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賣油翁》名師教案設計

《賣油翁》名師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勵學生為實現四化勤學苦練。

二、學習透過具體記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虛詞“而”的連線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學時數:

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舊課。

背誦《賣炭翁》。

二、作者介紹。

1.複習歐陽修的七絕《豐樂亭遊春》。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2.歐陽修(10CR--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豐人。他是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是一個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團結和培養了許多著名作者,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以往所說“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屬於這個時期的這批作家裡的。八大家是:唐的韓愈、柳宗元、宋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拭和蘇轍。韓、蘇、王的絕句我們曾學過一些。

歐陽修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一生寫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簡潔明暢,說理透闢,狀物抒情揮灑自如,語言精練而不奇順,文辭婉轉曲折,具有瀟灑的風格和濃厚的抒情氣息。下學期我們要學習他的`名篇《醉翁亭記》,更可領略其妙處。

本文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選自《歸田錄》。該書是一部記載朝廷軼事和士大夫詼諧之言的書。

請同學試答:本文主要記敘了怎樣的一件事?寫了哪幾個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一個道理?

三、領讀全文,注意句讀,注意句中停頓。

四、講讀第1節。第1節寫一射一看。

思考:

1.故事中先出現的陳堯諮這個人物有何特點?(射者)

2.賣油翁是在怎樣場景中出現的?動作、神態如何?

(靜中有動)

3.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逐字逐句講解。

指點:

(1)把句中省略的主語補上。

(2)“以”、“於”、“而”、“但”、“之”、“中”等詞的詞性詞義辨清楚。

(3)比較:舉世無雙,當世無雙,首屈一指;

正視,注視;

微領,讚許,喝采。

(4)射者與觀者評價不一,有矛盾。

4.學生讀熟第1節,注意人物的語氣。

五、講讀第2節。

寫射者與看者引人深思的對話。

1.先看問與答的第一個回合。

(1)“問”由何引起?“微頷”、“自矜”--主觀與客觀評價有矛盾。“問”是逼出來的。

(2)“問”是進攻性的,有火氣,不服氣。射:箭法。精:精良、精妙、精湛。

(3)答者招架,沉著回答。“無他,但手熟爾。”輕描淡寫一句。這一句更有損陳的自信自矜心理,於是引出問與答的第二個回合。

2.問與答的第二個回合。

①“問”者火冒三尺,“忿”;語氣是責問“安敢”。

②“答”者擺事實,不僅說,而且當場表演,表演了再說,胸有成竹,從容自若。注意:“我亦”,並未因自己的絕技而自誇。

3.在事實面前,康肅“笑而遣之”。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學生對讀,體會語氣。(輪流)

六、提問,分析。

1.本文寫了怎樣一件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運用文中現成語句)

記述了賣油翁自錢孔瀝油這件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發表一點議論,就把道理說得明白生動,引人深思?這是因為:

(1)剪裁合理。(賓主分明,繁簡得當)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詳略處理。主角是賣油翁,寫陳的善射,只為了陪襯賣油翁的善酌。因此,寫陳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筆墨放在酌油的現場操作,採用白描手法,細膩傳神。該略,惜墨如金;該詳,潑墨如水。細部清晰,動作、神態:手藝和議論,均寫得精確。一段詳,一段略,略中有詳,詳中有略,詳略交叉運用,服從於突出中心的要求。(這是由於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對生活中現象爛熟於心。)

(2)對比鮮明。

課文始終把兩個人對比著寫。

陳堯諮 賣油翁

技藝: 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絕技)

見地: 自矜 大巧若拙(無

態度: 浮躁 從容、沉著

(3)語言精煉。

高明的獵手一槍能擊落飛鳥,語言運用也如此。煉,把細心觀察所得用精確的詞句表現、刻畫,就可生如繪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動詞、形容詞等。

七、作業。

1.口譯全文。

2.練習三。

3.練習四(以問答形式說明本文主題的意義)。

把五句話用現代漢語連綴成一段話,題目是《為文之道)

要求:

①句與句之間稍加補充,詞的解釋可稍加變化。

②不超過二百字。

4.補充練習:

①區別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在意義或語氣上的不同。

以此自矜 但手熟爾

麼我酌油知之 爾安敢輕吾射

汝亦知射乎

爾安敢輕吾射

②解釋下面加點的詞的意義…

善射 自矜

嘗 釋擔

發矢 無他

板書設計:

(略) (詳)

技藝 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自錢扎入而錢不溼,堪稱絕技)

自矜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態度 安敢輕吾射 取,置,覆,(徐),酌,瀝 -

(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教後感:

1.教第二段時,我說:“下面是二人精彩的對話。”學生認為用得不恰當,我立即改正,換了“引入深思”四個字作附加語。教學用語須精當,不可馬虎。

2.教賣油翁的“瀝”油絕技時,出示了銅錢,學生情不自禁地“呀”了一聲,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為文之道》短文當堂進行了交流,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