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情的潛規則
導讀:職場人情一項調查顯示:80%的人越來越重視人情投資,認為這是拓寬人際、增強人脈的有效手段,因為特殊事件送禮、請客吃飯成為常用的交際手段。凡事都有潛規則,不寫在條例裡,不掛在嘴邊上,只有在行為表現中體現。常說新人“涉水太淺”,其實就是對其不懂潛規則的一種評判。人情是職場中的一門必修課,不懂人情世故則不可能在職場中逢緣,沒有貴人就沒有升遷。兩顆重磅地雷——“人情”與“潛規則”的組合——人情潛規則,你瞭解多少,是否有觸雷的可能呢?
為什麼人情一定要還?你敢不還嗎?
又有同事要結婚,今年辦事的太多,存摺一直在大出血,我心疼的輾轉難眠,想了萬種逃避的理由,但卻是有心無膽,誰讓我一個月前收了他一個人情呢。人情是債,不還,便要遭到自己內心的譴責。即便能找個不錯的理由使自己內心開脫,但怕事情一傳出,只是換了另一種更慘烈的“死法”——被別人的唾沫淹死。要明白,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所以,不要輕易地接受人情。
還真有個同事“人沒去,禮沒到”,說當事人告知的.太晚,他已有安排。不到兩個月,他找我聊天時大吐苦水:“得罪人了,專案稽核卡在他哪了。”
專家提點:無人可遊離於人情之外,所以不是不能接受人情,而是要有選擇的接受。
人情必定迴圈
迴圈,簡單地說就是一次“送”與“受”的完成。因為“人情必還”的特殊性,“人情迴圈”也成了一種必然。
“上飯桌解決”的行事風格是人情迴圈最典型的表現方式之一,但這種迴圈多為一次性,事辦成了,人情就斷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就體現在此。對於這類商業性人情,一定要有“收進一粒芝麻,拿出一棵西瓜”的覺悟,否則就是“刀光劍影”的結局。
而錢鍾書先生生前在孤島上寫《圍城》的時候,曾十分窘迫。恰巧黃佐臨導演上演了《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現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親允,開拍《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父的一封親筆信的緣故。
良性的人情迴圈其實處處在我們身邊演繹著,人情可能大過天,可能薄如紙,不論如何都應銘記與心,擇日湧泉相報。
專家提點:細水長流才能使我們獲得一生難求的情誼。
人情也有保質期
食品有保質期,過期了食用會損害身體健康;人情也有保質期,過期了效用就降低或者消失。兩星期前示好送去的西瓜,兩星期後在對方心裡只剩下西瓜籽。
L在學生時代的一位友人如今是一家名醫院的醫生,L在四年前得知了該訊息後,便開始與他聯絡,當他有求與L時,L都盡力而為。前些日子,L的家人突發急病急需“床位”,想到找友人幫忙,在他的幫助下,L的家人兩週後便順利出院。
可見,L十分善於把握人情保質期。人情的保質期像是手機號碼的有效期,只要及時充值便可增長有效期期限,只是後者更透明。記得一位人際關係應用專家曾這樣教導:拿一本小本子,記錄下你所有認識的人,寫上他們的聯絡方式及所擁有資源,然後按照資源的量和質對其進行分類,確定下每週需要聯絡的人是誰,誰可以每個月聯絡一個,誰只用寄送卡片等。這樣便能花最少的精力去維護人情,使其保質期延長。對於現在生活煩瑣零亂的我們,這不失為一個良方,但切記不能讓其他人看見小本子。
專家提點:人情的回報和維護規則都是宜早不宜遲。
人情講究生態平衡
物種講究生態平衡,人情也講究生態平衡,平衡既是和諧。每個人都有一個社交容度值,社交容度是衡量一個人人情密度是否平衡的箱體,在箱體內即為平衡。每個人的社交容度不用,悟空小一些,八戒大一些,而這主要取決於性格。
A已經做了七年銷售,自己悟出一個道理:一定要常做人情給潛在客戶。她認為這樣訂單的成功率會大增,但怕他人受恩之後會忘記或不知受了恩,所以她總在施恩後有意無意的加上一句“這是給你的人情哦”,有一天,一個大客戶拒絕了她的銷售,表面上說公司沒有需求,但經過A多方打聽才知道,大客戶原來是對她本人有意見,嫌她心計過重,斤斤計較。
其實,我們不僅應該讓自己的人情生態保持平衡,勿自閉勿濫交。也應為別人的人情生態平衡盡一份力,不要增加對方負重或打破對方平衡。這對別人、對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專家提點:過度的開發是一種人情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