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認識平面圖形課堂實錄

認識平面圖形課堂實錄

《認識平面圖形》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平面圖形課堂實錄,歡迎閱讀。

一、運用現實素材引入新知

1、說說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①師: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

生:黑板是長方體。教室裡的音箱是長方體。(學生指著教室前面桌子上圓柱形的杯子)這個杯子是圓柱。我家的冰箱是長方體。……

②讓學生從桌面上的各種立體圖形中找出喜歡的物體。誰來告訴大家,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物體?

生:我找的是圓柱。

生:……(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貼上圓柱、長方體、正方體)

2、摸物體的面,感覺面。

師: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認識的物體,請小朋友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覺告訴同組的小朋友。請學生摸物體的面,把感覺告訴同組的小朋友。(學生摸各物體的面,並和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感覺)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有什麼感覺。

生:摸起來平平的。

生:摸起來滑滑的。

生:摸起來有點尖(這個學生摸到三稜柱的稜上去了)。

師:哦,你這不是面,你這是三稜柱的稜了。還有嗎?

生:我覺得有的摸起來滑滑的,有的摸起來有點次次的。

師:那是不是平平的呀?

生:是的。(評析:其實這裡應先說明“滑滑的”或“次次的”都是物體材質的問題,然後再引導到面是平的上來。)

生:有的面摸起來圓圓的。……(評析:這環節的設計,既是對舊知的複習與鞏固,也是給新知的鋪墊和“熱身”。由於立體圖形的認識僅僅是前一節課的內容,部分學生可能對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體會得還不夠,因而對其形狀和名稱還不是很熟悉,透過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有一個重溫舊知的機會,也可對舊知有一個鞏固的作用;這環節又給新知的展開搭建了一個平臺,因為後面的各個環節中所要學生操作的如摸、找、說、畫等都是在本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感受“面”從“體”得出

1、認識長方形

①從長方體上認識長方形。師:小朋友透過摸一摸,發現這些物體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圓圓的。但是誰知道長方體的面是個什麼圖形嗎?生:長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學生回答)師:真棒,這麼多人都知道。那現在我們可以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找到長方形。(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個長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長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長方形(讓學生讀“長方形”三個字)

②在長方體上找長方形。師:現在請小朋友從桌面上找一個長方體。(學生動手找)你能從自己手中的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嗎?生:我在盒子裡找到了一張紙,把紙折起來是一個長方形。(因為我提供的是一些藥品包裝盒,有些盒裡邊有說明書。)

生:我在這個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邊指邊說)……

③摸一摸找到的長方形

2、認識其他圖形

①師:剛才大家都找到了長方形,那麼你們能不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

生:我在圓柱上找到了圓。……

生:我在長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

師:咦,找到正方形?你能把你手裡的長方體那起來給其他小朋友看看嗎?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還有其他的嗎?

生:我在三稜柱上找到了長方形。

師:(裝出很奇怪的樣子)三稜柱上有長方形嗎?在哪呢?

生:有,在這裡。(邊摸邊說)師:太棒了,連三稜柱上的長方形都能找出來。

師:剛才大家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正方體的一個面上拿下一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正方體模型的旁邊,並板書:正方形)從圓柱上找到了圓。(從圓柱的一個底面上拿下一張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圓柱模型的旁邊,並板書:圓)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貼在黑板上,並板書:三角形)。

(評析:以上環節採用“先摸後放”的教學方法。在“摸”的部分裡,由於學生在幼兒園裡已經接觸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也已經知道它們長的是什麼樣,因此我直接讓學生體會“面”與“體”的關係,把“面”從“體”上“剝落”下來,這樣既直觀又讓人印象深刻。然後讓學生找和摸長方形,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面”的感覺。在“放”的部分裡,安排了“找”和“說”兩個內容。“找”的時候,學生可能會在長方體上找到正方形,在三稜柱上找到長方形,這樣的話,經過教師的點撥就可讓學生體會到一個立體圖形上可能會有多種面存在,並非是單一的。這樣也達到了“放”的目的。“說”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語言的完整性和邏輯性,為以後的數學學習打基礎。)

②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並揭題。

師:(指著貼出的圖形)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圖形,認識它們嗎?咱們一起來讀讀看這些圖形的名稱。(生讀)大家比比看今天認識的圖形和昨天認識的物體有什麼不同?

生:長方體長長的,長方形扁扁的。

生:圓柱鼓鼓的,圓扁扁的。

生:正方體有六個面,正方形只有一個面。

生:……師進行小結並揭題板書: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會用“體”描“形”

1、畫各種形狀圖:

師:請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體在紙上描出今天學過的圖形。同一小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不會畫的可以看書。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分類:

師:請各小組從自己的作品裡選兩個最漂亮的圖形貼到黑板上。自己可要想好了要貼到哪裡。(學生在貼的過程中有幾個小朋友把圓貼到三角形的後面,或把長方形貼到正方形的後面。)讓其他學生評價,他們貼的'對嗎?(由學生上黑板進行改動)

(評析:本環節我應該讓學生說出得到平面圖形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沿著立體圖形的邊畫,可以用剪刀剪下立體圖形的一個面,也可以用印泥印等。這樣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最後讓學生把自己得到的平面圖形貼到黑板上的相應位置,既是對平面圖形特性的進一步感知,也是對分類知識的初步滲透。)

四、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1、找一找

師:誰能說說咱們身邊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大家可以出座位在教室裡找,也可以說說家裡、路上所看到的。誰起來對大家說說?

生:……(評析:這樣既豐富學生對圖形的感知認識,更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小組合作,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設計一幅美麗地圖畫。(評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事“再創造”的學習活動,引發學生髮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透過小組形式組織教學,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了學生合作與互助,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回家找找看,有哪些物體的面也是今天學過的這些圖形的樣子的,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評析: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在這裡教師留了一個讓學生與父母交流的空間,既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去體會平面圖形的特性,也讓父母參與了孩子的學習活動,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