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文言文《師說》教案設計

文言文《師說》教案設計

文言文《師說》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生透過探討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 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解釋具體語境中意動詞的含義。

4、 區分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理解它們的古今義。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習過荀子《勸學》,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意義。透過學習,人們的修養與學問可以得到提高,人們的素質可以得到改變。那麼,學習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呢?是自學,或是從師學習?答案應該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寫作背景)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於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願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世以下,不益不事師。進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並著《師說》千古佳文。

在這著名的《師說》,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抨擊那些上層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師說》即說說從師的道理。

(作者)說起韓愈,我們應該不陌生,請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他的有關資料。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文公,昌黎先生。

韓愈是與古文運動聯絡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該象先秦散文一樣言之有物,闡發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只求形式而內容貧乏的駢儷文;語言要新穎,言貴創新,詞必己出。二人不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並身體力行,終於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豔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礎。因此二人影響巨大,韓愈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思考:韓愈對從師持什麼態度?當時人是什麼態度?找出文中詞句。

四、復讀課文

1、研讀課文第一段

方法:(1)教師範讀課文。

(2)注意理解下列問題。

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論點?首句:推出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託古言事,乃針對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而說的,更增加力度。

為什麼要從師?選擇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異義詞語

學者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

所以 古:用來的 憑藉 今:因果關係連詞

從而 古:跟從並且

今:連詞,表示結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詞語活用

吾師道也 師,名詞用作動詞即學習

吾從而師之 師,名詞用作意動詞即以為師

5、 討論:

我們今天所說的自學成才是不是與韓愈說的必有師

相矛盾?韓愈所說的道指什麼?我們今天要以什麼為師?

6、總結本段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

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7、背誦本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提名背誦。

2、提問個別字詞。

二、研讀第二段

1、指導朗讀。

指導正確斷句

如:師道之不傳也/久也

2、詞句辨析

師道者不傳也久矣 (從師的道德風尚)

吾師道也 (學習道理)

師道之不復 (從師的道德風尚 )

惑而不從師 (老師 )

吾師道也 (學習)

師道之不復 (從師)

不恥相師 (學習)

3、古今異義詞辨析

眾人 古:一般的人眾人 今:許多人

小學 古:小的方面要學習 今:初等教育的學校

4、重點句子解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提賓的標誌)

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斷句,非也構成否定判斷)

5、 讀本段。思考:本段的論點是什麼?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為什麼韓愈要這麼說?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聖人作對比: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結果。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並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後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併發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6、 討論:《勸學》中有一句與本段中聖人、愚人的論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認為句讀之師與傳道之師有何區別?你認為韓愈對君子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現代觀點?

7、 教師總結,學生背誦本段。

三、作業:背誦當堂所學的內容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1、背誦 2、字詞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導朗讀

2、自譯:師,不必 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

3、簡析:列舉孔子為例,進一步論證從師的重要性

以孔子為例的好處:一石三鳥,典型精當

1) 闡明瞭從師的意義;2)也說明了從師的3)與古之學者和古之聖人聖益聖等呼

(二)第四段

雖為附記性質,但是緊扣中心。作者讚揚李的不拘於時、行古道,也是對士大夫的有力批評。既針砭了時弊,又透過李來倡導了從師。因此結尾雖然簡單,但有力地照應了開頭,圍繞了中心。

(三)問題探討:

李蟠好的是什麼樣的古文?他不願被什麼樣的時所束縛?

韓愈反對浮靡的文風,倡導古文運動,而李蟠好的正是韓愈倡導的六藝經傳當時社會風氣不好,人們不肯從師而學,李蟠不受風氣影響,拜韓愈為師。

齊白石有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結合《勸學》《師說》的內容來分析一下?

兩文都談到學習的重要,那麼正確的學習目的究竟是什麼?

《勸學》認為學習的本質其實是改變自己學不可以已,永遠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師說》中認為學習是為了聞道解惑。這些認識都是正確的。作為現代人,黑塞論述得更全面,他認為讀書學習是獲取教養的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增強和擴充套件,並非是為了提高某種能力或本領(因為那樣的學習過於功利),而在於尋找生活的意義,也就是說,學習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沒有追求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只能滿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三、分析論證結構

提出中心論點

正面闡述(必要性、原則)反面闡述(對比)

例證:孔子 附記:讚揚

四、體會語言:整散結合 頂真手法

五、作業:背誦全文;積累相關文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