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勞動合同

論勞動合同的單方解除

論勞動合同的單方解除

一、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若干程式法難題的探討

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許多國家和地區則稱勞資爭議或勞資糾紛,論勞動合同的單方解除(下)。其廣義是指勞動關係雙方當事人或其團體之間關於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的爭議;其狹義僅指勞動關係雙方當事人之間關於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的爭議。[27]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引起的勞動爭議是指因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勞動者和勞動者預告辭職、即時辭職、自動離職而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所形成的勞動關係,因涉及勞動者的切身權益和用人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而引發的勞動爭議。目前,我國關於勞動爭議處理的現行立法,主要包括《勞動法》中的有關勞動爭議處理專章規定,國務院1993年7月6日製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勞動部1993年11月5日製定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及工作規則》,勞動部、全國總工會、國家經貿委員1993年11月5日製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組織規則》,勞動部1993年10月18日製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爭議處理的.批覆、通知和答覆。根據我國現行立法的規定,處理勞動爭議應當遵循的原則:(1)著重調解原則,(2)合法、公正、及時處理原則。(3)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目標模式,目前尚未確定,現行處理體制可概括為“一調一裁兩審”體制。我國現行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包括“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一)仲裁前置程式引發的難題探討

目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引起的勞動爭議與其它勞動爭議都一樣都是透過雙方協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和人民法院訴訟程式的有機結合來處理。實踐中仲裁前置程式存在問題較多。我國法律規定,對勞動爭議的處理實行“一裁兩審”制,即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為了使自己的勞動權益得到保護,除協商和調解以外,其有效途徑是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未經勞動仲裁裁決的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見,仲裁是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必經前置程式。將勞動爭議仲裁作為訴訟前置程式,可以充分發揮勞動仲裁部門熟悉勞動業務的優勢,而且勞動仲裁費用低、結案快、手續簡便、方法靈活,既有利於緩和勞動爭議雙方的對立情緒,又減輕人民法院的工作量,保證勞動爭議的審判質量。但在仲裁和審判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1、仲裁和訴訟在受案銜接上的難題探討

仲裁前置程式導致仲裁和訴訟在受案問題上難以銜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真正有效的法律保護。其一,對勞動者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對此有兩種4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只是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前必須經過的一種程式,只要仲裁委員會對勞動爭議作出了裁決,即使是不予受理的裁決,也表明是一種仲裁結果。當事人只要先經過了仲裁程式,無論結果如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凡符合民事訴訟法規規定的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否則,如果當事人的勞動爭議被仲裁委員會因某種原因而不當裁決,或不予受理,其發生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不能得到審判機關的司法最終保護。另一種觀點認為,仲裁委員會是按照國務院釋出的《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予以審查,符合該受理條件才能作為仲裁案件予以受理並仲裁,如裁決不能受理,當事人之間的勞動爭議則未能進行仲裁審理,那麼,當事人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應予受理。法律規定的仲裁包括程式和實體兩個方面,並非只是法院受理前的程式。仲裁除審查當事人發生勞動爭議後是否在法律規定的仲裁有效期間內提出並符合仲裁受理的條件外,其實質在於對勞動爭議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各自應承擔的責任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處理。只有經過勞動仲裁實質性的裁決處理後,當事人仍然不服這種處理結果的,才能進入司法審判的訴訟程式,以使勞動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上的最有效確認。把仲裁委員會裁決不予受理的勞動爭議認定為仲裁前置而直接納入司法審判,從根本上違背了“一裁二審”制的單軌程式,從法理上也講不通,導致仲裁和訴訟在受案問題上無法銜接。其二,人民法院對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實質性裁決是不否部屬於其受案範圍?如仲裁裁決內容,或裁決超過法定申請仲裁時間,或仲裁違反管轄規定的種種情況人民法院都不能受理。其三,某些糾紛存在勞動法律關係和民事法律關係的競合問題,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在受案問題上相互推諉,當事人告狀無門。其四,勞動爭議案件受理中,若提出反訴的法律關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