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體育下學期教案
三年級體育下學期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嘟達達》一課執教內容為雲南傈粟族在全國民運會上的傳統體育專案——嘟達達,是我校試驗校本課程內容。本課在選材上符合新課標要求:一、充分挖掘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案(即校本試用教材);二、從嘟達達拓展到投擲內容,讓學生對教材有一種似曾相識而又新奇的感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運動興趣,符合水平二學生的身心特點,體現了在傳承發揚;三、繼承和發揚民族體育,弘揚民族文化。
二、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全課貫穿寓教於樂,樂中施教的精神。採用了情景教學法,透過教師的語言描述、課件及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誘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互動、嘗試和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自主與合作的快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三、教學方法
1、教法:本課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教學法、嘗試教學法、創新教學法和快樂教學法。引導學生對嘟達達練習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練”、“玩中創”,從而使他們在愉悅中運動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並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了創新能力。教學過程中,學生以自學自練為主,小組練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組織能力及觀察評價、合作互助等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自信心,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並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不僅創設了教學情境,而且有效地輔助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自主法、探究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透過相互對比悟出動作要領,最後透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促進了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練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5分鐘)
1、介紹傈粟族的文化背景。
2、情景引入:帶領同學們走進傈粟族山寨、走進大山和小動物跳歡快的民族仿生舞蹈和傈粟族打跳。
組織隊形:由四列橫隊→四個圓圈→兩個內外圈
(二)展開(28~30分鐘)
1、透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傈粟族傳統體育專案——嘟達達。
2、透過看課件後進行嘗試練習。
3、個人拋接練習:
A、運用單拋雙接的方法練習,邊練邊找動作技術要領。透過對比展示讓學生懂得技術要領。
B、學生根據動作要領自創編不同的拋接方法,彙報展示。
組織隊形:內外兩個圈。
4、兩人或多人練習
兩人或多人自由組合創編不同的拋接方法,注意動作要領及安全,彙報展示。
組織隊形:散點練習。
5、集體練習
集體聽哨音一起拋接嘟達達,看誰拋得高、接得準。
組織隊形:內外兩個圓練習。
6、引入投擲內容,集體看投擲課件。
7、運用嘟達達進行擲準練習。(打“神奇樹上的果子”)
在第一根線打到得一分,在第二根線打到得兩分。
組織隊形:分為六組對牆進行練習
8、進行“裝果子”遊戲。(鞏固擲準練習)
9、各小組用嘟達達創編遊戲
小組商量討論,可以自創遊戲,可以運用老師準備好的器材進行創編遊戲。(要求遊戲有意義、安全。)
組織隊形:各小組自選場地進行。
(三)延伸(5分鐘)
1、自評與互評
在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效果。
2、放鬆舞蹈
用傈粟族獨有的音樂和慶祝豐收的舞蹈,由老師帶領學生做放鬆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身心得到放鬆,讓學生舞起來、笑起來,調節大腦中樞神經,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3、小結講評,收回器材,師生再見。
學生談成功與收穫。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小結。在肯定學習效果的同時,將本課進行課後延伸,激發學生課後思考。
三年級體育下學期教案二
本學期是初三下學期,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
所任教的班學生年齡在15——16歲之間,他們正處於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男女差別較大,男生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課堂表現欲較強,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但還不夠穩定;女生積極性不高,甚至課堂出現退縮行為,練習的自覺性一般。二、教材分析。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今年中考25分,所以在本學期應以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中考測試內容為主,多給學生運動空間,加強學生的自我鍛鍊意識,在課堂應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課堂氣氛,使學生有目標的去學習、去鍛鍊。開學第一週對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激勵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更加努力。另外透過學生的體育成績瞭解到學生運動能力的弱項,制定以後的教學內容,強化訓練。在學期末進行一次測試,培養學生的考試習慣,前面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結果,為後期到考試期間體育訓練計劃內容做一個好的依據。三、本冊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
3、透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中考體育中取得好成績。四、本冊教學重難點。
1、加強對文化成績好但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加強監督,培養他們的積極,宣傳體育中考不亞於文化課的意識
2、加強對偏科學生的訓練,對偏科的學生進行技術上的指導,爭取在這些專案有所突破。
五、針對重難點解決措施。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遊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弱,可採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鍊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組時採用男女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鍊的樂趣。六、優生培養計劃。
考體校的學生和體育比較優秀的學生組成體育訓練隊,每週星期二、星期四下午進行訓練,透過長期的訓練以培養學校體育後備人才,為更高一級的學校輸送體育人才。七、教學進度計劃
第1課時
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注意事項及要求
初中階段是人的身心發育趨向成熟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初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髮,使身高增長,體重增加,呼吸機能和心臟功能提高。體育鍛煉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最有效、最積極的手段。透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鍊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4)提高對各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一、上課的注意事項及要求:
(1)上課著裝要整齊,得體。儘量身穿運動裝,必須腳穿運動鞋或布鞋。(2)上課必須紀律嚴肅認真,積極聽課,認真訓練,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
(3)上課必須聽從指揮,服從口令,一切行動聽指揮。(4)上課必須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注意自我保護。二、體育健康課達到的其他教育效果:(1)培養吃苦、耐勞、堅韌的精神。
(2)養成力爭上游、不服輸的思想品德。(3)加強道德情操的養成、創造能力的培養三、為什麼體育鍛煉能夠促進身體形態的發展?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使骺軟骨的細胞正常增值,促進骨骼和生長速度加快,從而使身體長高。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