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行業

長安晚秋閱讀答案

長安晚秋閱讀答案

長安晚秋閱讀答案一

《長安晚秋》,選自《全唐詩》由唐代詩人趙嘏所作。作者透過描寫長安深秋的景色,繼而抒發了遠離家鄉心中淒涼的情感。

長安晚秋

趙嘏

雲物淒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雲物:雲霧。

(1)詩歌中哪些景物體現了詩題中“晚秋”的特點?

(2)頷聯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杜牧因為此句而稱作者為“趙倚樓”。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3)尾聯運用了什麼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1)歸雁、籬菊、渚蓮。

(2)①從視覺和聽覺多角度寫: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②動靜結合: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

(3)用典,羈旅愁思(或思鄉歸隱)。

1.請賞析本詩頸聯中“靜”與“愁”兩個字的表達效果。(5分)

2.本詩與杜甫《登高》同是寫秋的詩歌,請簡要分析兩首詩歌表達情感的異同。(6分)

參考答案

1.以“靜”賦菊,以“愁”狀蓮,移情於物(或答擬人)(1分)。靜,寫出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突出了紫菊的靜穆閒雅;愁,表現了殘荷愁容滿面的情態(2分)。這靜穆衰敗的畫面中暗含著詩人的感傷悵惘之情。(2分)。

2.同:兩首詩歌都借秋景寄寓了深切的羈旅之苦,思鄉之情;(2分)

異:在《登高》中,寄寓了潦倒失意、老病孤愁、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2分)本詩寄寓了作者想棄官歸鄉而不得的苦悶心情。(2分)

三:

1這首詩寫了什麼?抒發了什麼情感?

答案:這首詩,透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之情。

2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答案:愁(不得志,思歸之愁)淒涼(秋意的清冷襯托心境的淒涼)

3詩人圍繞標題“長安晚秋”描寫了那些景物?

參考答案:雲物,宮闕,殘星,雁,長笛,人,樓,菊,蓮,鱸魚。

4作者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參考答案:整體和區域性結合。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眺,眼前悽清的雲霧緩緩飄遊,樓閣高聳,好像觸動了高高的秋空。頷聯,頸聯寫區域性之景。

俯仰結合。仰觀殘星,秋雁。俯察紫菊,蓮花

聲色,動靜結合。“殘星”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

選景典型。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拂曉天空的最優特徵的景象。紫菊半開,紅蓮凋謝,也是深秋時令的景色。

5“紫菊”和“紅蓮”對錶現詩人的情感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移情入景,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景色,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豔滿堂的蓮花,使人產生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蘺畔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令人想起“採菊東籬下”,油然而起歸隱之心。

6尾聯採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什麼情感?

答案:用典。“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的事,表示對故園之情和隱退之思,“戴南冠學楚囚”用春秋鍾儀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註釋:

(1)雲物:指天空中的雲霧。 拂曙:拂曉。

(2)高秋:深秋。

(3)橫塞:越過關塞

(4)籬菊:籬笆旁的菊花。晉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5)紅衣:指紅色的蓮花瓣

(6)渚蓮:水中州渚上長的蓮。

(7)鱸魚正美:西晉齊王司馬冏執政時,張翰(字季鷹)為大司馬東曹掾。他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蘇州蓴菜鱸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事見《晉書·張翰傳》。後來這個故事就被用來表示思鄉之情

(8)南冠:楚冠。

長安晚秋閱讀答案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

長安晚秋

趙嘏

雲物淒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雲物:雲霧。

1.詩歌中哪些景物體現了詩題中“晚秋”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頷聯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杜牧因為此句而稱作者為“趙倚樓”。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1.歸雁、籬菊、渚蓮。(評分建議:一個景物1分,共3分。答到其它景物不給分也不扣分。)

2.①從視覺和聽覺多角度寫: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②動靜結合: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評分建議:特色各1分,詩句分析各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