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論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策略的相關內容

論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策略的相關內容

論閱讀教學中的學習策略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遷,教育和學習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位置:21世紀的文盲 不是沒有文化,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簡直成了“學會生存”的同義語。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因襲 下來的傳統的教學觀念,力圖以變革了的教育教學去面對和適應變革了的時代。當前我國整個教育改革思路就 這樣展開著。作為基礎之基礎、重中之重的學科——語文,在這改革浪潮席捲下面臨著重新審時度勢的思考。 閱讀,作為讀與聽說諸環節中的重頭戲,我們不得不從這個環節上來反思語文教學。事實上在現代社會,誰都 離不開閱讀。工人為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掌握新技術要閱讀;農民實行科學種田要閱讀;市長靠閱讀提高管理 現代城市水平。據《新華文摘》載,錢其琛這位剛柔相濟的外交家,他喜歡閱讀歷史、政治、時事和人物方面 的書,也喜歡看雜文,尤其是魯迅雜文,高水平的政策基礎、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積累起來的廣博知識,使他 能夠決策多思、執行高速,成為擅抓外交時機的高手,工作中冷靜、堅定、靈活、決斷;當面對記者包圍時, 能機智冷靜落落大方。他的自然、坦誠、親切,給中外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為祖國爭得榮譽。這不能不說閱讀 對造就這樣一位高品位人才的貢獻。看來在現代化社會中閱讀對生存、生活、人才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眼下閱讀教學的狀況如何呢?

閱讀教學真可謂耗時最多收效卻甚微的,作為閱讀的主體——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學了那麼多課文,時 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記了幾大本,最終卻鮮有人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具備獨立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 ,這不能不說是閱讀教學的悲哀!1978年,呂叔湘先生尖銳指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很差,中學畢業生 語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對於少慢差費嚴重程度恐怕還認識不足。十年上課總課時9160節,語文27 94節,恰好30%,10年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豈非咄咄怪事。國外最近發現在閱讀教 學中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可以明顯改善閱讀方面認知的水平。

學習策略主要由認知策略和元認知兩部分組成。認知策略指在閱讀中選擇資訊進而加工編碼輸入,消除無 關資訊的干擾,並達到隨時輸入隨時提出的效果。元認知是指學生把自己學習過程作為認知物件,是最佳化學法 的一種。所以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指標,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成分。總之,培養學習策略,是提高學 生學力的有效舉措。

在閱讀教學中,學習策略訓練學生依據課文各區域性特點調整學生閱讀方式,以適應不同的閱讀要求。教學 過程中當然會產生各種技術,在正常閱讀條件下,能否使用這些技術,這就決定於個人能否隨時監控自己的理 解情況,這是有意識地修正自己閱讀方法的基礎。這又叫“衍生理解”。中學教材有不少中外名著節選,“名 著無閒筆”,如果從細節這一學習策略入手,就能體味名著的精妙之處,感悟名著典型意義,並由此及彼、由 點到面咀嚼典型環境中典型的人物性格。

具有策略性學習能力的人,能根據面臨的學習任務和對學習情境的內外因素的分析來安排程序和運用學習 方法和技能;自覺地評價、維持、調整,從而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如在課文知識的梳理上,應用了學習 策略,使豐富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生能根據自身和環境的不同情況,選用適合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從小鑽研學習策略,不要說語文,面對所有學科,都能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 標,整個教育就會呈現生動活潑的態勢,學力大大增強,國民素質大大最佳化。

目前,在閱讀教學中有以下幾種學習策略:

一、就學法而言

1.錢夢龍老師的基本式。自讀式(疏通式、提要式、提示式、質疑式、評點式、評論式)—教讀式—練 習式(作業式、復讀式)構成科學的相承的流程,在各模式中學生主動調控學習策略。

2.魏書生老師的六步課堂教學法。自學討論、答疑、自訓、自詁以及畫語文“知識樹”,將初中四大片 知識面(閱讀、寫作、文學常識、文言文)22項,131個知識點按學生個體掌握程度形象有趣地摘“知識 樹”上的果實,這本身是一種學習策略的調節。

3.學習一點搜捕、濃縮、儲存語文資訊的方法。重視最新社會資訊的加工儲存,這是形成學習策略的先 決條件,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產生教學靈感。靈感的產生,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策略。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靈感是 一種複雜的心理功能。它是在資訊豐富貯存的條件下思想非常集中、情緒非常高漲所突發出來的一種創造能力 。靈感的產生只有在資訊積累較多、苦心經營到一定程度,觸類旁通時才能產生。就是說,人腦在高度亢奮下 資訊紛呈並相互溝通所造成的那種最佳思維態勢,當然也就是一種最佳的學習策略。因此要想產生最佳學習策 略必先解決語文資訊的積累和“碰撞”。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社會中獲取的資訊越多,就愈容易產生優質的學 習策略。為此以下的幾種獲取和儲存資訊的方法不失為良策。

(1)精讀幾本“緊要書”,並做讀書筆記。林放(新民晚報原社長)說:爛熟幾十本書在肚子裡生了“ 根”,就好比打仗時有幾百子弟兵在身邊一樣終身受用無窮。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讓學生十年共做23 3個作文題,讀書筆記佔42%,讓學生“藉助讀書來觀察和認識世界及自我”。儲存了斑駁絢麗的資訊,為 形成學習策略造成良性迴圈。

(2)熟讀背誦,自讀自誦獲取資訊。千百年來熟讀背誦是讀書的唯一途徑,它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讓書 面語的一切言語要素在大腦皮層留下系統完整的印象,誦讀多了,印象就愈深刻,最終,豐富的詞語、多變的 句式、言語的暢達,就會在頭腦中形成網路系統,一遇到其他的語言刺激,憑藉這個系統產生“語感”。離開 了熟讀背誦,語感就無法形成。語感的形成有助於學習策略的產生。許多著名文學家寫出傳世之作的當初的學 習策略,就來自於背誦產生的語感。巴金老先生有一段很貼切的話:我背誦得較熟的幾部書中間有一部《古文 觀止》,這是兩百多篇散文的選集,裡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卻講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歡。說多了 ,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能慢慢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我有兩百多 篇文章儲蓄在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麼多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 文章並非神秘不可思議。巴金的.親身體會是如此,恐怕老一輩學者都有類似的感悟。

(3)閉目學法。其原理是閉目後,切斷外界視覺資訊攝入,排除干擾,心腦神經漸趨穩定,心平氣和, 產生靜的心境,知識就會在大腦皮層像過電影似的集中呈現,並能快速地恰當地產生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

二、就教法而言

1.提倡擴充套件教學,即擴充套件語文課內容的涵蓋面。如教名著可以引導學生就課文中涉及的某些文化現象、 文人心態等各層面生髮開去,去欣賞社會生活中各類美的事物和美的蘊含。學生跳出定勢思維模式,變單篇課 文的學習為對同類文章、同類文化現象的領悟、聯想和欣賞。透過這種學習策略的縱橫變通,學生不但能理清 語言材料的基本框架,還可以透析審美心態和文化視野,擴充作品的涵蓋面。

2.比較教學。抓住不同文章的某種相通之處為突破口,變單篇文章為一類多篇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放開 思路,運用策略,去把握某種文化現象。如孔乙己、范進、嚴監生等這一類封建科舉制度下悲劇人物的比較, 體會封建時代給下層知識分子共同精神乃至肉體的嚴重摧殘,學生以學習策略思考一類類文化現象,激起情感 漣漪,產生美學共鳴。

3.綜合藝術處理課文,形成全方位的觀照。變篇篇課文為件件藝術品。如教授《海燕》,用“命運交響 曲”作音樂背景,學生配樂朗讀,把握住感情基調後,用水彩,憑藉學習策略再造想象的空間為“海燕”畫一 幅詩意圖,然後由畫者講解作畫的構思。整個過程集中了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運用。將課文作為劇本,作為展覽 館內容(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劇所),無不凝聚著學生睿智的學習策略的光彩。

21世紀科技的發展和挑戰,促使我們必須運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為培養造就大批創造性人才而重新 審視自己的教學工作,特別是學習策略的研究,使每位學生成為一名主動的、成功的學習者,這樣,我們做語 文教師的也算盡到了自己一份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