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今年高考作文題型和特點的分析
研讀今年全國20個高考作文題,突出的印象是,作文題型豐富多彩,審題難度整體降低,文化味趨濃,內容更多關注生活、關注自我。與往年比,以題傳道的趨勢繼續弱化。
題型上,以話題作文為主,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均佔比例。2006年全國卷出了一個“烏鴉學鷹叼羊”的材料作文,今年複習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加大了新材料作文的訓練力度。翻開各地的高考模擬試卷,新材料作文題也比往年明顯增加,顯示了全國卷對高考複習突出的導向作用。全國Ⅱ卷果然又出了一道新材料作文《幫助》,但是各省所命的高考作文題,話題作文仍佔絕大多數。作為新課程改革後的第一年高考,各地的作文題型變化比較溫和,也是可以理解的。
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中,前些年流行的關係型話題明顯退潮,只留下四川省的《一步與一生》、寧夏的《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詞語型話題得到青睞,如廣東的《傳遞》、湖北的《母語》、福建的《季節》等都是雙字詞語;比喻型文題仍佔了一定比例,如江蘇的《懷想天空》,最好寫出天空的比喻意,如將思維引向寫自己的生活天空或自己的精神天空,就比較有深度。
內容上,進一步降低了審題難度,面向自我,貼近生活,積極反映社會熱點,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重慶的《酸甜苦辣話高考》對應的是恢復高考30週年;陝西的《出事了》直面的是現在的安全問題以及社會的辦事風氣;全國Ⅱ卷的材料作文《幫助》從透視新聞人物和背後的道德故事引發思考;廣東的《傳遞》難免受奧運火炬傳遞的啟迪,這些題目都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及民生問題,體現了21世紀教育要求學生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三大領域的價值取向。
關注精神品質和道德修養,有較濃的文化味。湖南卷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強調詩意、理想,強調精神層面的生活追求,具有良好的引導意義。這裡的“詩意”不單指吟詩作畫的風雅,更多指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健康而有文化的心態。北京的作文題,從劉長卿“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引申開去,文化意韻濃厚,書卷氣十足。
突出思維考查,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要搞清楚是所有的記憶都不被風化,還是特指那些重要的、有價值的、珍貴的記憶,以及記憶不會隨著時間風化需要依賴何種條件,這些問題都需要理性分析。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是什麼關係,一步影響一生?或者一生由無數的一步組成?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行走”指什麼?指“前進”、“發展”,還是“進步”、“消逝”呢?可以理解為“揚棄”、“放下”還是“遠離”?人類社會總是處於發展與儲存、重建與揚棄的矛盾之中。寫好這篇文章,需要正確理解“行走”和“消逝”的關係,以及“行走”過程中我們對“消逝”的態度,很有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