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面在體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稜柱、一盤沙子、一盒印泥、1~2張白紙、一盒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物體娃娃,認識的,就跟它們打個招呼。好嗎?(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稜柱)
生:你好,長方體!你好……
師:畫到紙上的立體圖形,你還能認出來嗎?淘氣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闖關遊戲,你們願意來試試嗎?
生:願意。
師:你們真棒!立體圖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與體驗。
1、從體上取面,體會“面在體上”。
師: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稜柱摸一摸它們的每個面,有什麼感覺?
生:平平的……
師:喜歡這些平平的面嗎?
生:喜歡。
師:那誰能想辦法把你喜歡的這些平平的面從這些立體圖形上面取下來,展示給大家看。
生1:老師,你看!我是這樣把我喜歡的這個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師,我是在我喜歡的面上塗了印泥,然後再紙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歡的這個面放在紙上,然後用筆沿著它的邊滑下來的。
生:……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把你喜歡的平平的面取下來。
生取面,分類展示較好的作品,提問作品中的各個面是哪個立體圖形上面的哪個面,並指給大家看。
2、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1)認識長方形。
師:(手指學生展示的長方形作品)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生:長方形。
師:對!他們就叫長方形,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特點?(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生:有四條邊,四個角……(反問學生:你是怎麼發現的,說出你的方法。)
師:長方形有四條邊,仔細觀察相對(師打手勢幫助學生理解“相對”是什麼意思。)的這兩條邊,能發現什麼秘密?
生:這兩條邊是相等的。
師:看著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還需要我們驗證一下。(師生驗證結果。)
歸納總結: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而且對邊是相等的。
(2)認識正方形。
師:(手指學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生:正方形。
師:仔細觀察,它有什麼特點?
生: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正方形也有四條邊,四個角。仔細觀察正方形和我們剛才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長方形有什麼不一樣?
生:正方形四條邊都是相等的。
師:同樣,也需要驗證!(師生驗證結果。)
歸納總結: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條邊,四個角,但是它的四條邊都是相等的。
(3)認識三角形。
師:(手指學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透過觀察、實踐操作、討論等活動過程,使學生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經過想象與推測,拼擺出這一組立體圖形不同的位置關係和形狀;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與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觀察、拼搭、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根據從一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能拼擺出多種不同位置關係和形狀的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能根據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圖形,經過想象與推測,拼擺出這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三、教學準備
正方體實物,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引入
1.複習舊知
課件出示題目:下面圖形是小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我們已經分兩次學習了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觀察物體時要從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觀察。
2.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三)。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整理小學階段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與要求,一方面是為了複習舊知,另一方面也為系統地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二)操作體驗,理解運用
1.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學習例1(1)(課件出示題目要求)。
①教師:想一想,可以怎樣擺呢?
教師課件演示教材中的兩種擺法。
課件出示問題:還可以怎樣擺?
教師:請大家拿出4個小正方體,同桌合作動手擺一擺,擺完看一看,你們所擺的小正方體從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圖形(注意:擺小正方體時,要面靠面地擺)。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師巡視。
③反饋交流,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所擺的圖形。
④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只要一行擺三個,另外一個可以放在這三個小正方體前面或後面的任意位置,或者如下圖所示:
前後每行各擺兩個(課件出示擺法)。
(2)學習例1(2)(課件出示題目要求)。
教師:請大家先靜靜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擺完後請同桌互相驗證,看一看從正面看到的形狀究竟有沒有變。
①學生獨立思考並操作。
②同桌互相驗證,如發現有問題的請你幫助同桌糾正錯誤。
③反饋交流,展示多種擺法。
先把3個小正方體擺成一行。另外兩個小正方體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中的任意兩個的前面或後面;另外兩個小正方體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中的任意一個的前面或後面(可以把一個擺在前面,一個擺在後面)。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只要一行擺三個,另外兩個可以放在後面或前面的任意位置(課件出示多種擺法)。
(3)想一想:如果再增加1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可以怎樣擺?
①學生獨立思考。
②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實物投影展示多種擺法。
③提出問題:你有什麼發現?
④概括總結:
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例1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拼擺的方法,然後組織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到“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立體圖形,有多種擺法”。
2.教學教材第2頁例2。
(1)出示例2(課件出示教材插圖)。
(2)教師:剛才我們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能拼擺出多種不同的立體圖形,現在根據蘭蘭從正面、左面和上面這三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你能擺出她所觀察的立體圖形嗎?請你嘗試著擺一擺。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拼擺,教師巡視指導。
(4)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能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嗎?
你發現了什麼?
(5)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6)教師:根據這三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你能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嗎?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概括得出:根據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立體圖形,結果只有一種。
(7)嘗試練習(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採用“獨立思考──嘗試拼擺驗證”的方法,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拼擺出原來的立體圖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也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2題。
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像這樣只根據一個方向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成的立體圖形是不確定的(結果不只一種),只有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的立體圖形才是確定的。
3.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3題。
4.小明搭了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左下圖,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右下圖。搭一個這樣的立體圖形,小明最少需要()個小正方體,最多需要()個小正方體。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要圍繞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體現從易到難的層次性。透過練習讓學生再次認識到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拼擺出的立體圖形是不確定的,從三個方向觀察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是怎樣學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應用了數學中概括總結的學習方法,同時深化了所學知識。
2.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4題。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瞭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小組合作開放型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於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建立平面圖形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1. 複習立體圖形。
2. 啟發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摞出體。
二、以舊引新、匯入新課
1. 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觀察書上第三、四幅例圖,並仿照圖用正方體、三稜柱體學具在紙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問:(1)你剛才從書上第三、四幅圖中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紙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覺怎樣? 小組討論:體與面的區別。
2.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個新朋友?(根據學生回答,在圖形下板書名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板書課題),這四個圖形都是平面圖形。
三、多層練習、鞏固提高
1. 想象印證 電腦演示:由體引出四個圖形,讓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2. 說一說生活中在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幾種圖形?請你們去找一找,摸一摸。(讓學生分小組離開位置進行活動,再選代表彙報)
3. 小組學習、引導探索 四人小組共同合作、討論,用小棒擺出幾個圖形。講一講自己的發現、疑惑,再進行全班交流。
4. 分類:新老朋友歡聚一堂,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特點,為它們分一分小組嗎?(小組交流討論,找出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 指明回答分類方法及理由。
5. 發明設計
(1)請小小設計師們利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組合,設計出一幅美麗的作品(電腦演示:情景激發)。
(2)評選比賽(四人小組互評,選出小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四、全課總結,迴歸生活
今天我們學的這些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可見,請小朋友課後留心觀察一下,把它記下來,然後與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9~140頁複習的全部習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和掌握本單元學習的知識,弄清. 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區別;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畫圖的能力, 以及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硬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一個,直尺和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提問: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
今天這節課就來複習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課題)透過複習,要進一步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徵,掌握好這些圖形的概念和相關的一些知識,要能認識一些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二、複習角和垂線、平行線
1.複習線段、射線和直線。 請同學們先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再畫一條射線。追問:射線能量長度嗎?直線呢?請大家再畫一條直線。
我們已經分別畫了線段、射線和直線。(出示線段、射線和直線)誰來說一說,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線段和直線有什麼關係?
2.複習角和角的分類。
提問:我們還學習過角。怎樣的圖形是角?(畫一個角)我們學 過哪幾種角?
請同學們看第2題,在練習本上畫出題裡的幾個角。(指名兩 人板演)
提問畫的各是什麼角,並說明理由。
小結:我們學過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各是多少度?(板書:直角=90 平角=180 周角=360)直角和平 角有什麼關係?
3.複習垂線和平行線。
提問:怎樣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板書:互相垂直)怎樣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板書:互相平行) 垂直和平行是兩條直線不同的位置關係。現在請同學們做第3題,在書上過a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提問:垂線是怎樣畫的?(老師畫一組垂線)平行線是怎樣畫 的?(老師畫一組平行線)都畫對了嗎?
三、複習多邊形
1.複習了平行四邊形。
請同學們再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把第4題裡的兩條線段作為 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追問:你畫出的是什麼圖形?(板書:平行四邊形)為什麼是平 行四邊形?(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2.複習三角形。
提問:怎樣的圖形是三角形?(板書:三角形 三條線段圍成) 按照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幾類?是怎樣分的?
說一說下面圖裡各是什麼三角形。
我們還根據邊的特點,認識過哪幾種三角形?
下面三角形中哪些是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請同學們做第5題,把每個三角形裡三個角的度數量出來,寫在角里,然後告訴老師,各是什麼三角形。量好後向學生提問各是什麼三角形,為什麼。
追問: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不是鈍角三角 形,是怎樣判斷的?判斷一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要根據幾個角 是銳角來判斷?
3.複習梯形。
提問:誰來說一說,第6題裡三個各是什麼圖形?第二個為什 麼是梯形?(板書: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根據什麼說第三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
追問: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不同在哪裡?
4.畫高。
現在請同學們看第6題,在書上分別畫出三角形、梯形和平行 四邊形的高。(出示圖形,指名一人板演。老師巡視)
提問:和高垂直的邊叫做這個圖形的什麼?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在畫法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高。在這些圖形裡,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線段,高和底又是互相對應的。
5.學生操作。
(1)請同學們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你能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畫一條線段,再沿畫的線段剪開成兩個圖形,把它拼成一個長方形嗎?請大家試一試。 誰來說一說怎樣畫和剪,怎樣拼。(老師再演示)
想一想,你是沿這個平行四邊形的什麼剪開的?為什麼要沿高剪開才能拼成長方形?
(2)請同學們拿出一個梯形,像老師這樣對摺,(示範)再開啟。
大家看著這個圖形想一想,怎樣剪下一個小三角形,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你是怎樣剪和拼的?(老師再演示)
提問:剪下的這個小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為什麼會是直角三角形?
四、複習小結
這節課複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出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嗎?說 一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五、綜合練習
讓學生在書上做複習第9題。
用小黑板出示,學生回答練習情況,要求說明理由。(老師板書 判斷符號)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5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知識的連貫性,深刻體會“面在體上”,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瞭解了立體圖形各面的特徵。在教學中讓學生藉助認識的立體圖形拓出相應的平面圖形,使學生對立體圖形各面的特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感受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為進一步學習了圖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重視學生的觀察、發現與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放在一起,然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同時對平面圖形特徵的瞭解更為深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直三稜柱、圓柱、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我帶來了很多有趣的圖案,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各種平面圖形拼成的圖案)
師:同學們,這些圖案漂亮嗎?它們都是些什麼圖案呢?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嗎?請同學們來認一認、指一指。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圖形貼在黑板上。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具體的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並使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
操作實踐,學習新知
1.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
(課件出示一組立體圖形)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立體圖形嗎?
(學生說出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些圖形的家就在這些立體圖形上,你們能找到嗎?現在請同學們4人一組,在學具上摸一摸、找一找,並小組交流你們從哪個立體圖形上找到了什麼圖形。
(小組交流,小組代表彙報)
小結: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圓柱上找到了圓;從直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和長方形。
師:同學們透過觀察,發現這些圖形的家都在立體圖形上,老師想把這些圖形從立體圖形中搬出來放到紙上,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課件出示課堂活動卡)
生:沿著立體圖形表面的邊緣描出圖形。
師:那就請你們畫一畫,4人一組,每人畫一個圖形。畫完後,請把它們剪下來。
(學生動手操作)
師:你們剪下的圖形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生:立體圖形有好多面,剪下的圖形只有一個面,平平的。
師:對,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些圖形就是平面圖形。
2.觀察發現,瞭解平面圖形的特徵。
(1)認識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課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各一組)
師: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各有什麼特徵?
預設
生1:長方形的特徵是長長方方的,有4條邊,每條邊都是直直的。
生2: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是4條邊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組對邊是傾斜的。
生3:三角形有3條直直的邊。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為什麼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生:雖然這些圖形的大小不同、形狀不同,但是它們的特徵是相同的,所以應該屬於同一種圖形。
(2)認識正方形和圓。
(課件出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圓各一組)
師:正方形和圓的特徵各是什麼?
預設
生1:這些正方形都有一個相同點:四四方方的,有4條邊,每條邊都是直直的,並且一樣長。
生2:圓不論大小,都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圓圓的。
3.聯絡實際,深化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師:找出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4.小結:我們今天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都是平面圖形,都是物體(立體圖形)的一個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先利用立體圖形畫出平面圖形,再剪下來摸一摸,不僅使學生感受到“面在體上”,同時也體會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顯著區別,在此基礎上進行觀察、總結,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鞏固練習
1.搶答。
師:我這裡有很多圖形,請你們在看見一個圖形時,大聲喊出它的名字。
(從準備好的教具袋中拿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名稱)
2.完成教材5頁1題。
先讓學生說說需要塗色的是什麼圖形,再塗上相應的顏色。
3.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課堂總結
今天你又認識了哪些圖形?
佈置作業
教材5頁2、3題。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35頁。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意識。
3.培養學生類比的思想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係,對平面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教學準備:
不同形狀的物體(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個學生準備兩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看一看,老師拿出來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教師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三稜錐,問:你認識這個圖形嗎?(這個圖形叫三稜錐,它也是立體圖形)說一說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學生自由說)教師把這些物體一字排開,讓學生從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說一說這些物體的形狀。
二、認識平面圖形。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摸一摸,問:你有什麼感覺?摸的的面是什麼形狀?師:誰來摸一摸,老師手上長方體的長方形在哪?(學生找出長方形)
2.讓學生在自己的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上找圖形,並和小組裡的同學說一說。
3、指名說,教師把學生找到的圖形從立體圖形上分離出來,貼於黑板上,師:這些圖形是物體上的一個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4.讓學生說說:從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
5.師:你能想辦法把這些形狀畫到一張紙上嗎?請學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後教師在黑板上沿長方體的一個面畫出長方形。師:你會畫嗎?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畫出並剪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各2個。
6.師:請根據這些圖形的形狀,把樣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讓學生給各種形狀找家,把相同的圖形貼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分的?(指名答)
7.讓學生閉上眼睛想,邊想邊在空中畫教師說的形狀。
8.教師拿出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若干,讓學生快速辨認形狀,以搶答形式進行。
三、聯絡生活實際師: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或三角形的?學生自由說。
四、發展練習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組合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並展示出來。
五、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談收穫。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課題
《平面圖形的鑲嵌》
二、教案背景
《平面圖形的鑲嵌》是在蘇科版八上教材中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的。課標中已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過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注意與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進一步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強應用意識。
三、教材分析
(一)學習目標分析:本課是在資訊環境、資源環境中讓學生透過例項認識圖形的鑲嵌,理解構成鑲嵌的條件,在發現只用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六邊形可以鑲嵌的基礎上,上升到任意三角形、四邊形可以鑲嵌平面,再將圖形的鑲嵌知識由平面拓展到空間。透過學生思考,相互討論,動手操作,豐富學生對鑲嵌的認識,提高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審美意識。
(二)資源環境分析:現代資訊科技及各種有效的資源既能調動學生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能使學生活躍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為此,我構建了圖形鑲嵌的圖片資源、拼圖動畫資源、現場實物操作資源等環境。在思考、操作、欣賞與提高各板塊的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讓學生欣賞圖形的鑲嵌、感受到圖形鑲嵌的魅力;在合作學習、快樂體驗中達到學習目標。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最後學生在欣賞圖片中,將圖形的鑲嵌知識由平面拓展到空間,從而達到了活動的高潮。
(三)學生學習心理分析:
1、我所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八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著興趣、情感的支配。
2、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異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更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內在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從兒童心理學角度看,兒童具有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徵。所以我同時又在資訊環境的氛圍中採用具體、形象的教學形式,學生在資訊科技的引導下清楚的`瞭解到圖形鑲嵌的實質。學生在整個活動中思維活躍,從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變為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主體地位,構成了探究式的學習氛圍。
四、教學方法
本課力求突出數學綜合實踐的特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圖案欣賞——探究鑲嵌——拓展應用”的模式展開教學,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積累數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課件展示拼圖的圖片。 【本課開始展示拼圖的圖片,勾起學生美好回憶,拉近生活和數學的距離,再輔以上述問題,激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課件上展示生活中瓷磚的圖片。
師:生活中,地磚鋪地,牆磚貼牆,都要求磚和磚之間不能重疊,不留有空隙,而且要把地面或牆面覆蓋。從數學角度看,用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種或幾種平面圖形進行拼接,使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沒有重疊地鋪成一片,這就叫做平面圖形的鑲嵌。
【從生活中鋪瓷磚的事例中,提煉出平面圖形鑲嵌的概念,學生便於理解。】
(二)探索活動:
師:只用同一種全等的圖形,哪些圖形可以鑲嵌呢?先從最簡單、最特殊的平面圖形開始究。
生:先研究等邊三角形。
生:也可研究正方形。
師:我們就從這兩種圖形開始研究。
【這一問題的提出,想帶領學生先從同一種全等的圖形開始研究鑲嵌,但全等的圖形,涉及的範圍較大,於是採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降低問題的難度。】
師:用全等的等邊三角形可以鑲嵌平面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
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課前準備好的邊長是5釐米的等邊三角形集中到一起。)生:可以鑲嵌!
師:全等的等邊三角形為什麼可以鑲嵌平面?
生:我知道了,等邊三角形的3個內角和為180,可以構成一個平角。6個內角可以在一個頂點處構成一個周角,因此可以鑲嵌。
師:很好!用全等的正方形可以鑲嵌平面嗎?為什麼呢?
(可以!有了前面的問題做鋪墊,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了。)生:正方形的4個角可以夠成一個周角,在一個頂點處構成一個周角,因此可以鑲嵌。
師: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以鑲嵌嗎?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學生熱烈的討論著,教師深入到各小組,傾聽學生們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討論,對其中合理的回答給予肯定,對有困難的小組及時進行指導。)
生:可以的。任意1個三角形的3個內角都可以構成1個平角。用6個這樣全等的三角形可以進行鑲嵌。我是這樣鑲嵌的:
【這一問題的解決是以後學習的關鍵,學生獨立回答,比較困難,因此這裡採取小組合作,教師指導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合作中學習與人交流,透過交流,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清楚的解釋這一問題,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回答的非常完美!(學生給予熱烈的掌聲。)
師:全等的任意四邊形能否鑲嵌?請小組討論。
生:任意1個四邊形的4個內角可以構成1個周角,而且在鑲嵌的時候要把相等的邊互相重合。(學生答畢,教師展示課件中任意四邊形可以鑲嵌的動畫,學生一目瞭然。)
師:能鑲嵌的圖形在一個拼接點處有什麼特點呢?
生:在一個頂點處,可以構成360
生:相等的邊互相重合。
師:這兩位同學的回答結合在一起,就非常全面了。
師:用全等的五邊形能鑲嵌平面嗎?請說明理由生:不能!
生:因為在圖形的每一個拼接點處,無法用五邊形中的某些角構成周角。
【在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又從特殊回到一般,比較幾種圖形的共性,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得到能夠鑲嵌的圖形在一拼接點處所具有的特點。透過這一特點的歸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感受新知。】
師:一木工廠的廢料堆裡,堆放著大量廢木料,都是形狀、大小相同的不規則的四邊形。如果把它們做成比較規則的四邊形,須鋸掉一些邊角,就要浪費很多木料,有人建議用這些木料來鋪地板,你說行嗎?為什麼?
生:可以,因為全等的任意四邊形能夠鑲嵌。
【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價值所在。】
(三)拓展延伸:
師:若等邊三角形與正方形的邊長都相等用等邊三角形與正方形的組合能鑲嵌平面嗎?為什麼?
小組討論研究。
生:在一個頂點處用3個等邊三角形和2個正方形可以鑲嵌。
師:當等邊三角形與正方形組合鑲嵌平面時,設一個頂點周圍有m個等邊三角形的內角,n個正方形的內角,那麼,這些角的和就應該滿足方程:360 90 60nm由此得到方程的正整數解為23 nm因此可以組合鑲嵌平面。 【這一問題的設定,是將鑲嵌從同一個圖形拓展到多個圖形研究。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主要是透過動手操作,得出結論。教師則從理論上講解,學生能夠建立新的知識體系,為學生進一步探索提供可能。】
(四)作品欣賞:
師:著名的版畫家埃舍爾的作品《騎士》,是由深、淺騎士鑲嵌而成。楊振寧的書《基本粒子發現簡史》就是以《騎士》作為封面的
師: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人臉還是花瓶?
生:花瓶!人臉!!花瓶和人臉!
師:這幅圖片是由人臉和花瓶鑲嵌而成!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平面上的鑲嵌,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許多空間鑲嵌的例子:例如,蜂巢由正六邊形鑲嵌而成,足球由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鑲嵌而成,烏龜殼上的圖案由一些不規則圖形鑲嵌而成
六、教學反思:個人認為,數學綜合實踐課不同於其他的數學課,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在資訊環境、資源環境中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
教學要點:
1、 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行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 透過七巧板拼組圖形,能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瞭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多種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小組合作開放型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於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
建立平面圖形的觀念
教學準備:
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1、複習立體圖形。
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課件出示長方體 正方體 球圓柱)
2、啟發學生動手操作,用學具摞出體。
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討論並且小組小結最後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不同點、共同點
長方形 對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不斷開的
圓 沒有角 (即封閉的)
三角形 有三條邊 三個角
三、反饋與檢測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第1題。
請小朋友塗一塗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塗什麼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彙報哪些塗成黃色,哪些塗成藍色,哪些塗成紫色,哪些塗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獨立完成 ,說說你是怎麼數的?有什麼好方法?]
小結方法。
四、拓展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摺再對摺。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摺再對摺。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五、總結: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個有什麼特點?
你有什麼想問的?
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物體,發現它們身上存在的平平的面,然後在紙上把它們拓下來,從而得到要認識的平面圖形,再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圖形的特點,能夠在找出它們,並能用這些平面圖形拼組新的圖形 ,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掌握將組合圖形透過分割和添補的方法探討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學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2、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掌握將組合圖形透過分割和添補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正確運用分割法和添補法的策略,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具準備】
七巧板、答題紙、每小組一張例題一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活動激趣,認識圖形
1、 課件激趣:猜一猜,這個盒子裡到底藏了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圖形從盒子裡跑出來)複習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 學生動手拼一拼:拿出準備好的七巧板,一分鐘競賽,在一分鐘內拼出有趣圖形。
3、 展示學生作品:這些圖形和基本圖形有什麼聯絡和區別?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點?
揭示組合圖形的概念: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組合圖形。
4、 生活中哪裡還有組合圖形?(學生說;課件展示。)
5、 練眼力:看看這個組合圖形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學生試著分一分,老師總結:可見,幾個基本圖形組合在一起就是組合圖形,同樣的,一個組合圖形也可以分成幾個基本圖形。運用這樣的思想,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二、 情景出示,體驗探索
1、 課件出示情境: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客廳平面圖如下)。大家能幫小華計算一下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嗎? 7m 4m 6m 3m 2、 客廳平面圖,要鋪地磚需要知道什麼?
3、 面積如何求?小組一起研究,在老師發的平面圖紙上試一試,尋找計算辦法,並計算出得數。(小組內研究、計算)
4、 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計算辦法,讓小組代表講解本組解決思路和辦法。
前三種方法有什麼共同點?(板書:分割法)
第四種方法有什麼特點?(板書:添補法)
5、 如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呢?引導學生總結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三、 解決問題,強化應用
1、 請大家運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大隊輔導解決一個問題:中隊旗到底有多大?
學生在答題紙上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解決方法和計算結果,教學反思《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2、 出示零件平面圖,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對比。 54mm 20mm 30mm 10mm 27mm 3、 一塊草坪,如下圖。你能算出它的面積嗎?現在有兩家公司聯絡,A公司說種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說種同樣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讓你決定,你會選擇哪家公司?
4、 還有兩幅組合圖形,你能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面積嗎?學生獨立完成,組內交流。
四、 小結
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都學習了那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要根據圖形本身的特點,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五、 趣味思考題
學校校園裡有一塊長方形的地,想種上紅花、黃花和綠草。一種設計方案如圖。你能分別算出紅花、黃花、綠草的種植面積嗎?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法 添補法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透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突出了轉化思想,能夠結合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加強了數學的樂趣。
一、透過學生動手擺一擺,辨一辨,認識組合圖形的特點。
學生用七巧板動手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本事這個類似遊戲的活動就充滿了挑戰和趣味,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其中。學生把不同的基本圖形拼在一起,就是經歷了組合圖形形成的過程,對於組合圖形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把組合圖形分割成不同的基本圖形打好了基礎。在認識了組合圖形後,又以遊戲的形式做“練眼力”一題,讓學生把七巧板拼好的作品分成不同的基本圖形,這是為新課情境的解決辦法做提示,也是為抽象的數學圖形的分割做好基礎。
二、學生經歷探索過程,在同伴的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
教師設定情境,請學生四人一小組幫助小華計算客廳的面積。 7m 4m 6m 3m 每個小組都可以在平面圖上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然後選出不同的做法展示全班展示,讓小組代表解釋本組的思路和方法。當時黑板上展出的學生的做法共有六種,經過學生的講解分析和判斷,大家一致拿掉了非常複雜的兩種分割方法,並闡明瞭理由。這個過程很好地把“分割法”和“添補法”進行了展示,並且在不好的展示範例中發現了分割越簡單越好計算為上策,以及不論採取什麼方法,只要能找到相關資料才是對的辦法的結論。這些教學中的重難點都不是老師傳授的,而是透過學生自己的探究、計算、體驗和對比得到的,是學生自己經歷了學習的過程,效果較好。
三、課堂練習緊扣生活實際,並注重教學難點的進一步實踐。
隨後出現的課堂練習,均從實際生活情境中來。首先隊旗的面積計算,這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引起他們的計算熱情。同時中隊旗這個組合圖形可以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轉化成不同的基本圖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組合圖形計算的多樣性。接著計算的零件的面積,則是學生體會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練習的第三題則設定了哪個公司的報價划算的情境,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性。其後跟著的兩道練習,都是不斷加強本節課的學習要點,注重學生的實際問題的解答能力。
本節課沒有得到很好突破的,正是在教學難點部分。老師沒有吃透教材,對於學生真正的難點心中並不明確。學生用分割法或者添補法轉化成基本圖形並不存在困難,而是選擇了某種分割法或者添補法後能夠找到相關的資料來進行計算,這才是突破的重點。首先老師在思想上認識不夠,所以在課堂上強調不夠;同時教學環節的而設計上就沒有注意突出這一點。如果在練習中加入錯題分析,以學生的錯來引出難點突破,或者加入一道:看分割好的組合圖形你需要找到哪些資料的練習,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這樣顯得重難點突破,集中力量突破,數學課堂的效率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認識平面圖形》教案。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學生們在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中,體驗“面在體上”的道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興趣。透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養成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面在體上” 的道理。
教具準備:
實物教具、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物體的形狀,請大家看一看老師帶來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2、拿出三稜柱,問:看見過這種形狀嗎?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導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師:你們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體,請每人輕輕的拿一個長方體,舉起來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麼感覺?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麼熟悉的圖形?
2、大家都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那麼你們能不能在其他物體的面上找到別的圖形呢?把你找到的圖形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學生小組交流)
3、誰來說說你找到了什麼圖形。老師要當記者採訪幾位同學。
生1:我在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長方體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圓柱體上找到了圓形,小學數學教案《《認識平面圖形》教案》。
生4:我在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稜柱上找到了長方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學生在課前已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有或多或少地瞭解,先讓學生在“體”上找熟悉的圖形,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創設了條件。〕
4、剛才大家從物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它們都是物體上的一個面,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
教師邊說邊從教具上撕下貼在面上的紙,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體驗“面在體上”的道理。
(板書:長方體 正方體 圓 三角形)
(二)進一步認識。
1、你能想辦法讓物體面上的這些圖形跑到紙上嗎?想想怎麼辦。
生1:把物體按在紙上,沿著圖形的邊畫出來。
生2:在物體的面上塗上顏料或印油,印在紙上。
生3:可以剪下來。
生4:把物體按在紙上,把紙沿著圖形的邊折起來,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圖形。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很多種辦法,想不想動手試一試?
“要求小組合作,每種圖形至少要有三個,請組長先分好工,誰做什麼,誰做什麼,再動手做。比一比哪組做得多,做得快,哪組合作的最好。”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小組活動,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小組活動呢?在活動之前,給學生提出預定的目標和一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並給予適當的語言提示,能讓學生更加明確老師的要求和意圖。〕
2、你們採用了什麼方法?讓什麼圖形從什麼形狀的物體上跑下來。我又要採訪幾個小朋友了。
3、互相欣賞一下你們的勞動成果。再把紙上的圖形分類,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
師:你們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師有個請求,每個小組能不能從組內的作品中,每種選一個最漂亮的圖形送給我,留作紀念。
4、玩“幫圖形找家”的遊戲。
出示的圖形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劃分每種圖形的家,請學生“幫圖形找家”。
5、 老師看長方形和正方形,覺得它們很像,都差不多,怎樣把它們區分開呢?
6、 同學們已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小組裡互相說說它們都是什麼樣子。(小組交流)
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子裡想一想長方形的樣子,用手在空中畫一個長方形,再依次畫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三)實踐應用。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的面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回想一下,這節課你認識了哪些圖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圖形,同學們搶答說出圖形的名稱。
2、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出示相應的圖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遊戲。
4、拼圖形活動。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認識平面圖形》預設教案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一冊p34~p35。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徵。
2.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感知到圖形的形狀不受其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能正確分辨各種型別的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實踐操作的能力。
4.透過欣賞、拼擺平面圖形,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分辨各種平面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 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白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案,匯入新課。
師:這像什麼?(輪船) 這是老師用各種圖形拼成的,你認識這些圖形嗎?
生一一指出,教師隨機出示用彩色卡紙做成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展示在黑板上。
二.實踐操作,體驗“面在體上”
1.感知“面在體上”
師:你能在我們昨天學過的立體圖形中,找到這四個圖形嗎?
2.體驗“面在體上”
師:每個小組由小組長安排每人選一個立體圖形在紙上畫出至少兩個圖形。
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畫圖。
畫圖時要注意的幾點:線要畫直,線與線之間不能有缺口,要有一個點。
3.展示圖形,認識圖形的特徵
選取學生畫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在黑板上展示。
分別說說你剛才用立體圖形畫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或者說
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告訴大家的?
認識圖形的特徵:
正方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四條邊都相等,有四個角;
長方形:有四條直直的邊,兩條對邊相等,有四個角;
三角形:有三條直直的邊,三個角;
圓:線都彎曲的,沒有角;
4.給圖形分類,正確分辨圖形
師:老師也畫了一些圖形,誰來幫它們分分類呢?
生分類
師小結:圖形的形狀是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影響而改變的。(課件
演示圖形的分組)
三.聯絡生活,找圖形
師: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老師要注意糾正學生的表達,是一個面,而不是一個立體。)
四.欣賞圖案,聽故事
師:七巧板可是七塊神奇的板,因為它們可以拼成各種各樣的圖樣,現在我們一起來聽個《守株待兔》的故事,來看看七巧板的奇妙。
師:課後,小朋友們也用七巧板去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麼有趣的圖案。
設計說明: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了解學生,吃透教材,對課上所要解決的問題均要有一個估測,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基礎。課前我瞭解到學生在學前已經會認簡單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所以我直接出示這幾個平面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
對兒童來說,空間觀念是從經驗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學生的經驗是他們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同時,發展空間觀念的基本途徑是多樣的,這些途徑包括生活經驗的回憶,實物觀察,操作活動,想像與表達活動等。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實際觀察和操作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必要手段。在設計上,我是按“觀察,感知面在體上——動手畫,體驗面在體上——說一說,聯絡生活找圖形”來學習的,在課堂上滲透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