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名師課堂實錄
導語:《關雎》描寫了一男子對心愛姑娘的思念和追求過程,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他內心深處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以下是中學語文名師《關雎》課堂實錄,供各位參考。
中學語文名師《關雎》課堂實錄
一、匯入:
課前放歌曲《關雎》營造氣氛,導語:“羅江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古代有著名文學家李調元,現在有詩歌博物館,春暖花開的時候還要舉辦詩歌節。可見,羅江人民一直在追求一種詩意的棲居。所以,羅江的學生是最應該也最配學習詩歌的。今天,我將帶領同學們一起去探索中華詩歌的源頭,讓我們一起走近《詩經》。”
二、走近《詩經》:
學生讀螢幕顯示:“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其中風又叫國風,是《詩經》的精華。”
師:305篇中,《關雎》有什麼樣的魅力位列第一呢?希望同學們學習完了之後可以回答。
師: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同學們能告訴老師學習詩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麼嗎?
生:朗讀。
生:想象、聯想
老師板書課題、學習方法。
三、初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師:上課之前老師佈置了預習,現在請同學來展示一下預習成果。指名一學生朗讀。
讀後學生老師評價,字音很準。
螢幕顯示幾個重要的詞語注音,學生齊讀,正音、強化。
師:讀準字音,是朗讀的第一步,更高的要求是讀出節奏。同學們看,這首詩每句話都是四個字,《詩經》裡大多數的詩都是四個字一句。大家揣摩一下,四個字一句的應該按怎樣的節奏來讀。
生:二二。
師:非常好,兩個字一頓,或者尾音稍微延長,這樣讀詩的韻味兒就出來了。
師範讀第一章,學生接著讀後面的。
四、思讀,讀懂詩意,讀出感情。
師:我要再請同學來展示預習成果。看同學們有沒有讀懂重要的詞語。
師:“窈窕淑女”是什麼意思?
生:文靜美好的女子。
師:“好逑”呢?
生:好配偶。
師:那麼這句的意思是?
生:文靜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師:噢,文靜美好的女孩子大家都喜歡,所以,咱們女同學應該當這樣的淑女。
師:“寤寐求之”什麼意思?
生:醒著睡著都在追求。
生:時時刻刻都在追求。
師:“輾轉反側”呢?
生: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師:為什麼翻來覆去睡不著呢?
生:因為他追求這個女孩子沒追到。
師:你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從“求之不得”看出來的。
師:看來你真讀懂了,預習得真好!。
師:這個君子追求這位淑女沒成功,他又轉去追求別人了嗎?
生:沒有。他日夜思念著她。
生:思念得徹夜難眠。
師:看來這個小夥子感情很真摯,很專一。他不僅沒有放棄,沒有移情別戀,還打算要娶她進門,跟她相親相愛呢。我是從哪裡讀出來的呢
生:“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師:意思是?
生:彈琴鼓瑟對她表示友好,敲鑼打鼓讓她快樂。
師:那麼,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個故事嗎?
生:一個青年男子愛上了一個文靜美好的女子,他追求她但是沒有成功,就日夜思念她。最後終於跟她在一起,結婚了。
師: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了?
師邊聽邊板書:愛慕——思念——喜悅
師:有人說“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是真實的,是小夥子思念心切的時候產生的幻覺,或者說是願望,你們看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我板書的“喜悅”也可以換成“幻覺”。看來,小夥子追求這位姑娘是以結婚為目的的。現在有句流行的話是?
生: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
師:說得好!這個小夥子的感情是淳樸的,健康的。求之不得時雖然痛苦但沒有難以自拔,求而得之的時候是要讓對方快樂,要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所以,孔子說“《關雎》一詩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屏顯)
師:這麼完整而優美的愛情故事,古代人在傳唱,現代人也在唱。剛才上課之前老師在放的就是現代人譜曲的《關雎》。旋律優美動聽,可是,我找了好幾種版本的MV都不滿意,沒有表現出我從詩句裡感悟到的美。因此,我今天想重拍。
生:啊?
生:真的?
生:怎麼拍?
(學生滿臉疑惑和興奮,七嘴八舌地議論。)
師:當然不可能真拍。不過我們可以做策劃,而且光靠我不行,我們大家一起來。
師:應該拍哪幾組畫面呢?我想,優美的愛情故事一定發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所以,老師先來策劃第一組鏡頭,也是最簡單的。
師:我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和“參差荇菜”這幾句,想象出這樣的環境:在湛藍的天空下,有一條玉帶似的河流,流水緩緩流淌,泛著清波。河中長短不一的荇菜隨著水流柔柔的漂盪。河中的沙洲上,芳草萋萋,成雙成對的雎鳩鳥在快樂地遊玩嬉戲,不時還在關關的鳴叫,一高一低,相互應和著。
師:就在優美的環境中,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出現了呢?她在做什麼呢?下面該同學們了。
生:一個文靜美好的姑娘。
生:她穿著一件白色的衣服,頭髮是束起來的。
生:頭髮長長的,應該是鬆鬆地披在肩上,只在發尖處輕輕地紮了一下。
生:她在採荇菜。
師:她怎麼採的?可以描述或者比劃嗎?
生:(邊比劃邊說)翹著蘭花指,左邊一下,右邊一下。
師:動作真優雅。難怪那位君子會一見鍾情了。
(因為恰好是個男孩子,學生大笑。)
師:下面好像該拍小夥子了。
生:小夥子穿著一襲白衣,在河邊看書,突然看到這位採荇菜的姑娘,書一下掉在了地上。
學生大笑。
師:(笑)這就是一見鍾情了。
生:我覺得還要拍,夜深人靜的時候,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小夥子還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生:我還想拍姑娘跟小夥子一起,還是在他們相遇的小河邊,小夥子在彈琴,姑娘在聽,或者唱歌。
師:多麼相親相愛啊,簡直就是笑傲江湖嘛。
師:這樣拍出來的MV一定是唯美的。在這個想象的過程中我們感悟到了這首詩景美、人美、情美(學生跟老師一起很自然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依次屏顯。)
師:景美、人美、情美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從詞語、句子以及詩歌特有的表現方式中體悟到的,所以,應該還有一美——“文美”(屏顯)
五、品讀,鑑賞藝術手法,讀出美感。
師:請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品味《關雎》的文美。
(屏顯全詩,幾個詞語標註成藍色)
學生讀藍色詞語:關關、窈窕、參差、輾轉
師:“關關”是疊詞,“參差”聲母相同叫“雙聲”,“窈窕”韻母相同叫“疊韻”,“輾轉”聲韻母都相同叫“雙聲疊韻”。大家再自由地讀一讀,感覺有什麼效果。
生:好聽。
生:有音樂感。
師:對,《詩經》裡常用雙聲疊韻和疊詞,既好聽又生動。(屏顯雙聲疊韻疊詞的作用)
學生讀。
師:(屏顯《關雎》請同學們讀標註為紅色的詩句,說說看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句子幾乎是一樣的,只換了一個字“流”、“採”、“芼”。
師:找得很準!這樣的句子叫“重章疊句”,又好讀又好背。反覆吟唱,強化了感情,突出了主題,形成一種迴環往復的美。現代歌曲裡還在用。
學生讀(屏顯)重章疊句的作用。
師:(屏顯《關雎》)請男生讀藍色句子,女生讀紅色句子。
師:去掉女生讀的部分,這個愛情故事講清楚講完整了嗎?
生:(愣了一會兒)好像也是清楚完整的。
師:那麼,與原詩比較有什麼不同嗎?
生:好像缺了點什麼。
生:好像沒有原來的味道了。
師:對,說得好。藍色的這些句子它肯定是有作用的。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我們以第一章為例。雎鳩鳥在河中的沙洲上親熱地嬉戲鳴叫,跟小夥子愛上文靜美好的姑娘有什麼關係呢?
師:這裡老師要給大家補充介紹關於《詩經》的知識。《詩經》常用三種表現手法“賦”“比”“興”。(板書)加上三部分內容“風”“雅““頌”(板書),古人稱它們為“六義”(板書)。“賦”,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敘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興”是先言他物而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用別的事物引出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同學們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屬於哪一種。
生:興
生:比
師:不光是我們同學,很多人都有爭議。其實,《詩經》裡很多時候比興是不好分的。所以,老師把它們合在一起就叫“比興”。
生讀(屏顯)比興的作用。
師:經過這樣的品讀,我們終於感悟出了《關雎》的魅力,(屏顯)師生齊讀:《關雎》一詩,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
師:這麼美的愛情詩,我們如果配上一首悠揚的古琴曲《鳳求凰》來有感情地美讀,一定會美不勝收的。
生配樂朗讀。
試背這首詩。
學生填空式背誦,然後齊背。
六、結束語:
愛情是美好的,但是隻有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她才是美好的。如果時間不對,就像摘得過早的果子,它一定是苦澀的。
祝願同學們將來都有一份美好的愛情,一種詩意的生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