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常識

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常識彙總

必修一

《左傳》

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別稱《左氏春秋》,和《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晉侯、秦伯

分別指晉文公和秦穆公。周朝時期,受分封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別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見當時晉國的級別比秦國要高。

在文中是對男子的尊稱,相當於現在的“您”。在古漢語中,用作第二人稱的敬稱代詞主要有“子”“君”“公”“閣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稱,意為“寡德之人”,表示自謙,在春秋戰國時期使用較為普遍。

執事

辦事的官吏,也用於對對方的敬稱。

大夫

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後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戰國策》

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又稱《國策》。由西漢劉向所整理編寫,共33篇,分為十二策。《國語》是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古代對人的敬稱。如燕人稱荊軻為荊卿。

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古代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的變調,音調悲涼;羽,聲調激憤。

中庶子

管理國君的車馬之類的官。

郎中

宮廷的侍衛。民間又稱醫生。

箕踞

坐在地上,兩腿張開,形象像箕,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東向

在中國古代,君臣議事於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為尊的。但在賓主之間,一般以向東的座位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請人東向坐來表示對人的尊敬。

望其氣

中國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書,望雲氣以測吉凶徵兆。據說,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圍[JP3]也會有五彩絢麗的天子氣出現。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就是這個意思。

項羽的名,自稱名錶示對對方的尊重。在古代,名和字是有著嚴格的區別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一般在出生幾個月後由父親命名。字是20歲舉行加冠儀式以後才起的,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

亞父

對年長者的尊敬稱呼,表示僅次於父親。

參乘

坐在車右侍衛的人,又叫陪乘。古代乘車之法,尊者居左,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負責行車安全。

《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到漢武帝。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類,共130篇,50餘萬字。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等,表記各個時期的簡單大事記。魯迅評價該書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關中

函谷關以西,今陝西一帶。

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間長幼排序為伯、仲、叔、季。

特指黃河。江,特指長江。

豎子

罵人的話,相當於“小子”。(與《荊軻刺秦王》的“豎子”結合起來理解)

必修二

《詩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共收詩305篇。內容為“風”“雅”“頌”,主要手法是“賦”“比”“興”。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

《詩經》“六義”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後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總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頭髮紮成丫髻,叫總角,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離騷》

《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楚辭體”是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以《離騷》為典型代表,故又稱“騷體”。《離騷》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先河。

“風騷”

《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並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孔雀東南飛》

我國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它北朝的《木蘭詩》(別稱《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

結髮

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髮。後稱原配為結髮夫妻。

羅敷

古代美女的通稱。

伏惟

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新婦

古代年輕婦女對夫家的長輩或平輩的自稱。

下九

古代農曆每月十九為下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

六合

古人結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幹,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醜、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叫六合。又指東、西、南、北、天、地。

青廬

用青布搭成的篷帳,是舉行婚禮的地方。盛行於東漢到唐。

黃昏

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於現在的19時至21時)。

人定

是亥時(相當於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裡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十二時辰

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建安

漢獻帝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

廟號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

清朝努爾哈赤稱太祖,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諡號

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蹟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

尊號

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片語成的特殊稱號。或生前所上,或死後追加。追加者亦可視為諡號。尊號一般認為產生於唐代。實際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不過這時的尊號一詞的含義與唐代以後的不甚相同。

尊號開始時,字數尚少,如唐高祖李淵的尊號為“神光大聖大光孝皇帝”。越到後來,尊號越長,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稱號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除了廟號“高宗”二字外,其尊號竟有二十餘字之多。

杜康

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有“酒聖”之稱。後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對對方的尊稱。

古式的衣領。

青衿

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裡指代有學識的人。

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古詩十九首》

東漢末文人五言詩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文選》,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抒情詩的最高成就,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鍾嶸譽之為“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迴圈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這裡指永和九年。

暮春

春季的末一個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順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個月,仲表示第二個月,季表示最後一個月即第三個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個月。

一種祭禮。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三國魏以後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

農曆每月十五.既望:農曆每月十六。

農曆每月最後一天。

農曆每月第一天。

浮圖

也作“浮屠”“佛圖”,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陰陽

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