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

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一: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綜合性的創造性練習,具有綜合性、創造性和技能性的特點,所以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這也難怪封建社會要以“一文定終身”。然而在中學作文教學中,作文難寫、難改卻是很多同學老師共同的感受。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 、 “好作文是誇出來的”

經觀察,很多學生對寫作喪失興趣主要是在寫作中缺少成功感。無論文章怎樣,都是學生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所能表現出來的最佳水平,而我們老師習慣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待文章,以某種權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對文章自認為不足的地方大加刪改,曾經的“作品”現已是“滿目瘡痍”。我相信學生拿到被老師點評得一無是處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失敗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在學生身上,他怎能對寫作還保有濃厚的興趣 所以,我認為作文的批改思路應該由發現問題轉變為挖掘優點!

每學期,我要建立一個學生作文件案,在改作文時做好詳細的記錄:好的標題、好的詞語、好的句子、段落等。評講作文時儘可能把表揚的面擴大,爭取讓絕大多數同學的作文都能被提及,這樣學生便會有一種被關注的快樂與滿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學生的習作中各色的優點都能被髮掘,即使它在老師的眼裡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但於學生卻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二、 “凡事預則立”

如果做事有目標,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凡事預則立”。我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強調目標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讓學生擬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範圍可以只是簡單的書寫、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構思、立意等方面,並讓學生把自己認為該次作文較好的句子、段落標註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作文的徵對性就強了,往往寫作時就會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標。如一個作文語言原本很差勁的學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標定位於爭取在作文中努力營造精彩語句,他在這次作文中肯定會精心構思打磨一些語句。老師在批改時只需留意他的目標完成情況,一旦做得好,便不遺餘力地讚美。在這樣定計劃,完成目標,再尋找目標再完成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會逐漸地增強。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師”

“作文的批改是一個繁瑣的工作,從老師的角度看,有時甚至會感覺吃力不討好,因為有些學生只是關注於分數,對老師的批語卻重視不夠。如果把評卷的權力下放給學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一個客觀的評價,稱之為自評;既而在全班範圍內交換評改,稱之為他評。學生已習慣把自己的作文給老師披閱,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給同學看,就會有一種潛意識的比較,要將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為評卷者,要想著自己的觀點能使別人信服,就會有一種角色換位,批語也會顯得嚴肅認真,小到錯字別字,大到選材立意都可能給同學提及。如一位平時書寫極差的同學要想批評別人的書寫,他留在同學作文捲上的這一句話的書寫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發作文卷的時候,看到同學繞有興致交換作文,互看批語時,你不得不感嘆“弟子不必不如師”

四 、“樣例學習”和“幹中學習”

當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起來之後“寫什麼”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涉獵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養成寫作能力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思考的問題。心理學家總結出學習的兩種模式:一種是“樣例學習”(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種是“幹中學習”(learning by donging)。“樣例學習”要求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找出規律。“幹中學習”首先是確立問題,要求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徵對作文教學實際,我們可以根據這兩條規律把寫作分為兩點:多記多聽是基礎(樣例學習);多練是關鍵(幹中學習)。

教師可利用語文課堂情感平臺的作用,聲情並茂地朗讀一些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老師挑出的一些課外讀物,也可由同學自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美文,內容不拘一格,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動,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這種樣例給學生帶來的啟發是無窮的。在這種耳濡目染中,學生的眼界更寬了。“見多才能識廣”,讓學生自由涉獵時必須做好讀書筆記,培養他們靜心來閱讀的習慣。這樣是量的積累,只有經過大量的閱讀,在量上下功夫,並有意識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質的變化,形成學生一定的寫作能力。此之謂“樣例學習”。

古語云“絕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寫才是硬道理。週記是語文寫作中一個易行且有效的方式。這不僅是寫作,也是對學生成長曆史的記載。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後思維非常活躍,一方面受作者的影響,展開各種聯想,一方面是對作者的觀點並非完全贊同,而想自己樹立觀點,於是我總是趁熱打鐵,每上完一課總是選一個點讓學生自由闡述,這樣使學生一改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以創作者的身份出現,成為學習、認識的中心和主體,為保證態度的端正,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記在書上,字數儘量控制在200字以內,力求觀點鮮明,這種方式,學生反應很好。如學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題目:《讀書一定要咬文嚼字嗎》;學完《故都的秋》,學生便很有興趣的記下了《校園之春》等。這種寫作方式隨意且操作性較強,在練筆的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思辨性,所以學生對此反應較好,真正達到了“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心得體會。我相信在這一些方法的引導下,學生對寫作的態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改寫作時的懼怕,取之的應是對作文的期待,從而真正實現由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的轉變。“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對某事能“好”字當先,還有什麼做不好的呢?這樣中學作文就不再是一個令老師、同學頗感棘手的問題了。

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二:

中國的漢語比其他語種語義更豐富,需要聯絡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對語言有敏銳的感受力。要把學習指導深入到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捨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徑。而“寫作也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 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人的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正如文如其人,寫作也是在反映著一個人的人品、學養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在課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得到體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二)在語文課的堂上,應鼓勵學生髮表屬於自己對觀念、對現象的獨特見解

教師要及時鼓勵他們敢於標新立異,讓他們覺得教師重視他們的想法,以此調動他們學習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級發展討論小組,討論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自由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還有好差生討論,師生間的共同探討等,課堂上人人是質疑者,人人是解答者,資訊得到了及時的交流和反饋,學生可從中獲得知識,並在交流中活躍了思想,如此不斷迴圈,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錘鍊中獲得。

(三)在語文課上用課文的空白,讓學生髮揮豐富想象,拓展思維

課本內容當中作為審美物件的文學作品有許多“空白”和“不確定性”。接受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伊爾搴認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文學作品中,思維空間的存在,期待著學生的參與,召喚著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視覺出發對作品進行二度創造。

初中的孩子對寫作有著自己的好奇和觀念,所以老師的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開始寫作的時候容易動筆,容易想象,樂於表達,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正確、客觀、充滿想象好奇地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引導的同時,要帶有鼓勵,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鼓勵他們寫想象中的事物。要呵護童心、童趣、童真,要去發現身邊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裡看世界,一朵花裡有天堂,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