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新初一的朋友:初一新生如何適應中學生活
根據溫三中馬琳老師的經驗,每年一個月後,是初一新生及其家長前來諮詢最多的時候,突然變化的學習內容和節奏,讓部分學生一下子很難適應,有些在小學時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升到初一後,幾次考試成績都很不理想,讓學生和家長感到不解和擔憂。
馬老師舉了兩個前來找她諮詢的例子。去年開學一個多月後,一位家長給馬老師打來電話:“老師,我的孩子在小學時,、外語成績都很好,進入初中以後,他學習也很努力,但考試成績卻讓我感到吃驚,數學70分、外語60分。像這樣的分數,以後可怎麼考重點高中呢?”一個學生則給馬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昨天下午考第二章。為了考得好一點,我與同桌利用中午時間,採用互相問答的方式一起復習。複習時,我也不覺得自己比他差。但是,今天考試成績出來了,我只得了70多分,可我同桌卻考了90多分。每天也沒見他比我更用功,但每次考試,他都要比我高10~20分。老師,您說過一分汗水一分收穫,我付出的汗水不比他少,但為什麼我總是考不過他?”
這位家長和學生的苦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進入初中後,一些小學時程度差不多的學生在初中出現了考分上的巨大差異。要順利完成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就要對即將開始的`有所瞭解,在上做好準備。
據初中的老師介紹,初中學習與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在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等方面。、數學、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 初中學習方法,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等課程相繼開設,、、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些學科知識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而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進入初中以後,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到了初二,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
對此,建議,初一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實現學習方法、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轉變。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科目相對較少,能按時完成就可以了,以語文為例,只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基本掌握,考試就不成問題。但初中階段,課程設定增多,考試題目更為靈活,講究活學活用,學生必須改變以往寫完作業就萬事大吉的做法,要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知識,除了老師所留的作業以外,還應該多做參考資料,加深理解,拓寬知識面,由依賴性學習向主動、獨立性學習轉變。另外,中學課程緊,內容多,學生在生活上必須有規律,要制訂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並自覺遵守。
同時,家長還要幫助孩子處理好玩和學的關係。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應該花在學習上。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指導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人,總是要完成自身的轉變的,在克服一個個困難的過程中,逐漸成熟起來。對初中學習的特點有所瞭解後,只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習慣,同時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就能很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