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與變換數學課件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
教學目標:
1、能剪出連續的對稱圖案。
2、培養形象思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思考邊操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4、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按要求剪出各種圖形。
教具準備:
彩紙數張,剪刀一把、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剪紙,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剪一剪。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入課題讓學生明白這節課要做些什麼。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師這裡有一張紙,把它對摺,然後在不開口的(有摺痕)折邊畫出半個小人。請大家猜一猜,沿著畫線把它剪下來,開啟會是什麼?你給它取個名字吧。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對對稱圖形回憶,有意識地對“畫”的注意,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那麼它成了什麼樣了?請大家說一說,怎樣才能很快剪出兩個連續的小人。
(1)小組討論,組員每人那一張紙,邊思考邊折,然後把自己的方法說給夥伴聽讓方法不同的學生進行演示,集體彙報。
a)方法1:把紙連續對摺兩次,再畫出半個小孩。
b)方法2、把紙裡外翻著折,折三次,再畫出半個小人。
c)方法3、:把紙從一端連續往裡折3次,再畫出半個小人。
d)方法4、把紙對摺一次,畫出一個完整的小人。
(2)試一試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試一試,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收集出現不同的作品。評一評,議一議好在哪裡,不好又在哪裡?及時幫學生訂正。[設計意圖]這是一個 重要環節,讓學生透過觀察兩個連續的小人,加深對圖形平移的認識。
2.生活中你見到過連續的圖案嗎?
3、鞏固體驗,請同學重新選擇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規律
1、學生再活動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三次,能剪出幾個小孩?說理由
[設計意圖]以上做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充分體現新課精神,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堂小結:
師:你認為剪連續的圖案應該注意什麼?
①對摺;
②從閉口處畫起;
③連線處不能剪斷。
知識拓展:
發揮想象,自主創意出示作品,讓學生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