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在職人員創業教你如何魚與熊掌兼得

在職人員創業教你如何魚與熊掌兼得

本市出臺的“在職人員可以向企業出資”的政策,至今已整兩年。政策出臺之時,渴望“當老闆”的在職職工歡欣鼓舞,因為他們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而那些曾經“偷偷摸摸”在外兼職的也得以光明正大地從幕後走到臺前。如今,兩年過去了。在職職工當老闆的現狀如何?他們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鑑,又有哪些教訓需要吸取?記者為此挑選了幾個典型個案進行了採訪。

行業就近不就遠

“正職為副職拓路,副職為正職加碼”,在某高校擔任經濟學院系主任的鄭教授,說起自己在業餘成功經營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當起“老闆”的經歷,臉上就露出了得意之情。談到“下海”創業,鄭教授認為,在職人員當然要以正職為重,不能挖公司的牆角,作為老師就不能耽誤自己本職的教學工作。但是為了創業成功,降低風險,也必須依託自己在本職工作中的積累,充分利用職場資源。因此,選擇與自己工作相近的行業投資可謂是創業成功的捷徑。

鄭教授從經濟學院畢業後就一直留校任教,從教已數十年。如今成了系主任,主要教授企業資訊方面的課程,工作穩定,收入也頗豐。但由於常年與商業打交道,在他的心中一直存在著創業的衝動,總想嘗一嘗當老闆的滋味。在對自己的優勢和擁有的資源進行分析之後,鄭教授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開一家市場研究公司。他覺得市場研究公司的業務與自己常年所研究的專業領域息息相關,而且由於工作關係,鄭教授對於商業市場的現狀也一直非常關注,可謂瞭如指掌。

心裡有了譜,鄭教授立馬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而且為了進一步增加公司創業成功的機率,他又將公司的主營專案定位在自己最擅長的商情研究上。由於嫻熟的專業背景,鄭教授的公司除了提供一般資訊服務之外,還成為國內首家提供“調查、研究、策劃、執行”一條龍服務的公司,公司的業務自然也做得紅紅火火。如今,鄭教授公司的資產已達上千萬元,但他還是守著老師的方寸講臺,繼續給莘莘學子傳道、授業。利用業餘時間創業,不但沒有影響鄭教授日常的教學工作,反而使他的教學過程增添了許多生動的案例。他將自己的專業應用於公司經營,又將公司在經營中所獲得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真可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規模宜小不宜大

對於大多數投資創業的在職人員來說,資金、時間和精力都相對有限,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適中的企業規模除了能降低創業初期店面、人力等資金成本之外,也便於投資者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進行管理。

加盟小型連鎖店被認為是在職人員創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加盟商多年的經驗與品牌效應,以及它所提供的完善的配套措施和培訓指導體系,都有助於投資者相對較快地獲得創業成功。已屆而立之年的沈先生在經過多年打拼之後,手頭有了十幾萬元的積蓄。把錢存銀行吧,由於存款利率低,他有點不甘心;投入股市的話,風險又太大;經過幾番比較之後,沈先生決定加盟某快餐連鎖店,快餐店的加盟門檻比較低,投入不大但有可預期的利潤。

現在,沈先生的小店已經開張半年多。算上2萬元的加盟費,2。5萬元的裝置費用,以及每月1萬元的店面租金,沈先生至今的總投入大約為10萬元。由於投資和經營得當,沈先生的店從第一個月開始就有了贏利。半年下來,初期投入已經差不多收回,目前每個月約有1萬多元的純利潤。沈先生說,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可以透過積累逐步“做大”,但絕不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盲目“大做”,過度舉債經營,得不償失。

管理當放不當摳

由於創業期規模較小,投資者可以暫且不考慮企業的管理形式,沒有必要建立和大公司一樣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創業者切忌事事親為。在職人員創業,本來時間就有限,如果不把精力放在企業決策這些大事上,而是拘泥於瑣碎的日常業務,企業發展的前景就不容樂觀了。

企業運營的好壞取決於管理,因此在職創業者要學會“抓大放小”,自己制訂出企業發展規劃和建議之後,就可以將公司放手給他人管理。關鍵是要懂得,這種符合現代公司制度的方式也有利於企業今後的進一步發展。

張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白領。1年前,他耐不住寂寞,投資5萬元開了家便利店。一開始,他感覺很新鮮,感覺“便利店就是自己新生的嬰兒”。除了請人在白天照看小店之外,張先生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撲在了小店上,進貨、記賬,甚至是晚上整理貨架,全部都親自操刀。然而,幹了不久,簡單而又費力的工作使他感到厭倦,白天黑夜“連軸轉”的生活也讓他感到身體吃不消。權衡再三,張先生制訂出了一套便利店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並聘請兩名管理人員打理日常事務,一位負責財務、一位負責門店。自己則利用休息日或者晚上光顧一下小店,與兩位員工進行溝通,看看有什麼問題,並幫助他們設計促銷方案。管理模式的改變,張先生得以輕鬆地“坐收漁利”。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選擇行業、確定規模、制訂管理方案……以上提到的種種建議都說明,在職人員創業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要對自己的能力、財力和精力做出恰當的評估。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來進行投資。即使已經決定創業,做什麼,怎麼做,做多大,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創業者提前做好理性的分析,制訂創業規劃。如果分析到位、規劃得當、管理有方,在職人員創業也完全可以成功,魚與熊掌就可以兼得。

身為職業經理人的譚先生如今就一邊給別人當“管家”,一邊又自己“當家”,卻做到了兩頭兼顧,在外人眼裡風光無限。談到自己的成功,譚先生就將其歸功於分析、規劃與管理。創業之初,譚先生選擇成立廣告策劃公司,原因就在於他在日常公司的業務接觸中發現,給手機等通訊廠商做品牌策劃的利潤空間非常大。作為某國產手機生產廠的“管家”,不論是對手機的專業研究,還是在手機領域積累的人脈關係都成為了他創業理想的平臺。

公司成立之後,“當家”的譚先生一直聘用職業經理人來為自己做“管家”。他說,經營者與投資者脫離是一種很好的管理方式,投資人管公司很可能造成公司內部的不民主。而譚先生自己在“職業球員”和“職業俱樂部老總”兩種角色之間的轉換,不僅沒有力不從心,還相互促進。譚先生說:“在大公司做‘管家’,讓我有了一個更大的舞臺得以站得高看得遠,拓展更廣闊的人際空間,掌握更豐富的渠道和資源;而在自己的小公司‘當家’,則可以實踐自己在大公司無法實施的想法,並把自己在大公司裡學到的好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公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