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記者實習報告
參加社會實踐是我們這些還在象牙塔裡生活的學子們增長生活閱歷,獲得人生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社會即課堂,對於廣大的有志青年來說,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投身於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才能迸發出來.XX年暑假我在張掖電視臺實習,從7月17日到8月18日這一個月期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總結實習心得之前,我先將實習機構介紹一下,張掖電視臺新聞部現有人員共16人,其中,部設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部內分採訪和編輯兩個組,領有一名省臺駐張掖站記者.除正式的記者外, 另外有五名實習記者,其中包括我在內.
去到臺裡,經引見, 見過領導後,臺長安排我在新聞部實習工作.想到與文學專業不同,我開始制定了自己的實習計劃:
一 學會並熟練掌握新聞寫作,總結文字寫作技巧,進行實踐練習;
二 學習專業攝像機的使用,學會初步攝影攝像.聯絡新聞攝影,學會專題片拍攝;
三 學習並掌握非線性編輯技術,初步使用非編軟體系統進行鏡頭畫面構圖,電視新聞和專題片的製作.
這三塊內容是電視新聞製作必不可少的流程和不可或缺的環節,所以對於一個月的時間來說,我的學習任務還是相當重,時間安排也相當緊湊.
新聞寫作在實習過程中是我花費學習時間最長的一塊內容.新聞寫作決定著新聞資訊能否傳出去,決定和直接影響著新聞資訊的傳播效果,也是衡量記者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打好新聞寫作基礎可以說是今後從事和開展一系列新聞工作環節的基礎和鋪墊.
以傳播學的原理說,新聞寫作屬於信源編碼過程.新聞資訊編碼是指“按照語法結構、章法結構及寫作技巧等規則,將文字編排成表達一定新聞內容的文字序列。”這裡指出的是,雖然電視新聞主要以新聞畫面為再現新聞事實,傳播新聞資訊的主要內容,但新聞寫作作為同期聲的播出也為電視新聞畫面的組合搭建了框架。
更要提出的是,我在這裡是從狹義的角度闡述新聞寫作觀點的。從這個角度上講新聞可以分為訊息和通訊兩大體裁,電視新聞屬於新聞訊息一類,而電視專題片(新聞報道類)則屬於新聞通訊了。
這一個月期間,我學習新聞寫作主要以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聞寫作教程》為主,輔之臺裡新聞部級著老師們的經驗指導,自學完成了新聞訊息和通訊兩大塊內容,並在臺裡跟老師出去採訪時進行寫作實踐,得到了老師們的很多指導和斧正。當然寫作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學出來的,這需要以後不斷地進行寫作練習和積累,我決定下個假期實習繼續練習文字寫作並進一步學習網路新聞的寫作。
攝影攝像是我在進入電視臺實習應該說學習到的最核心的東西。電視攝像機是電視製作裝置的一個關鍵部件,一般由鏡頭、機體、尋像器三個部分組成。鏡頭用於取景,形成光學影象;機體用於完成影片光電轉換;尋像器是一個小型監視器,用於顯示所拍攝的影象以及攝像機的工作狀態。
目前張掖電視臺新聞部適用的攝像機主要以betacam-sp、數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為主。三種型號的機器錄製質量依次晉級,都採用1/2英寸磁帶錄影,區別只在不同磁帶介質上。betacam-sp採用的是模擬分量記錄方式,而數字化becatam和betacam-sx屬於數字分量記錄格式,不僅有優異的影象和聲音質量,而且多版本複製質量高,可以與模擬betacam-sp系統保持相容。例如臺內稱的sony-390型的.攝像機有效畫素和光學變焦最大,而且感光率也較高,所以拍攝效果最好。但體積較大,笨重(重量約為7kg左右),所以也最不好掌握。所以對女同志來說,還配備少量hi8。 數字攝像機和與之連線的裝置如切換臺、錄象機等,都是sdi介面,走的是序列數字分量訊號(對應模擬訊號的yuv介面),儲存在錄象機的磁帶上為dvcpro和dvcam,儲存在非編(計算機)裡時avi格式,編輯生成、備播的節目計算機裡是mpge2。
下面我將自己總結的電視攝像機的基本拍攝操作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 開啟電源
2. 調節目鏡聚焦。根據拍攝者的視力不同,調節目鏡聚焦,以使取景器中的影象最清晰,戴眼鏡者最重要。
3. 檢查音訊系統。對聲音輸入、聲音選擇及電平衡決不能忽視。
4. 設定濾色片。濾色鏡根據色溫的不同,一般分為兩檔、三檔和四檔。根據具體的照明條件(室內和戶外、晴天和陰雨、強光和弱光等),適當調整濾色片。
5. 調節白平衡。讓鏡頭對準白色物體,例如白紙、白牆等,屏目當中不要有其他色物,按動自動白平衡開關,白平衡就會自動調整。(這一步非常重要!)
6. 調節聚焦環,使被拍攝的物體能夠清晰成像。當然一般使用自動聚焦方式。
7. 選擇變焦方式。分電動和手動變焦兩種方式,一般使用電動變焦方式,它由一個船型的雙壓力傳動開關控制,開關一端標有有t(telephoto),按下時鏡頭逐漸拉近,視場角逐漸變小;另一端標有w(wide-angle),按下時鏡頭推出,視場角逐漸變大。此方式克服了手動變焦時變焦速度不均勻的缺點。如果拍攝特殊畫面時需要快速變焦,則可使用手動變焦方式。
8. 開始拍攝。按下vtr按鈕,錄影機便開始拍攝並記錄,錄影指示燈點亮。
實習期間我主要學習室內和戶外固定拍攝,這是絕大多數電視新聞拍攝的方法。固定拍攝的方法有扛肩式拍攝和三角架拍攝等,扛肩式拍攝難度特別大,防抖控制不好,拍攝出來的畫面效果非常差。對於初學者來說我建議使用三角架,當然忽略外出採訪時還需要解決攜帶困難的問題。
新聞畫面在鏡頭的運動上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推拉運動少,升降不採用,一般每篇電視新聞出現1-2個搖的運動鏡頭就足夠了。轉場切忌加過豔的過渡特效(一般不加任何特效)。拍攝主體一定要明確定位,要突出表現主題和意圖。而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對鏡頭運動、景別、角度的要求十分嚴格。具體的拍攝風格因人而異,但值得提出的一點是專題片場景的過渡變場應遵循鏡頭運動的層次感;景別的平穩過渡:
遠景------中景-------近景-------特寫
截至目前,我已學會了合理科學地使用專業攝像機,進行基本畫面的拍攝。當然存在的問題是練習較少,拍攝水平不是很高。
非編制作全稱非線性編輯(nonlinear editing)製作,屬於電視新聞節目製作的後步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即將拍攝的畫面和文字寫作錄製成的同期聲等節目素材一檔案的形式存在計算機硬碟上,並以節目序列排列組合被編輯,製成電視成品新聞的過程。
計算機主機
訊號輸入
訊號輸出
素材儲存、編輯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
非線性編輯製作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完成:
採集素材----------編輯製作-----------輸出錄製
張掖電視臺新聞編輯一般使用edius進行影像採編,硬碟儲存播出。edius是一款非常實用的非線性編輯軟體,它可以進行影片編輯、錄影機控制以及影片輸出等等,系統中的錄影機是dv格式的dvcam數字錄影機,也可以換用模擬錄影機。影片監視器可以用來監看製作工程中的影片影象。對拍攝影象進行處理,一些特效的增加都十分適用,適用於電視新聞、專題片甚至普通的電視劇製作。
因為彩色電視機中表徵色度資訊的是兩個色差訊號,為了使兩個色差訊號相互之間不產生干擾,必須對它們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以此不同的處理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制式。目前世界上廣泛採用的是三中並存的制式:ntsc,pal,secam。我們國家一貫採用pal制式進行彩色電視訊號播出。一般的電視新聞用"pla"制式採編,最後生成"avi格式"檔案輸出,經相關人員進行對完整的電視新聞節目審驗,就可以透過電視臺播出電視節目了。
非常這次實習機會,讓我有幸體驗真正記者的工作過程。不過,這還遠遠不夠,我感覺自己的經驗還是非常的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而面對已經大三的自己,我不斷的告誡自己:珍惜每一次的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