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寒假實踐記
2011年元月十號,我在阿波羅幼兒園開始了為期15天的寒假社會實踐。這個幼兒園是一所民辦幼兒園,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三個階段的小朋友。目 前已有十年的辦學歷史。幼兒園的院長把我安排在了大三(1)班進行鍛鍊,他們都是一些即將進入小學讀書的孩子。肖老師這個班的班主任,她對我非常的照顧。
第一天,我透過聽課初步瞭解了肖老師的教學方式,大致掌握了該年齡階段學生的授課特點。我感覺和我平時在學校學的差別不大,重點培養學生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幾個領域,各個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方法能力,和知識技能幾方面的發展。其中我覺得比較精彩的就是他們在上課之前的八點到八點二十分的聊天,培養了孩子語言方面的發展。正如<綱要>中所說:它的發展是在運用過程中進行起來的,發展它的關鍵就是創造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地應答的環境。
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與幼兒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陳鶴琴老師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裡,肖老師首先引出幼兒感興趣的一個話題,然後讓小朋友們舉手發言,圍繞這個話題說出他們自己的看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舉手都極為踴躍,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讓老師知道還有他也要說的自己的看法。舉手踴躍,上課氣氛異常活躍,在他們都發表完意見之後,肖老師在想他們解釋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及時糾正了幼兒不太正確的意見,師生間還建立了很好的交流,語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不少,真可謂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
剛開始的幾天,由於對這個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學習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協助肖老師做一些比較常規的工作,比如在吃飯的時間幫著分發餐具,午睡時維持紀律,定是給帶藥的小朋友吃藥。後來隨著對這個班對幼兒授課特點的瞭解,在元月十三號我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試教,當天的課上午是思維訓練,《烏鴉喝水》截句拼讀,畫《吹泡泡》,下午是《寒假樂園》,學寫字寶寶一共五堂課。思維訓練是我覺得最難上的一節課,它需要較全面地掌握該年齡段孩子的思維狀態,而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於是我詳詳細細地看了他們的思維訓練作業本,回憶了前些天肖老師此課的上課方式,前一天晚上我還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終於覺得有了一些上課的把握。接下來是《烏鴉喝水》,為了提高孩子們的上課興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關《烏鴉喝水》的圖片,就像羅森塔爾所說:期待效應,提供機會,讓幼兒多嘗試。讓孩子們在腦海裡能先去想象一下那個場景,趁熱打鐵。然後我馬上就在黑板上寫了《烏鴉喝水》這個故事的一句話,註上拼音,他們拼讀的興趣很濃,這樣也就達到了這個課讀拼音講故事的目的。最後我還用開火車的形式讓他們一個個拼下來,課堂氣氛一直比較積極活躍。當我看到他們那天真的笑容,聽到他們那些稚氣的語言時,我感覺再大的辛苦都值得了。自己的勞動得到了肯定,而且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的樂趣。他們還會向我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有的看上去很簡單,但有的根本就沒辦法回答。盡顯他們可愛的本色,儘管這是他們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終於一天過去了,不用說這是我幾天以來最累的一天,只要是某一個環節沒銜接好,或者課沒講好小朋友們就會馬上吵鬧起來。因為是第一次,有好幾次我都控制不下來孩子們“激動”的情緒。我用他們的專用鈴鐺,他們沒安靜下來;我用嗓子喊,剛開始還好可是馬上就煩起來了。幸虧有肖老師在旁邊聽課,在我實在控制不住孩子的情緒時,她就出來幫我維持課堂紀律。課後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時,肖老師告訴我在適當時候得用些身體語言,比如用眼神。孩子們都很聰明,一看見老師在盯他馬上會停下來。而後我又提出了一些我在課堂上遇到的較多難題。比如:在有些環節還不能控制住,原因在哪?怎樣對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問題?肖老師都一一很耐心地對我進行了講解。
除了這些,在肖老師身上我還學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個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動著我,她愛她的職業,她愛她的學生,她愛她同時作為三十幾個孩子媽媽的身份。她愛玩,和孩子做遊戲她跑得比誰都開心;她上進,中午當孩子睡覺的時她總就在旁邊看有關專業方面的書;她做事耐心,對我的疑問她從來都是詳細分析,詳細講解……是真正的蹲下來教育,牽著手交流。
我覺得作為一個幼兒園的教師,對待小孩就應該向肖老師那樣對孩子充滿愛、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他們並且搞好與家庭之間的合作教育。正如瑞吉歐體系中所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構知識、情感和人格。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貢獻者。互動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存在於發展和學習之間;②存在於環境和兒童之間;③發生在不同符號語言之間;④發生在思想和行為之間;⑤發生在個人與人際之間(最重要)。這一種對家長、教師和兒童互動、合作關係的看法,不僅使兒童處於主動學習地位,同時還加強了兒童對家庭、團體的認同感,讓每個幼兒在參與活動時,能感受到歸屬感和自信心。瑞吉歐多年的務實經驗,證實了社會文化環境、社會認知衝突和最近發展區等理論概念的重要性,同時也可看出從皮亞傑的建構主義到以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發展論為基礎的社會建構主義的發展過程。
“互動合作”的理念也表現在幼兒機構的管理方面,<蓮~山>認為教育是整個市鎮活動和文化分享。“社群應參與學校”的觀念已形成具體的`管理特色,表現在託兒所和幼兒園以社群為基礎的管理方式上,同時,幼兒園都有“諮詢委員會”傳達家長與教育者的需要。市鎮的託兒所、幼兒園董事會,由幼托機構中的諮詢委員代表、當地的幼教行政主管、教學協調人員及選出的教育官員等人組成。
家庭和學校的互動合作,可幫助教育新方法的發展,並將其視為不同智慧彙集的要素,兒童教育責任由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他們深信,只有當老師與家長使用參與時,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陳鶴琴老師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理論》,也主張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在嬰幼兒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孩;即使進了幼稚園,老師和父母對於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於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仍然特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境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
天的社會實踐很快就結束了,不知不覺,我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小楊老師,也成了他們的大姐姐,有時候他們會跑過來告訴我很多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有時候他們會拉著我讓我陪他們做遊戲;又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給我一個小小的驚喜——捧過你的頭給你一個輕輕的吻……我想這就是快樂,這種快樂中加雜著淡淡的幸福,讓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會實踐,它引導我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更新了觀念,吸收了新的思想與知識。讓我明白社會才是學習和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的勞動,我的付出得到了讓我興奮的回報。
在這些天的實踐中,我感覺到做老師也不容易,尤其是幼教。它既要照顧孩子們的情緒還要注意他們的飲食,身體健康等。做他們的第二個媽媽。雖然工作很累,但我仍然感覺很充實,很快樂。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使我得到了成人所沒有的感受,我慶幸我未來的職業是幼師,這樣我也就可以像他們那樣單純、快樂!
十五 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