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詩歌說課稿
引導孩子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以下是幼兒園大班詩歌說課稿,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分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秋風吹》,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材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語言教材。這首小詩明快清新、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可以藉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需對詩歌中提到的秋天的景色有所瞭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秋天樹葉的變化,可以讓幼兒學學小樹葉飄落下來的樣子、蝴蝶飛舞的動作,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拾落葉的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示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和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嘗試朗誦詩歌。4、豐富動詞:吹、飄、飛。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內容淺顯、含有粗淺的知識性,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秋天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自然瞭解秋季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幹在感情上發生共鳴從而願意朗誦。難點:理解動詞的實際含義並會應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透過豐富動詞,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模仿與動詞有關的各種動作,使詞彙的豐富遊戲化、趣味化、兒童化,透過小朋友自身的肢體語言進一步加深對動詞含義的理解,活躍了課堂氣氛,構建了民主和諧的師幼關係。
二、說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趣味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完整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趣味遊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活動中,我請幼兒扮演小樹葉,秋風吹來隨優美的音樂自由扮演,音樂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這片小樹葉像什麼?透過這個遊戲協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新穎的想象。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恬靜的環境中,透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協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小樹葉奇妙的想象,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你看到的小樹葉飄下來的時候像什麼?”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沛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沛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沛表達自身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詩歌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沛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第三種方法是完整跟誦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在集體的面前進行表示,聲音自然的朗誦給大家聽。從而鍛鍊幼兒的膽量和展示自我的表示精神。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等,初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和理解力。
三、說學法指導
教學中注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透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幹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協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多媒體課件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典範,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自由大膽扮演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敢說。
四、教學程式
總體分為三區域性。第一區域性採用拾落葉活動匯入,以親切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肯定幼兒協助孔爺爺做事,使幼兒園的環境變得更美麗這一助人為樂的做法。然後,設定疑問:小朋友在哪兒揀到的這些樹葉啊?樹葉為什麼會在地上呢?從而啟發幼兒對季節的變化、植物的變化發生好奇心。第二區域性,是分析理解詩歌區域性,這一區域性共分五部。第一步,利用課件,教師配合語言的講解,協助幼兒瞭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拓展幼兒知識面,實現課程間的整合。看後,再回到秋天這一季節,提問:秋天,小樹葉都怎樣了?啟發幼兒根據自身的觀察講出秋天樹葉的變化,此環節順利過渡到下一步。第二步遊戲《秋風吹》。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秋天的小樹葉,播放“秋風”的音樂,秋風吹來了,小樹葉隨音樂自由扮演。遊戲中,老師自然的配以詩歌中的語言:秋風秋風輕輕吹,樹葉樹葉飄呀飄。秋風吹來了,這片小樹葉好象在空中跳舞;這片小樹葉好象一隻小燕子;這片小樹葉跳累了,躺在了大樹媽媽的身旁。音樂停止,提問:你象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的說一說自身的變化。有的幼兒說:自身像一隻小蝴蝶。教師自然引導過渡到下一步:xxx小朋友說他扮演的小樹葉象一隻蝴蝶,飛呀飛!到底象不象蝴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三步,欣賞課件,為幼兒創設詩歌中所蘊涵的美好意境,協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對落葉形象的比喻。欣賞後配合提問:你看到,小樹葉象什麼?(象蝴蝶)有多少蝴蝶呢?老師:不是一隻蝴蝶,是許多蝴蝶,我們可以這樣說“一群蝴蝶”。學說詩歌中的語言:好象一群小蝴蝶。教師進一步追問:小蝴蝶在幹什麼?(飛)問:怎麼飛?會飛的昆蟲或者飛禽都有什麼?(翅膀)對!那它是怎樣飛的呢?學說:張開翅膀飛呀飛。第四步,利用多媒體,完整欣賞詩歌錄音。在幼兒的頭腦中對詩歌中的意境構建一個完整的美好印象,協助幼兒加深記憶。第五步,是師生一起朗誦詩歌,扮演朗誦或分組朗誦。教師配以:“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象蝴蝶一樣的小樹葉,秋天才變得那麼美麗”的激勵性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到集體面前進行扮演。活動中,教師利用豐富的語詞啟發幼兒想象,因為幼兒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把重點放在了協助幼兒大膽的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身的想象,發揮其想象的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和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