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產品經理如何講人話?

產品經理如何講人話?

首先從產品的迭代講起,產品迭代涉及了需求收集、需求分析、產品定稿、需求評審、里程碑、測試驗收、產品釋出等等。發現其中運營僅在第一步“需求收集”中佔有角色,而需求的來源包括了:使用者、運營、產品、BOSS等。

早期的創業公司總是產品先行,在發展到一個階段後再由運營去驅動,所以每次迭代通常是一個大功能+使用者小需求和最佳化。

在技術、測試完成後,我們通常會召開內部的“產品釋出會”,在大號電視前演示迭代增加和最佳化的功能,釋出會總是很成功的順利舉行!!!

產品上線後,PM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需求收集,而喵們也開始運營當前的產品功能(產品運營),但總髮現運營對產品的功能不瞭解,在運營過程中還會反覆的詢問產品!

當時很無奈,應對的措施是:針對每一版本迭代去更新“產品運營規則說明文件”,我記得當時後臺的一份文足有8000字,之後發現效果還是不行,索性將需求文件(PRD)也抄送給運營。再之後我們開始邀請運營一起參與到需求評審中!

直到。。。

“能不能說人話!”

什麼是人話,我自己也思考了很久,也和BOSS溝通後得出以下幾點:

1.運營需要揹負自己的責任,產品不應該處處領先運營

2.不把運營當baby,儘量的.等量

3.運營是產品,產品即運營

我更換了和運營溝通的方式並做了更多的交流,捨棄“產品運營規則說明文件”和PRD文件的“死人式”交流,儘量的做到face to face,溝通的基礎上再輔以功能更新說明(用最簡單的方式陳述功能)。如:

學生APP2.3版本更新內容:

·增加了IM(線上聊天),支援商家對學生,不支援群聊(原因已做說明)

·我的-頁面最佳化,增加我的許可權(許可權展示)

·xxx、xxx bug修復

·xxx頁面-xxx UI最佳化

在事後做了進一步的溝通和對比,發現運營對這樣的操作接受度和興趣度更大,再加上驗收時邀請運營參與也會增加運營的興趣度和對功能的理解。

這些是針對非運營提出的需求對其的影響力,如果一個功能或bug類是由運營提出的,大情景有不相同!

這又會有兩種情況,區分點在於運營的關注度:

A類:關注度高,比如要配合某個活動或場景提出的功能,喵甚至會迫不及待的參與到測試和驗收的環節,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做運營相關準備

B類:主要是收集到的BUG和最佳化類意見,說運營不關注也非,主要是喵們丟擲各類問題後處於“記憶弱區”,在沒有遇到提出問題的相應場景前,基本不會再次提出。

針對A類,給予運營更多的參與感,針對B類,我的應對措施是:產品問題記憶表

“產品問題記憶表”

這是我在12.23收集的部分需求,在N次需求表迭代後,將欄位分為以下維度:日期、提交者、型別、緊急度、商業價值、描述、場景、可能原因、是否滿足、方案、完成時間、問題、狀態。

這些應該根據每個公司不同的情況進行欄位的增加或減少,很多公司這份表格是直接由需求提出者填寫的,有的是以卡片格式,有的則是透過郵件,方式不限,請找到最合適自己公司的操作方式。

做到記錄這一步還沒有結束,最重要的是跟蹤需求情況和反饋。若需求滿足,你就是這個需求的專案經理,你需要負責跟蹤,需求因果後也需要通知喵們驗收和接受反饋意見(在一個階段後可增加“需求滿意度”)

若需求無法滿足,則需要給予對方不滿足的原因或者其他說明。

第三點,故事描述

故事描述起先是產品經理針對技術的一種功能說明方式,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普通的產品描述技術可能無法理解,那麼就把他們帶入場景中,以使用者的視角去發現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

這一點同樣適合產品→運營

故事描述的接受度和理解度遠超其他的描述方式,因此PM需要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以上三點其實都是個人在實際場景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式,由於在旅行,可能描述還不到位,觀點也更多的是針對小型或創業企業,成熟企業已有了規範的流程,運營也具備能力和經驗,所以不需要更多的擔憂,而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靈活,我見過有公司為了敏捷開發甚至拋棄了產品原型和PRD文件,除了團隊更多的都是產品經理牽頭的溝通。

不同企業的問題也會有不同的放大縮小,千萬不要簡單的套用其他團隊的溝通方式。

講人話,沒那麼玄乎!講的是人、情、理,PM除了做好產品設計者和負責人,更是整個企業組織的銜接者、驅動器。還需要更多的開啟、放低,因為你是整個組織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