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魚我所欲也習題
(一)《孟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__________
(2)蹴爾而與之。 蹴:__________
(3)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呼爾而與之 潭西南而望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頹然乎其間者
C.得之則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不足為外人道也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2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謂失其本心。(2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文章論證了一個什麼觀點?節選部分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4分)9.(4分)(1)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2)用腳踢(3)鄉通“向”;從前(4)停止、放棄(每小題1分)10.A(3分)
11.(4分)(1)(對於)豐厚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禮儀就接受它,(那麼)豐厚的俸祿對於我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2分)
(2)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恥之心)。(2分)
5.(3分)觀點: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該捨生取義。(1分)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2分)
(二)閱讀《魚我所欲也》(節選),完成第1~4題。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①
萬鍾則不辨②禮義而受之。③萬鍾於我何加焉?④為宮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⑦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為“辯”。 ③有教材為逗號。 ④有教材為歎號。 ⑤有教材為逗號。 ⑥有教材為逗號。 ⑦有教材為“鄉”。 ⑧有教材為冒號。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蹴爾而與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呼爾而與之 翻譯: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1)及,到踐踏(用腳踢;踢) (2)停止。這裡是“止而不為”的意思。(放棄;止)
2.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吆喝著給他)。
3.(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二)閱讀《魚我所欲也》和《萬事莫貴於義》,完成29-32題。(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選自《墨子》)
【註釋】
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係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2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闢也( )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3)今謂人曰( ) (3)何故( )
3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31.【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其次論證了 ,然後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後強調了 的中心論點。(4分)
32. 【甲】【乙】兩文都闡明瞭“義”的`重要性,您認為“義”的內涵是什麼?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麼?(3分)
(四)文言言比較閱讀(15分)29.患:禍患,災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
評分說明:每空1分,共4分30.(1)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 (2)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願意這樣做嗎?評分說明:關鍵詞翻譯正確,語句通順,意同即可。每小題2分,共4分31.舍魚而取熊掌 捨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於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 評分說明:每空1分32.“義”是正義,是有利於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1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1分)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2分)
(三)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孟子·告子上》)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闢: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喪:喪失)
c.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蹴:踐踏)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A.相與步於中庭 B.苛政猛於虎也
c.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管夷吾舉於士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00分)
11.把第1卷《魚我所欲也》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譯文:
(2)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
12.根據《魚我所欲也》的內容填空。(2分)
孟子認為人之“所欲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死”。他透過 的取捨、簞食豆羹的取捨、 的取捨等方面論證了“義”和“不義”的存在。
9.D(得:同“德”,動詞,感激恩德。) 10. B(於:比,介詞)11.(1)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麼益處呢?(5分,“萬鍾~則~加”各1分,大意2分)(2)這就叫做喪失了本來的思想。(2分,“此之謂”“本心”各1分)12.魚與熊掌,萬鍾(豐厚的俸祿)(2分,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