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的知識點總結
一、學習目標:
1.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4.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5.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
二、學習難點:
1.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3.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4.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6.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三、知識點概括總結:
1.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範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
其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毫米(mm)、釐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
釐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毫米:英文縮寫為mm
(1釐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進位:加法運算中,每一數位上的數等於基數時向前一位數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為例:基數為10(2進位制的基數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位上的數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為一個十。
在十進位制的演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滿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減:減法運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6-22=34,6能夠減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1-22=39
1不能夠減去2,所以必須向高位的5借位。
5.連加:多個數字連續相加叫做連加。例如:28+24+23=85
6.連減:多個數字連續相減叫做連減。例如:85-40-26=19
7.加減混合:在運算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例如:67-25+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