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風俗習慣彙總集錦
20XX年端午節傳統習俗大全
端午節-划龍舟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
端午節不為人知的有趣習俗
菖蒲插門民間認為農曆五月是五黃毒月,揚州人是忌諱在五月舉行婚娶喜事的。立夏一過,天氣漸熱,五毒就孳生活躍起來。揚州人認定的五毒是蛇、蠍、蜈蚣(揚州人叫百腳)、蟾蜍(揚州人叫癩蛤蟆)、壁虎。民間有用菖蒲、艾草插在...
端午節喝什麼酒:雄黃酒
端午節喝什麼酒?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了的習俗。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是不會純飲的。雄黃酒具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意義,端午節為啥喝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來歷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
端午節五彩繩怎麼帶?
端午節五彩繩亦稱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製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香囊?
掛香包也叫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
端午節艾草的作用,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
端午節為什麼帶五彩繩?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
端午節為什麼吃鹹鴨蛋?
因為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