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給自己做過職業規劃嗎範文推薦
加拿大的一個學生拿到人力資源學士文憑,結果沒有找到工作。於是,又讀了一個人類社會學的學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工作。30歲的時候,他改學修車,結果找到了一個修車的工作。這位“學識淵博”的修理工說:“假如我早知道8年學歷不能使我謀生,那麼我在18歲時就去學修車,現在可能成了百萬富翁了。”
這樣的事情,國內不常見。但是,類似的事情國外並不少見。這件事情所要表達的就是一個理念---職業規劃對於就業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國內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66.7%的人對職業規劃很不瞭解或者根本就不瞭解。上週,由《好工作》週刊、好工作網和中華英才網共同發起成立了“好工作英才職業顧問聯盟”。徐小平、韓光耀、周士淵、田光哲等一批國內知名的人力資源專家組成了一個實力雄厚的顧問團。同時,這個職業顧問聯盟還將利用網路平臺,廣納國內外職業顧問加盟,共同打造一個職業顧問的強勢品牌。
求職者也需要經紀人
當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開始介入職業規劃方面的服務;一些大型招聘會上,也出現了職業測評的攤位,職業測評結果也成為許多求職者找工作的憑證;國內高校紛紛開設了專門指導學生就業的職業規劃課程……據介紹,僅每年200多萬名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以及相關的指導和服務,就形成了一個10億元以上規模的市場。
職業規劃是幹什麼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提供的一個《職業規劃系統》顯示,職業規劃大體包括兩部分,一是個人分析,對諮詢者的思考、決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職業規劃報告,清晰諮詢者的工作特質,選擇合適的工作。
事實上,任何人選擇職業時,都會進行諮詢,只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是找職業規劃師,而是聽取父母、朋友、老師的意見。然而,這些意見和建議大多是零碎的、無法全面瞭解長遠的職業行情資訊,無法提供權威的分析,職業的定位並不一定準確。而一些人才交流機構、獵頭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會從求職者個人的角度出發。因而,職業規劃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韓光耀認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業由國家統一安排,個人沒有或少有選擇的餘地,也就沒有職業顧問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職業道路,越來越重視個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對職業顧問的需求。但是,目前各種人才中介活動仍然是粗放型的,滿足的是大眾的需求,缺少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現在,得到企業認可的獵頭公司是作為用人單位的經紀人出現的。但是,國內人才市場還沒有形成求職者個人的經紀人概念。人才找工作,同樣需要提供一種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現在人才在選擇自己職業自主權之後,確實需要這種服務,因為每個人的發展都會有起點、有機遇、有轉折、有提升,這需要很多專業人士來幫助。職業諮詢顧問這種職業的角色應該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聽老人言並不吃虧
北京上頻教育發展中心教育發展諮詢顧問蘭海去年剛從德國留學回國。在蘭海就讀的.德國慕尼黑大學,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並參與自己的職業規劃。這個職業規劃大約歷時一週時間,針對學生心理狀態、人生價值、職業需求、職業技能及對未來期望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給予非常詳細的評分。正是在參考了評估表的意見之後,蘭海選擇了回國工作。蘭海告訴記者,在國外職業被看做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每個人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就是將人生價值與工作聯絡在一起。因為工作能夠給人帶來事業,每個人的價值也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職業規劃對於每個走入社會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慕尼黑大學的一位教授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人一生當中有很多很多機會,像街邊乞丐也有很多機會,關鍵你怎麼找到,你遇到能給你提供這樣機會的人,他們給你提出合適的建議和意見,最後你會更直接地獲得成功。
目前,從國內職業規劃的流程看,諮詢者要與職業規劃師面對面交流後,進行能力、興趣傾向、個人風格、個人動力測試等長達數小時的人才測評。此後,職業規劃師要用一週左右的時間進行分析、評價,寫出報告,然後,再與諮詢者繼續交流,解決職業困惑和潛在問題,給出基本職業建議與最佳發展方向。看來,職業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當然,做這樣的職業規劃花費也是很大的,每項測評的收費在數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而國內也已出現了以打造個人職場藍圖、提供最新職場資訊並助人找到合適工作的職業顧問機構,而這種私人職業顧問的收費至少3000元,這還不包括自行參加的培訓費。
白玲工作室首席專家白玲告訴記者,與5年前開始從事職業規劃相比,現在需要職業規劃的顧客明顯增加,而且也出現許多變化。最初前來接受規劃的都是個人客戶,但是現在一些企業要求給所屬員工做職業規劃。透過職業規劃,企業能夠進一步瞭解自己的員工,從而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擁有合適的人才。與此同時,個人客戶本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客戶平均年齡從30歲降低到28歲,諮詢者的年齡降低了;二是性別差異,原來的客戶三分之二是女性,而現在男性客戶超過了50%;三是能力差異,原來的客戶自身能力特別強,他們知道這個職業規劃幹什麼,需要得到這方面的支援,可是,現在許多客戶確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職業規劃。因此,職業規劃本身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過去從事的職業規劃可以說是方案選擇型。比如,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豐富的工作經驗,所需要的就是從諸多發展方案中,選擇最適合的道路。而現在,更多的是出路選擇型客戶,比如學歷不是特別高、沒有工作經驗等等,需要職業規劃師幫助選擇就業出路,這對職業規劃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做自己人生職業的ceo
人力資源管理及青年就業指導專家汪大正認為,職業規劃也面臨一些問題,即資訊提供的多,講就業的少;講如何找到滿意工作的多,講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少。許多就業指導僅僅告訴客戶,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必須具備這個素質、那個前提,也就是說你要想在面試給人留下好印象,而忽視對求職者人生觀進行指導,貫穿只有生存才能發展的道理。其實,職業測試終究是依賴人為開發的系統,只能算是一種參考,對於人的深層道德品質很難真實地測出,被測者也可能會因為暫時性的心情變故或預先“做足功課”而影響到測評的準確性。所以,職業規劃不應該成為唯一的出路。從職業諮詢、規劃的流程看,自我認識是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職業規劃受內外環境的影響很大,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職業規劃也需要不斷調整。
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職業規劃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將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因此,可以說,職業規劃的目的是建立目標、樹立信心,職業規劃只是走向成功的輔助手段,能否成功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周文霞告訴記者,西方學者對於職業規劃的研究,不僅研究怎麼樣進行職業選擇,而且也在研究這個職業的發展模式怎麼樣,並且從諮詢者生理階段做各種各樣的劃分。這麼做的宗旨就是,每個人都要做自己人生職業的ceo。當求職者或者就業者把自己的整個人當成一個公司,當成一種企業來經營,那麼凡是企業管理所應有的理念、手段都適用於個人職業規劃。企業有戰略,人生有目標、有遠景;企業講核心競爭力,每個人強調自己就業的能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職業規劃工作對於每個想獲得成功的人士肯定會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