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為什麼企業人力資需源資訊化?

為什麼企業人力資需源資訊化?

EHR的概念

EHR是將先進的技術運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為企業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的網路系統,使人員管理流程電子化。EHR可以縮短管理週期,減少HR工作流程的重複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動化,減少不必要的人為干擾因素,使終端使用者(員工)自主選擇HR資訊和服務。另外,EHR可以使HR部門從提供簡單的HR資訊轉變為提供HR知識和解決方案,隨時向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援,向HR專家提供分析工具和建議。

規劃EHR系統步驟:

(1)確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和優先次序,確認系統的目標和可能會涉及到的一些變數,決定HR資訊系統計劃的範圍和重點。

(2)建立EHR系統執行模型,要獲得管理層的支援,確認資金和其他資源的支援。

(3)設計解決方案。包括最佳化HR管理的流程,明確EHR的功能和技術需求,設計、購買或租賃功能模組,瞭解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改進使用者友好度。

(4)實施解決方案。設計、安裝系統,建立EHR工作流程、使用者角色、介面等內容。

(5)實施推廣和效果評估這包括開發新的功能和流程、應用、技術支援和維護,及系統的`整體效果評估。

建立EHR模型:

(1)需要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資訊化的策略,比如制定員工關係管理和HR服務模型等電子化的目標、策略和實施計劃,這要從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的質量出發,認真考慮如何為每個員工提供個性化的HR服務。

(2)考慮企業的工作性質和資訊化的水平,每個員工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是否可以隨時方便地上網得到服務。

(3)要一個企業建立HR入口網站的角度出發來規劃整個的資訊系統建設,要使這一系統成為不同使用者的垂直形入口網站,規劃好員工介面、經理工科介面和HR介面。

(4)規劃系統應該具備的功能,比如線上薪酬管理、績效管理、招聘、培訓、HR評估、福利管理和不同使用者的HR自我服務。

(5)要全面考察企業是否具備完整的系統執行環境,比如伺服器、硬體裝置、使用者服務支援、資料處理和管理、流程控制等。

EHR是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革新對於HR工作者來說,EHR減少了大量繁雜的行政事務,並不意味著HR從業者就一定能成為企業的戰略伙伴角色。只有當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得以最佳化,企業內外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的種種資源和供應商得以整合,HR工作者才能從企業運作流程和工作關係上成為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實施EHR系統需要HR管理工作者重新設定自己的角色和目標。在EHR的管理環境下,HR工作者所從事的最多的工作是幫助企業在人員管理上提供管理諮詢服務,行政事務工作被電子化、自動化的HR流程所取代。一套人力資源管理住處系統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首先企業管理者可以迅速、準確地獲得有關人員管理的資訊,這可以使高層管理者和部門經理明瞭企業的人員狀況、人才需求標準,有利於他們提高自己的員工管理水平。其次,對於員工來說,可以很方便地獲得有關自己的考勤、薪資、培訓記錄等資訊,並可以自己來維護這些資訊,還可以實現線上報銷、線上申請休假、線上查詢等工作。統計數字表明,在美國, 公司實施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平均每位員工投入的成本是35美元,但在第一年就可以收到可觀的回報,員工的電話詢問也減少了75%。戴爾公司2000年上半年透過網際網路處理了300萬美元的人力資源管理操作業務,思科公司透過e-learning系統一年節省了2400萬美元。

EHR關鍵:改進服務EHR的關鍵在於管理者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來改進對使用者的服務。這些使用者物件包括新老員工、經理、HR工作者和專家、退休員工等。在資料層面的關鍵問題是,各種HR的資料是如何記錄和儲存的,以及這些資料和資訊如何轉化才能成為HR系統可以識別和利用的資訊。在功能層面,需要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規劃實際有效的、能夠生產價值的功能模組,比如招聘、培訓發展、薪酬、溝通渠道、績效管理、福利管理、時間管理、自助服務等。內部網路及網際網路、語音服務系統和技術化客戶服務系統是EHR的技術及資料核心。其上游是供應鏈系統,比如薪酬福利管理供應商、HR服務供應商、 HR諮詢供應商及其他HR供應商。在下游,也就是客戶端,面對的是員工、經理、HR管理者、企業高層管理者、退休員工等。因此需要注重不同使用者各方面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提供自助服務,具備全面的客戶關係管理,統一業務處理流程,以及整合供應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