷史課究竟應該怎麼樣上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題優勢,才能在45分鐘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參與的教學中去,同時又能在以後的應試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呢?
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第一點:教師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要以育人為崇高理想,並從中享受人生的樂趣,應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繪學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永不滿足的執著追求,教師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教師要做當之無愧的強者,不陶醉於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要學會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鬥方向和人生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
第二點:教師角色應該有重知識結論的灌輸者,轉換為重學習過程的謀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聽後背的教學模式,這就壓制了學生思想的發揮,也就違背了新課標理念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了,而以教師為主體了。那麼新課標要求下我們應構建讀講剖感練五環的課堂結構,下面介紹一下就該課堂結構。
1、讀: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利用810分鐘閱讀教材,把握歷史課本中的主要內容,也就是透過讀書讓學生總整體上感知全文。
2、講:在讀書的基礎上,選13名學生講解課文的
主要內容,對學生在講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之處,請其他學生改正;其中,前兩個環節是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的平臺,真正讓學生變成學習知識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使學生感到我學習我受益,我參與我快樂。
3、剖:剖析中考考點,做到教學有針對性,同時要設定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樂趣的學科,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問題中輕鬆度過,對於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賞識教育),此環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鞏固知識,如何運用知識,為以後的應試做準備。
4、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感受所學知識,對待知識,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識生活化。也就是透過學習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和認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史可以使人明智,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教育者的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思想健康,為國家的建設服務。
5、練:選擇有典型意義的題當堂訓練,以達到知識的鞏固。這就要求教師課下要多做題、選精題,學生少做題、做精題,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以上的教學符合感性理解鞏固運用的教學過程,同時上面五個環節環環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
第三點:教師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的問題相當程度是語言的運用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藉助於語言來向學生傳播知識。所以教師要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所以教師除了有內在的素質外(即人們常說的“內才”)還需有過人的“口才”。以致上課時能充分發揮,講起來口齒伶俐,滔滔不絕,形象生動,講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師上課“語無倫次”,學生學的眉頭苦皺,影響課堂效果。
第四點:情感觀
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情感的把握,要善於抓住歷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能彌補現實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生缺乏“情感”,最終也達到了以“情”致“動”的良好效果。
最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要多聽課,多評課,更重要的是要多專研,漸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學科思想去引領學生學習。
總之,有思想的課堂才是有生機的、成功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