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是什麼-五穀食用方法
導語:子曾經曰過:'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五穀?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一番。
五穀是什麼_五穀食用方法
五穀簡介
平常俗稱的“五穀”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相關閱讀
古時五穀
“谷”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後泛指糧食類作物。關於五穀主要有兩種說法,主流的是稻(俗稱水稻、大米)、黍(shǔ,俗稱黃米)、稷(jì,又稱粟,俗稱小米)、麥(俗稱小麥,製作麵粉用)、菽(俗稱大豆)。因為有的地方氣候乾旱,不利於水稻的種植,因此有將麻(俗稱麻子)代替稻,作為五穀之一。
關於稻、麥、菽由於生活中常見,這裡就不介紹了,下面主要介紹現在生活中不常見的但是在古代確實常見的穀物:
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現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麻:麻主要是用來農作生產的,他的莖皮,經漚制可以做繩子(麻繩),麻衣,麻紙等,很耐用。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有點木質的感覺,目前皮與杆經提煉纖維,可以做宣紙等各種高檔紙。
菽:豆類的總稱,古語云:“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另外,也曾有關於“五穀”劃分為“天谷”、“地谷”、“懸谷”、“風谷”、“水谷”的。天、地、懸、風、水所代表“五穀”並不一定都是糧食:“天谷”含諸如稻、谷、高粱、麥等果實長在頭頂類的作物;“地谷”含諸如花生、番薯等果實長在地面下的作物;“懸谷”含諸如豆類、瓜類等果實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長果實的作物;唯有“風谷”特殊,指玉米是透過風傳播花粉,將頭頂花粉吹到作物中節長出的須上從而結出果實的作物。
有句俗語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就是四肢,就是怕走路,怕動手幹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懶人就沒有分辨事物的本質了,變相的說一個人懶。因為古時大多數人都是農業勞作,不去勞動的人,到了農田也就不認識什麼樣子的`農作物是五穀了,尤其幼苗小時候樣子有點相似。
食用方法
五穀雜糧糊
五穀雜糧糊,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新增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五穀雜糧糊食用方法
沸水法
1、衝:取粉粉適量(2匙左右)放於杯中,倒入3倍的開水(100℃)
2、泡:不要攪拌,泡一、兩分鐘;(如果是繁忙的早晨,您可以去刷牙洗臉了……)
3、攪:用勺子將粉和水攪勻,加入白糖或蜂蜜、煉乳、鹽,OK!
溫馨提示:選擇大一點的杯或碗,這樣在攪拌時會更得心應手。
微波法
1、取粉粉適量(2匙左右)放於碗中,倒入3倍的涼水;
2、輕輕攪拌到粉與水完全溶合,無粉糰粉塊;
3、放入微波爐中高火“叮”1分鐘,取出加白糖或蜂蜜、煉乳、鹽,OK!
溫馨提示:微波時間長短要根據水的份量來決定,水多時間要延長。
五穀養生粉
五穀養生粉,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新增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五穀養生粉汁
沸水法
1、衝:取粉適量(2匙左右)放於杯中,倒入3倍的開水(100℃)
2、泡:不要攪拌,泡一、兩分鐘;(如果是繁忙的早晨,您可以去刷牙洗臉了……)
3、攪:用勺子將粉和水攪勻,加入白糖或蜂蜜、煉乳、鹽,OK!
溫馨提示:選擇大一點的杯或碗,這樣在攪拌時會更得心應手。
微波法
1、取粉適量(2匙左右)放於碗中,倒入3倍的涼水;
2、輕輕攪拌到粉與水完全溶合,無粉糰粉塊;
3、放入微波爐中高火“叮”1分鐘,取出加白糖或蜂蜜、煉乳、鹽,OK!
溫馨提示:微波時間長短要根據水的份量來決定,水多時間要延長。
除以上兩類食品外,五穀製作的食品還有很多,比如粥類,餅乾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