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烏鴉喝水的故事
讓兒子理解《烏鴉喝水》的故事
我早些時候,給小老虎買過幾本連環畫書,兒子能看懂,並能喜歡看的就是《小豬》《狐狸和烏鴉》。最近兒子在鄉下,他對《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百聽不煩,這大概也是晚上非要與我睡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一直想給他講一些其它的故事,可是小老虎閱歷太淺,他還無法聽懂一些較為複雜的故事,這讓我的特長一直無用武之處頗為不爽,昨天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
為了讓兒子能理解《烏鴉喝水》的故事內容,(我已多次講給他聽過)昨天下班回到老家後,我拿了個杯子,盛了大半杯子水,帶他來到石子堆邊,邊講這個故事,邊自己當作烏鴉有演給兒子看。先是半杯水不倒過來無法喝到,然後將碎石子一顆顆放入杯子,小就漸漸溢滿,我就容易喝上水了。晚上我又給他講這個故事,相信他已經能理解了烏鴉喝水的方法了。
今天一早,他一直在後門口玩水,在我出門前,我讓他自己去玩《烏鴉喝水》,他高興得很,當我回來向母親問及此事時,母親說,兒子一邊唸叨,一邊玩得開心,我想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到孩子的小房間看看
要開家長會了,我覺得應該要講這樣一個內容:
孩子的小房間神聖不可侵犯嗎?
孩子說:“我在做作業(我在複習),你別過來影響我(別過來打擾我)。”
孩子總有他自以為頗有道理的理由拒絕家長的到來。其實正在專心讀書,很投入的孩子,會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也許感覺不到家長的到來。
作為家長,趁送上一份削好的蘋果,可以看看孩子在幹什麼?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讀書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更要關注孩子預習、複習了沒有。家長也要了解孩子在讀什麼課外書?
溫故而知新,無疑,這對孩子是一大幫助。而一些孩子前一階段從偷偷看,發展到迷戀於網路小說,也有的在看一些漫畫書,還有在讀低中年級的書,自以為在學習,其實是裝模作樣,給家長看的。讀這些書很輕鬆,有時候還很好笑,虛幻的故事情節很感人,十分吸引他的眼球,真是愛不釋手。在這樣美好的時間裡,作為高年級的孩子,應該讀些名著,看看《讀者》、《微型小說選刊》、《少年文藝》、《百科知識》等,開闊眼界,培養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在這裡,希望家長回家後看看孩子的書架,枕頭邊、車屜裡的書本。不要打草驚蛇以免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在這方面多個心眼,抽空多關注為好。
家長要到小房間走走、看看。因為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我們的監護,試問:你不進去了解孩子,怎麼教育孩子,怎麼能盡到教育、監護的責任?
真的對孩子的學習有干擾的時候,孩子的房門應該關上,否則大可不必。
終身教育思想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一.終身教育提高了學前教育的地位
終身教育思想帶動了人們兒童觀和教育觀的更新,各個國家不但把學前教育納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而且都採取了與終身學習相適應的學前教育改革。終身教育思想主張的教育過程貫穿於整個人生各個階段的理論,是以對人類自身認識的深化,尤其是關於早期兒童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
二.終身教育改善了學前教育的內容
終身教育思想提出的終身學習要求學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兒童學習的興趣、願望、積極的情感和態度。終身教育思想所提出的四大支柱豐富了學前教育的內容。
學會認知即學會學習,它不但包括使兒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瞭解他周圍的世界,而且要樂於理解、知識和發現這個世界。
學會做事是指教會學生實踐他所學到的知識。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在保育幼兒的同時,幫助他們學習生活自立技能,鍛鍊自我保護能力。
學會共同生活是指與他人一道參加人的所有活動並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在學前期,使兒童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心、合作、對話、溝通、理解和互相幫助,對他將來與人和諧地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透過兒童的各種活動,尤其是遊戲來培養兒童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
學會生存是前三種學習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兒童遠比掌握了一些知識的兒童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當學前教育能夠培養兒童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學會運用他掌握的知識、並樂於與他人共處時,這樣教育可以說是使兒童學會生存、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教育。
三.終身教育擴充套件了學前教育的思路
終身教育思想認為,學前教育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非正規教育,兒童可以在各種教育環境下學習和發展。終身教育提高了兒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地位,也擴充套件了學前教育的思路,不僅僅把對兒童的教育侷限在幼兒園裡,可以向社會各界尋求教育的協調合作。像家庭、社群、文化機構和媒體都可以成為學前教育的合作物件,共同完成對兒童的教育工作。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家庭的管理、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教育環境等在終身教育的初期起著極為微妙的決定作用。兒童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補充。社群是個人成長的最直接的社會環境,社群對兒童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良好的社群環境有助於兒童發展與人共同生活的能力,並增進對他人的瞭解和對相互依存問題的認識。兒童對文化機構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劇院以及本國特有的文化場所等的瞭解,可以使他具有審美觀和不斷接觸各種人類精神作品的願望。學前教育與這些機構的合作,不但可以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還能從小培養兒童尊重並保護文化遺產的思想。
教育者一方面要學會利用媒體協助教育活動的進行,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兒童自我控制和獨立判斷的能力。終身教育思想使學前教育意識到要利用社會提供的一切機會。
留洋媽媽談外國幼教
隨著國際教育交流的廣泛深入,留學低齡化已經影響到學前教育,去年便有人開了5齡童赴紐西蘭留學的先例。“外國幼教是啥樣?”許多中國的年輕父母很關心這樣的問題。在南京市三八保育院的一次家長會上,記者結識了一批留洋歸來的年輕媽媽,她們接觸過外國的幼兒教育,讓我們請她們談談外國幼教的一些情況,聽聽她們對中外幼教的比較與評價。
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點
泉已經在日本生活好幾年了,因為回孃家生第二個孩子,便將4週歲的兒子帶了回來,並讓他在幼兒園插班上了三個月。因為孩子的緣故,幾年來,我很注意觀察身邊的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點。他們從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外面,我們經常會看到兩隻腳的鞋子和襪子穿得不一樣的小孩,那是孩子自己穿的。日本人很重視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飲食。衡量一個母親是否稱職,只要看一看她有沒有很用心地給孩子做便當就行了。在日本,有專門的俱樂部教年輕媽媽們把飯菜做得多種多樣,比如將胡蘿蔔做成星星和月亮的樣子;將米飯捏成各種形狀的飯糰,讓孩子拿在手裡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食慾。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家庭都會給孩子準備幾種造型的便桶和牙刷等用具,讓孩子在興趣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對孩子在生活上的細心照顧,孩子一般都沒有什麼不好的生活習慣。像我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不往地上亂扔小紙片,也不隨地吐痰,遇事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義大利堅持幼兒免費入園
莉曾經在義大利工作和生活了幾年,先生是義大利人,女兒安娜兩週歲。孩子10個多月的時候,她們全家來到中國。為了讓安娜多學點中文,我決定送她上幼兒園。原本我們夫妻倆對中國的幼兒園並不瞭解,以為只要將孩子送去就行了。經過與園長的初步接觸,我們才知道進幼兒園除了要交必要的費用外,還得交一部分贊助費。雖然家庭的經濟條件很好,但我的先生對此還是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在義大利,幼兒園屬於社會公益事業,上幼兒園是完全免費的,而且對於適齡的孩子,有關人員會主動上門動員你去上,這裡卻還要交錢。由於出生率很低,義大利幼兒園每個班只有幾個孩子,而中國的幼兒園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學校,從人員配備到課程設定都很系統。
法國幼兒園不再隔離手足口病患兒
要嫁給了一個法國人,兒子已經3週歲了,現在在幼兒園上中班。孩子1歲半的時候,他們來到中國。中國的幼兒園和法國的幼兒園很不一樣,這裡佈置了很多精美的牆飾,非常可愛,而且孩子很多,很適合小孩子。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管理規定上,中法幼兒園是有很大差異的。因為保健制度上的差異,我們和幼兒園還發生了一次衝突。有一天,我到幼兒園去看孩子,發現老師將他單獨留在房間裡,別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我便去詢問老師,原來保健老師發現孩子患了手足口病,按照兒保所的規定,該病屬於二級傳染病,必須隔離。因為患病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在大環境中,不利於孩子康復,也有可能影響其他孩子的健康。回去以後,我踉先生講了此事。他很生氣,立刻打電話詢問他在法國的家庭醫生,以及法國幼兒園的有關規定。得知,法國幼兒園已經不將該病作為傳染病,孩子是無須隔離的。他說“是不是因為我是外國人,幼兒園老師排外,所以歧視我的孩子,剝奪他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權利!”當晚,他便帶著我趕到幼兒園,找園長與之理論。園長對我們進行了詳盡的解釋,我也做了許多工作,直到11點多鐘,才將我先生的怒火平息。
外國孩子兒園率齡較晚
梅和先生在美國工作,女兒放在國內跟外婆一起生活,孩子已經上中班了,他們隔一段時間回來看她一次。因為美國幼兒園沒有小班,我們也想讓孩子多學,或中國文化,所以讓她在中國上幼兒園。從根本上講,外國人的教育觀念和中國人有差異。中國人都想讓孩子提早入園,以後再提早入學,而在國外,比如美國、奧地利、英國、法國、阿根廷,一般都在孩子四周歲以後,父母才會考慮送孩子去幼兒園。甚至因為許多媽媽一直停職在家照顧孩子,孩子都有可能不上幼兒園,在這些國家,有的幼兒園還只是半日制的。在座談會上,她們都認為是教育觀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差異導致了中外育兒方式的差異。外國的幼教方式並不見得比中國先進,相反,就教育本身來講,她們覺得,中國的幼兒教育非常好,從基礎設施到人員配備方面,都很完善,老師也非常負責任,特別是許多單位有自己的幼兒園,大大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這在國外是不可能的。
《早期教育》(南京),2001.12下.2~3
家長——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的夥伴
兒子的出生,給我們溫馨的小家帶來了無限樂趣。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樂趣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總讓我們感動不已,如:兒子多年被評為學校的“道德實踐小明星”、“三好學生”;代表學校參加了嘉興市的少代會;20多篇文章在各級刊物上發表;順利通過了電子琴的10級考試;擁有的部落格“響丁丁”時常位居學校“童心苑”前列;平湖電視臺“佳音有約”曾以《在感動中感動》為主題對兒子作了專題報道等。如今,兒子已是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了,一路走來,我們共同分享著他成長的快樂,同時,更收穫著為人父母的欣慰與自豪。點點滴滴,似乎一下子很難言表,只能略說一二。
一.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懂得回報,這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為此,我們首先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榜樣行為來影響孩子,如適時地給父母買件衣服,父母生病時悉心照顧,和孩子一起買了水果看望等,讓孩子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親情,學會照顧,學會感恩。所以,在兒子的日記中他這樣寫道:
從小到大,媽媽在我身上付出得真是太多太多,那麼,我們該怎麼回報呢?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了,我想,我是家裡的男子漢呀,於是,我就先把曬在外面的衣服收進來疊整齊,然後走到床前,輕輕地給媽媽敲敲背,捏捏腰,揉揉肩,還不時地問媽媽:“現在好多了嗎?”“媽媽,您還需要點什麼?”這樣,媽媽的病好得可快了!
有時,我的調皮會惹媽媽生氣,但是,我會用寫簡訊的辦法和媽媽道歉、交流、;在母親節到來時,我會親親我的媽媽,向她說:“母親節快樂,媽媽,您辛苦了!”;在教師節到來時,我又會對媽媽說:“媽媽,教師節快樂,您可要注意身體啊!”在媽媽過生日時,我會親手給媽媽做一張賀卡,寫上我對媽媽的祝福;我還給媽媽洗過腳呢。我知道,我為媽媽做的事情還很小、很少,但媽媽說:“我是個會感恩的孩子,感恩的孩子最可愛!”同學們,讓我們都來做懂得感恩的孩子吧,這樣,世界會更精彩!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兒子雖然面板黑了點,但是,他會關心人,會照顧人,包括學校的同學、老師,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他,誇他是個可愛的孩子。由附小出刊的《英雄教育》第23期上對兒子進行了專門的報道——《真正的孩子“響丁丁”》。06年5月的“母親節”,平湖電視臺“佳音有約”還以“因為感動所以感動”為主題,專門為兒子拍攝了一個專題片進行了播放。
二.環境營造——讓孩子學會讀書
“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愛看書的孩子可以獲取無窮的知識和智慧。為此,我們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看書氛圍,一方面,在家庭中為孩子開闢書櫥,並藉助生日等時機把書當作最好的禮物贈予孩子,另一方面,晚上或雙休日,儘可能地自己也看書,讓孩子在良好的看書氛圍中喜歡看書。同時,與孩子經常性地逛書店,讓書店成為孩子嚮往的地方。如今,孩子已深深地喜歡看書,臨睡前是一定要看會書的,出去走親戚也時常會帶上一本書,甚至上衛生間也手捧一本書。07年4月,我們非常榮幸地被平師附小評為“書香型”家庭,相關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在學校展出,當然,這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激勵,從這以後,孩子看書的熱情更加高漲了,知識面和表達能力也就日趨提升。從一年級到現在,兒子已有20多篇文章在全國各級刊物上發表,其中的一片文章還獲得了全國“安徒生童話杯”一等獎的好成績。
三.賞識鼓勵——讓孩子學會奮進
孩子需要賞識,他們的人格需要尊重,只有這樣,才能與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興趣,為此,我們嘗試著這樣做:如:每學期競選班長,我們都積極鼓勵他爭取機會,他也總是每次把競選稿寫好後念給我們聽,所以,兒子從一年級到現在,基本上都是班幹部,並且多次被評為“小魯迅”獎、“三好學生”等。平時我們與孩子一起讀讀老師在作業本上留下的稱讚的評語,讓孩子把各種獎狀珍藏起來;讓孩子自己去領取第一筆稿費,並存起來……讓他逐步體會到學習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並懂得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努力了,必定能夠獲得成功。
孩子正在逐漸長大,他有權利,並且也能夠支配自己的時間,因此,在寒、暑假來臨之際,我們會和孩子這樣說:“寒假、暑假是讓小朋友休息的時間,但在休息的同時,你覺得你還可以做些什麼呢?”在他回答之後再建議:“你想做的事情確實很多,但怎樣合理安排好呢?我們一起來訂一個計劃吧?”由這種方式產生的計劃,孩子易於接受,所以,執行起來就更有堅持性,從而讓孩子在寒、暑假中的學習和生活還是很有規律。
溫馨的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民主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我們將繼續邊學邊做,努力當好孩子學習、生活的夥伴,與孩子一起共享成長的快樂。
父母與寶寶溝通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要相愛
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只是把家庭當作休息和睡覺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說一些消極負性情緒的話,如對社會不滿等,孩子在青少年時代常常感覺不到快樂,也會出現消極抑鬱情緒。父母之間感情冷淡甚至出現爭吵等不良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
· 父母要關心自己
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鬱、焦慮的情緒,在和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無法理解子女的思想。父母本身是一個快樂開朗的人才能用更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父母也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情緒。
· 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
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要注意,
(1)花時間傾聽孩子說話。
(2)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 父母要多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
父母本身固有的某種個性弱點會帶到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個性侷限,以能夠順暢地和孩子溝通。
· 尊重孩子,並給予孩子較大的發展空間。
·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情緒障礙,這時父母經過努力仍然與之無法溝通,可帶他到醫院的心理門診諮詢,如果發現是焦慮症或抑鬱症,可給孩子以百優解之類的抗抑鬱藥物治療。
家園共育:孩子對老師產生牴觸情緒怎麼辦
1.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透過發洩對老師的不滿來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齡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慾就越來越強烈。有的父母和老師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好問行為表現得十分不耐煩,簡單粗暴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對父母的反抗經過多次嘗試發現作用甚微,何況自己又要依賴父母生活,不能對專制的父母進行反抗,於是不滿情緒就轉移到老師身上,一股腦發洩給老師。
2.老師忽視或冷淡孩子,孩子透過牴觸來引起老師注意
孩子在學校裡,除了學業的優秀能給他帶來成就感外,老師的關注與重視是他最大的心理滿足。有的孩子經常碰到上課時老師不給他提問,自己鼓足勇氣與老師講話時老師也是一副漠不關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透過牴觸老師的方式來實現被注意的願望。
3.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當有許多人認為,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偏激,但不無道理。有的老師習慣為學生貼標籤,對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好學生一好百好,壞學生本性難移;有的老師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對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過高或過低的要求;有的老師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不會尊重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如此等等,都會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再定義:其實,在牴觸情緒的背後也隱藏了許多積極的因素。孩子的牴觸情緒表明了這些孩子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獨立性強,不事事言聽計從,依賴別人,這樣的孩子以“牴觸”的方式維持心理平衡,敢於發洩心中的不滿,如果加以正確引導,牴觸情緒還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呢!從另一方面來講,孩子的牴觸情緒也折射出我們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夠合理的一面,它也會提醒教師和學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於教育的發展和孩子的成長。那麼,怎樣才能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呢?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
★尊重孩子,讓孩子發表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當孩子產生了對老師的牴觸情緒後,家長首先要以一種溫和的態度與孩子交談,不要製造壓力,讓孩子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發洩對老師的不滿,這種發洩還可以起到一種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長提供了一雙耳朵,認真地傾聽,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煩惱得到了尊重,就會毫不隱瞞地把自己的態度,牴觸老師的原因講出來。家長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之後,與孩子一起冷靜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觀地看待牴觸情緒。如果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爭勝好強的心理,因勢利導,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提高孩子認識自己缺點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共情,從老師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作為家長,切忌對孩子的牴觸情緒一棒子打死,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老師,這樣只會加劇孩子對老師的反抗。有的家長僅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過分溺愛孩子,甚至與孩子一起指責老師,更甚者跑到學校裡與老師大吵一番,其結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認識有的時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在這點上,家長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時候也稱之為換位思考,與孩子一起站在老師的角度重新審視,必要時還可以創造場景與體會老師的情緒和難處,讓孩子學會多體諒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的話,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師的關係,減輕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教孩子學會了尊重老師的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想法,善於提問題,不能從此之後噤氣噤聲,因此,教給孩子一些提意見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積極配合好老師教育孩子。有一些孩子,在學校裡與在家中的表現迥異。在家裡非常勤快,又懂事又聽話,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學校,就情緒低落,不愛學習,表現糟糕,經
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也經常頂撞老師。家庭與學校教育方式的差異導致了孩子的這種反差極大的性格表現。在這時候,家長要主動地、心平氣和地與老師溝通,向老師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現狀況,讓老師也瞭解孩子的行為表現的另一側面,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全面的評價。家長要與老師一起分析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異,求同存異,給孩子一個接近的教育價值觀,不至於讓孩子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