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難在哪兒裡
中考是高利害度的考試,山東濰坊推出的中考改革措施,不僅僅改變考試內容、形式,還將改變選拔方式、下放招生權力。這無疑是需要相當勇氣和智慧的。
中小學考試和評價改革不到位,一直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巨大阻力,尤其是終結性考試,是中小學教學的指揮棒。如果考試標準、內容和方式仍然是應試教育的那一套,那麼教師就算再有職業良心,教改的口號再多麼深入人心,真正的課堂圖景也仍然令人擔憂。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這樣一個現象,小學階段的教改比較容易開展和深入,而初中以上則非常艱難,即使有行政命令,也常常不過是蜻蜓點水。
小學升初中是比較容易的,近年來還取消了升學考試,又離高考還早,改一下大家都沒有意見。但初中就不同了。高中教育沒有普及,尤其是高中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另外,大學擴招之後,上大學是比以前容易了,但上名牌大學依然艱難。因此,爭上優秀高中之風愈演愈烈,有些地方中考競爭的激烈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高考。
只要高考和大學招生沒有根本性的改觀,像中考這樣牽涉面廣,影響又長遠的考試,就難有大動作。不要說中考,就是小學階段的改革也要受到影響。據說,有些地方已經恢復小學升初中考試了。
當然也不能說近年來中考改革毫無進展。比如說把畢業考試與升學考試分離,比如說有些地方進行了某些學科(語文、政治等)開卷考試的嘗試,比如說某些學科的考試內容和卷面形式有了較大的改進,等等。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改革大多還只是枝節的、側面的。它們的積極作用,也很可能因為更為關鍵的環節的因循守舊而被抵消。
因此,教改的深入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必然要求中考改革打破堅冰:不是在細節上增添可愛的花絮,而要在根本問題上大刀闊斧;不是在側面打游擊,而是要在中心環節取得突破;不是滿足於區域性的改良,而要在整體上改天換地。
濰坊的方案,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決心打破堅冰的整體方案。
按照一般的理解,考試是學習的終結,給學生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籤,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等級區分,乃至引發慘烈的競爭。這樣的考試不只是完成甄別、選拔的功能,甚至還製造了畸型的人際關係和無數的心靈災難。對考試的恐懼,也成了我們幾代人的集體情結。
如何改變考試功能這種可怕的異化,如何讓考試逐漸成為一種激勵,一種引導,一種個性的展示?如何把這樣的理念真正轉化為教育的實踐?或者說,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實現考試的這一功能?都是制度設計者和教育主管部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濰坊提出考試內容去除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題目;給學生多次考試的機會;改革高中錄取的標準,實現雙向選擇,給學生的個性提供展現的舞臺,這樣多管齊下,讓我們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
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現實中的.中考畢竟還是重要的選拔工具,這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根本改變的。既要實現選拔的目的,又要完成促使學生成長的使命,這是中考改革的兩難選擇。正因為它著眼於整體解決,同時又要保證改革的公正和穩妥進行,所以,對濰坊方案來說,具體的操作執行可能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單就高中招生而言,以往用分數排隊,雖然機械,但操作簡單方便;如今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和需要,要認真審閱每個學生學業成績之外的其他材料,還要考慮有些學生提出的當場表現特長的申請,等等。這些意想不到的煩瑣程式,都會增加改革的成本,而過高的成本會澆滅人們的熱情,甚至動搖人們的信心。方案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在今後還需要用更大的勇氣和智慧迎接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