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導一道風景線
中考作文指導
【文題展示】
一尾嫩紅,一灣碧溪,一襲雲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 就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一曲生命讚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處公益廣告 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風景線;
一位哲人說:你的靈魂就是一道精選的風景線。
也許,你眼中和心中的風景線更多更多
請以“一道風景線”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點、校名和人名;⑤書寫要正確、規範、美觀。
以“風景”為主題詞的作文在全國各地歷年的中考試卷並不陌生,如2004年山東淄博以“我就是一道風景”或“你就是一道風景”為話題等。2008年寧波市選題作文之一也就是《留在我心底的風景》,基本方向一致。難怪題目一經面世,就有人認為此題太“老”、太“俗”了。細細玩味,綜觀全題,應該說200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具有如下鮮明的“亮”點。
一、比喻設題,與詩意的提示語相得益彰。“一道風景線”以比喻的修辭設題,題面靈動,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提示語的設定,用語像一首詩,讀來清新優美。文題是對提示語的凝練,提示語又是文題的詩意詮釋,把“風景線”這一喻體化為一個個具像,鋪展在人們面前,為考生找到審題立意選材的方向。提示語精妙地掃除了學生審題障礙,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考查“不設定審題障礙”的基本要求。
二、題面開闊,為選材的多樣性開拓視野。用比喻設題,文題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選材視野開闊。提示語的前三句話,很清楚地告訴學生,選材角度可以來自自然,可以來自社會,可以來自精神(心靈),三個角度三個層次,次第展開,觸發學生的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感悟積累,選擇自己眼中和心中的“風景線”。
三、關照現實,為立意的多元性啟發思維。有人認為,此題考生很難出新,因為題目似曾相識。但是筆者認為,從提示語中,我們並不難發現,命題者鮮明的指向,要學生更多的關注現實生活,無論是“一尾嫩紅,一灣碧溪,一襲雲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 ”,還是“一曲生命讚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處公益廣告 ”都是引領學生去留意去觀察去思考現實的點點滴滴。其實,不僅僅是要學生看到這些“風景線”,更要去思考、感悟、回味,在思考、感悟、回味中提煉,明確自己的寫作立意。應該說,學生關注點的不同,寫作的立意自然呈現出多元色彩。
四、強調個性,讓心靈感悟折射理性光輝。如果說,題目的大眾化,所謂的“老”“俗”,考查的重點自然在強調個性化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同樣的“眼中景”,不一定產生同樣的“心中景”。這事實上是本道作文題要求學生突破的難點。寫作中,要把眼中所見與自己的心靈感悟融為一體,折射出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發。有人說,這對初中生的要求偏高。但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導向,在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的同時,很有必要提升學生價值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文題的大眾化,筆者以為,不在於一定要學生出新,更在於引領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再看這個命題,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風景線”的泛化,題旨容易牽強附會。儘管提示語對文題的要義作了具體化的補充,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讓人覺得題目有些寬泛,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觀、社會現象、心靈感悟都可以貫名以“風景線”呢?這樣,是否會出現硬拉死扯的現象呢?套題使題旨牽強附會,必然使主題簡單化和膚淺化,或者刻意追求一種深刻。
二、選題的俗化,選材容易移花接木。“風景”和“風景線”是兩個外延和內涵不同的詞語,因此儘管似曾相識,但如果不加以細緻考量和推敲,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將“風景線”的理解泛化,加上題面眼熟,選材套陳題,就顯得在思維慣常軌道里了,不可避免地為作文移花接木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文題的詩化,行文容易空靈浮華。文題很美,是對南通近幾年作文命題的延續,
例如06年的話題“生命的芬芳”,07年的命題“帶著微笑出發”,都給人詩意的美感。事實上,一看到“一道風景線”這個題,就會給人以遐想的衝擊,這正是命題者所追求的一種審美價值所在。加上提示語詩化的語言,很容易引導學生去追求一種散文化的傾向,在浮華的語言上做文章,導致文章空靈無物,主題難以捉摸的惡果。
南通市2008年中考作文命題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當前作文中考命題的趨勢和特點,自然對當下的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作文規範大有必要紮實訓練。諸如審題、立意、謀篇等寫作知識新課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學實際中已經被忽略了,作文教學更顯隨意和無序。讀懂文題是立意謀篇的第一步。審題不到位造成作文失敗的例子並不鮮見。主題不鮮明、思路不清等等問題,與作文有效的規範訓練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必要的作文規範要循序推進,紮實訓練。筆者認為,沒有充分的入“格”訓練,是很難實現作文的出“格”,更難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個性。
二、引領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審美素養。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敘寫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細節,把自己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才能寫出感動自己,打動他人的文章。那種編造故事,脫離自己的生活,甚至靠移花接木寫出的文章必然矯情做作。生活中不是缺少“風景線”,而是缺少發現“風景線”的眼睛。給學生一雙慧眼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等等,同時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書目,拓展視野,墊高靈魂,提高審美素養。
三、加大閱讀量,不斷豐富學生的積累。筆者曾經撰文批評學生作文浮華的現象(見《警惕:作文走向浮華》,《中學語文教學》2006年第6期),認為學生作文中詞語華麗是一種作文毛病,反思下來,還是覺得此種觀點有失偏頗,有問題的不是學生作文用詞的華麗,而是一味追求用語的華麗忽略了作文的內容,使主題飄忽,難以捉摸。事實上,初中階段要鼓勵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大膽使用,或直接引用,或模仿寫作。初中階段積累的匱乏,自然很難說語文素養的提高。閱讀用時不足,指導不足,是目前依然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
很難對一道題做出一個優劣之判斷,事實上,一個文題的出現也無須評判它的優劣。中考命題也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寫作的過程。文題的成品呈現體現了命題組智慧的結晶,我們在解讀它,就像解讀一篇文章一樣,可以是多元,也可以是自主的,力求接近命題者理想,力求更符合作文教學的規律。
【範文】
一道風景線
江蘇南通一考生
有幸隨旅行團去了一趟湖南,讓我盡情享受著別樣的風景,領略了一道別有情趣的風景線——
時令已是深秋,但麓山的楓葉並沒有以詩中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來迎接我,放眼望去,滿山滿谷高高低低的楓樹向我宣告著一個巨大的“綠”字。身著綠裝的楓葉別有一番風姿:近看,微風拂來,片片楓葉隨風拍打,“噼噼啪啪”作響,像寬大的手掌在熱烈地鼓掌;遠看,楓林像一片深邃的大海,林濤洶湧,綠浪翻滾,依舊透著勃勃生機,沒有絲毫凋落的跡象
我邊看邊向上攀登。才到半山腰,我已是氣喘吁吁,可身上還揹著一個沉重的大書包。這時,耳旁傳來一個親切的聲音:“這位同學,要不把書包放在這兒,等回來再拿?”
我扭頭一看,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大爺。他穿著綠色的舊軍裝,腰板挺直,一雙略微凹陷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閃著慈愛的光芒。看到他身旁的許多包裹,我遲疑了一下,還是把書包遞了過去,問道:“多少錢?”“你人不大,思想倒 幹我們這行的,不收錢。”說著,他另一隻手伸過來,只見他的手臂上套著一個紅袖章,上面赫然印著三個黃色的大字——“執勤員”。“哦,那謝謝您,老大爺。我估計12點左右返回吧。”“行,沒問題。不過,我可提醒你,要想登上山頂的話,可要加油啊!”
老大爺關切的話語,給我增添了無窮的勇氣,我又奮力向上爬去
在山頂吃完午飯後,我稍事休息,開始下山。突然,一個親切而熟悉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這位同學,你的書包 ”“哦!”我遠遠望去,那位老大爺正提著書包向我走了過來。“老馮——”只見他的身後,一個也是身著綠軍裝的老年人,拎著一個保溫飯煲,“都快兩點了,沒見你下山來吃飯,我就把飯給你送上來了。”
老大爺接過飯煲時,我突然注意到原先堆放在那裡的包裹已經被全部領走了。我感激地提起書包:“謝謝您,老大爺。再見!”“不用謝。再見!”
當我再次回過頭時,遠遠地望見兩位身著綠軍裝的老人站在楓樹底下,和楓林的美景融為一色,成為麓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文章開篇著力描寫的是“楓景”,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此文寫的肯定是“風景”。接著讀來才知不然,老人——麓山“執勤員”,才是文章要敘寫的主人公 當“我”再次回頭望去時,只見“兩位身著綠軍裝的老人站在楓樹底下,和楓林的美景融為一色”,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文章構思精巧,引人入勝,不失為一篇考場佳作。
一道風景線
初讀沈從文,便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在那之前,我剛剛看完《水滸傳》,梁山好漢的忠義、驍勇著實讓我熱血沸騰了好幾日。然而,剛一翻開沈從文的《邊城》,我就怦然心動了——優美而洗練的文字將一個叫作茶峒的湘西小城活生生地展現在我的面前:蜿蜒的山巒,幽靜的小溪,黃泥的牆,烏黑的瓦,近處的桃花,微風吹過翠綠的細竹,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裡飄浮
景緻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超然的脫俗和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這古老嫻靜而又靈動的邊城風景,孕育出一個小泉般清冽的少女翠翠,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著我心靈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