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公開課教案設計
導語:《盤古開天地》是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之一。盤古開天地教案如何去寫?本文為品才網為網友精心準備幾篇教學方案,歡迎瀏覽
盤古開天地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1-3段。
3、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4、激發學生對神話故事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透過朗讀與想象瞭解故事內容,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盤古的英雄形象。
教學準備:
1、學生了解中國的神話故事,並預習課文。
2、教師從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大家課外看過不少書,那你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呢?說來聽聽。
2、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看看你能不能看著畫面說出這個神話故事來。
3、這些神話故事的題目有什麼共同點?
(誰幹什麼形式出現,故事題目就是故事內容的簡練概括)
4、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
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請學生認讀詞語
2、從偏旁意思區分“混沌”與“餛飩”。
三、整體感知,提煉中心
1、現在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回課文,請兩位同學來讀讀課文,聽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找,課文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找到後用橫線畫出來。
2、生讀文。
3、交流、齊讀。
4、能讀了這句話,能找到句中的關鍵詞嗎?
5、指導書寫“創造”生字。從創造的偏旁理解字義。
四、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那麼在盤古創造宇宙前,天地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一段。
2、指名讀。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混沌一片,盤古沉睡
4、體會神話故事的語言特點:想象豐富、大膽。
5、讓我們透過朗讀再次體會這樣的語言特點,生讀。
(二)學習第二段、第三段
1、盤古有一天醒來了,當他看到這樣混沌一片的世界時,他先是怎麼做?接著又是怎麼做的呢?
2、學生回答,出示句子。教師引匯出:開天闢地。寫在書本地段旁。
3、透過學生動作比較動詞的作用。(用的力氣大、不容易、盤古很有決心等)
4、課文中還有哪個詞詞語也寫出了盤古用了很大的力氣?(巨響)
5、盤古這一斧子下去,闢出了什麼結果?
出示第二段後半部分,讀中概括“天地分開”
並在語段中找出近義詞、反義詞。
6、天地分開之後,盤古又是怎麼做的?學習第三段,出示。
剛才我們用“開天闢地”來概括第二段,你能不能也用四個字來說第三段的意思。在文中劃出具體寫“頂天立地”的那句話。把“頂天立地”寫在旁邊。 (板書)用動作演一演。
7、盤古這樣做天地有什麼樣的變化?(板書天地成形)。找出裡面的反義詞,(升高----下沉)
理解丈的含義。採用教室內的門高度比較。盤古每天要長高多少?再次體會神話故事的豐富、大膽想象。
8、天地是成形了,盤古卻怎麼樣了?他是為什麼倒下了?為誰倒下了? 感悟盤古:無私奉獻、勇於獻身的精神。
9、感悟朗讀:面對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巨人,我內心無比敬佩,讓我們一起來
讀課文1-3段。
五、複述課文1-3段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一到三段,你能看著老師的板書講講1-3段的故事嗎?同桌之間先互相練習,等下老師請同學來講。要求:講得同學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講得生動;聽的同學注意傾聽,聽完後為同學作出合理評價。
2、學生班級裡複述。
六、同學們,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累得倒下了,倒下之後的故事我們明天再學。 下課。
盤古開天地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難寫字。引導學生會讀書
2.感悟利用“反義詞”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想象力,熱愛五千年文化。
教學重難點:感悟利用“反義詞”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進行讀寫結合。
一、導學
1.興趣活動:播放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精衛填海》
2.反饋: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生字和詞語,我們來回顧一下
出示詞語: 肌膚 四肢 血液
滋潤 遼闊 創造
黑暗 下降 一丈
3.自學
根據問題進行自學,首先自讀課文,後思考問題,同桌間交流,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彙報,螢幕出示)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整個宇宙。 師:這句話就像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們就知道了課文寫了什麼,像這樣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板書:中心句)
師:(指板書)現在我們知道了,以後想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以試著找找文中有沒有——(生)中心句
4.練習找中心句。(指出中心句可能出現在開頭,結尾或文中)
5.大聲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整個宇宙。
二、互動
創造很難,需要力量,需要勇氣,需要行動。盤古是怎樣創造宇宙的呢?默讀課文第2段,找一找盤古醒來後是怎麼做的?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不動筆墨不讀書)
1、學習第2段。
生彙報。
(1)誰能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2)師:老師把這句話改一下,(改之前先讓學生讀,讀不好再改,突出盤古的`力氣大及用力,以便學生用力讀好) “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砍過去。”這樣改行嗎?
(3)說出不行的原因,相機指導朗讀。
做一個“掄”的動作,體會要用力。
師:把這種用力的感覺讀出來。
師:天和地這個時候形成了,產生了奇妙的變化。同學們我們來看。
投影出示: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了地。
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觀察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a. 兩個qing意思一樣嗎?說說看。理解“輕”—“清”的意思不同.讀時輕一些。 b.濁呢?透過“清”理解“濁”的意思,你看,利用反義詞也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語氣放慢)
c。這一輕一重,一清一濁,一上升一下降,寫出了天地的不同,誰再來讀一讀,讀出這些反義詞
d.一女一男讀。
e.所有女生與所有男生分讀。
盤古一把斧頭就分開了天和地,這個過程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開天闢地
2、學習第3自然段。(2分)
(1)就像這樣,你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說說第3自然段講了什麼,自己讀讀看。
(2)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
(板書:頂天立地)
3.學習第4段
盤古頂天立地,但最終還是累倒了。累倒之後又怎樣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用書上一句話來說一說。
1.學生讀
2.交流彙報。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指前面寫的板書:中心句)
3.指導朗讀。
(1)一讀。盤古的身上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誰來讀一讀。(詩的形式)
(2)誰能把這巨大的變化讀出來。我們讀文章,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生1讀。(讀後評價,如:沒讀出江河的遼闊。讀得不好,指導關鍵的一句。)
師: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洶湧澎湃啊。(滋潤萬物的雨露是多麼泌人心田啊!讓四季的風吹得柔一些吧,讓飄動的雲再飄得慢一些吧)
請你再讀一讀。
生2讀。讀後評價。一望無際的大地那是何等的遼闊啊!)
生3讀。(最好的同學)師:閉上眼睛,想象盤古倒下後發生的巨大變化,那是怎樣的一幅場景。邊聽邊想,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
過渡語:它讀得 。
僅僅有這些變化嗎?仿寫。(音樂關小)閉著眼睛
(螢幕出示)它的( )變成了( )的( )
找四五個同學站起來不讀,一個個連讀。
“他的( ),變成了( )的( )”
師:盤古,他用自己的身體化成了宇宙萬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 (板書:化作萬物)
師: 大家看,這就是盤古!(課件出示盤古的影象)然後總結(與板書照應)如: 師:他開天闢地、他頂天立地、他化作萬物! 面對這麼一位堅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對著他說點什麼
嗎?
2.生彙報,師小結。(奉獻精神,偉大等)
3.齊讀最後自然段。
師: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齊讀最後自然段。。
三、達標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美麗的神話──盤古開天地!孩子們,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盤古開天地只是其中的滄海一慄
完成仿寫:它的( )變成了( )的( )
1.( )而( )的東西,
( ),變成了天。
2.( )而( )的東西,
( ),變成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