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
導語:《雨巷》是作者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歡迎閱讀參考!
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能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分析理解本詩意象和象徵意味。
3、透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1、採用初讀、精讀、研讀的方法,達到欣賞、理解的目的。
2、允許進行個性化解讀。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悟作者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景美。
【教學重點】1、 誦讀。
2、意象分析。
3、感情把握。
【教學難點】分析“姑娘”的象徵含義。
【教學方法】藉助聲像資料範讀並指導學生朗讀,從而達到審美、賞析目的 ,對於複雜而朦朧的情感,可以聯絡時代背景作一定解讀,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同時理清文章的結構,把握意象。
【教具】音訊朗讀 課件製作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北方的衚衕,滿目塵土,風起處颳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一讀雨巷,解讀文體(體味情感):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2、現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麼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一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二讀雨巷,解讀文字:
1、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2、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覺到作者究竟要說什麼?讓學生討論:
(1)雨巷: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衚衕的經歷)
(2)油紙傘:
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並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3)籬牆:頹圮,讓人有一種衰敗、哀怨、淒涼的感覺。
(4)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麼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璟《攤破沙·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李商隱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5)“我”:獨自、冷漠、悽清、又惆悵、希望。
小結:我希望逢著丁香姑娘,姑娘和我相似,姑娘的行為動作、外形和神態,並探求內心世界,但終消失離去。
三、小結:首節在“悠長寂寥的 雨巷”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 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而“姑娘”“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是理想難以實現,心情冷漠、悽清又惆悵。而結尾希望“飄過”,是懷著對理想追求和憧憬。故詩人把對美好生活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明明看到她,卻無法走近她,像夢一樣美,又像夢一樣遠去。
四、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雨巷幽深、寂靜、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濛
籬牆哀怨、淒涼、衰敗 象徵意義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我彷徨、迷惘、寂寞
五、作業佈置:
六、教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二、再讀課文,知人論世:
1、“我”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有句俗語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樣一個人呢?瞭解了詩人,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2、《雨巷》產於怎樣的一個時代呢?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三、四讀課文,象徵手法的運用:
象徵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思潮。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徵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闢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徵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徵),即透過細緻複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徵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徵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蒙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這種藝術流派於“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徵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髮。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徵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徵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說;本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徵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並具有含蓄美。那麼他的象徵意義會有哪些呢?
古人在詩裡以丁香結本身象徵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丁香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裡,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
在古代詩詞裡,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託詩人的感情。《雨巷》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札》十三)
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鑑於古典詩詞,又超越於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歸納)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徵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徵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四、五讀課文,品味語言:
1、《雨巷》的音節特色:
(葉聖陶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⑴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⑵單字頓都設定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⑶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⑷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壓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濛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藉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湧動而又迷濛空靈的意境。
五、六讀課文,再放錄音:
六、作業佈置:
七、板書設計:
八、教後反思:
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介紹一下作者戴望舒,先請學生說,教師補充。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葉聖陶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
讀詩歌,全班齊讀,男生讀,女生讀,讓同學說說講了怎麼樣個故事?
細雨春日,一位青年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撐著油。紙傘向他走來,走過他的身旁,走盡這雨巷,最終他還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這雨巷
讓同學說說你讀詩歌的感受
憂傷,惆悵,悽婉,寂寥,朦朧
如何獲得這種感受
透過詩歌的語言,體會字裡行間的意蘊,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透過意象來表現某些情感,(什麼是意象?意象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說說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徵是什麼?又是如何營造全詩朦朧的氛圍的?
雨巷 悠長 寂寥
油紙傘 古樸
籬牆 頹圮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油紙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濛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氛圍。
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來源於“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絡在一起。
1,這些意象哪些是主意象?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麼要選用丁香?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往往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且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並不輕挑,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常常象徵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於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
,2,讀完詩歌,你認為丁香姑娘存在嗎?為什麼?
不存在,開頭“我希望逢著”,結尾“我希望飄過”,表明丁香姑娘並未出現,她只存在於作者的心中,存在於他的想象中。這種並未在詩歌中實際出現的意象我們一般稱為虛筆,這種手法稱作象徵。那麼丁香姑娘的象徵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丁香姑娘就是象徵作者喜歡的姑娘型別;如果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裡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她就象徵理想,進步知識分子對前途無望的苦悶之情;屈原用香草美人來比喻他的政治理想,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理解成哲理詩,丁香姑娘象徵美好的理想,或是象徵某種美好的事物,感慨這種事物雖然美好卻可望而不可及,稍縱即逝,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白居易的《簡簡吟》)
3,再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意境,一個個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種整體的境界,它包含了詩歌的整體氛圍,作者抒發的情感)
讓同學說說詩歌體現了怎麼樣一種意境,找同學說說,孤獨,寂寥,悽婉,惆悵,朦朧的意境。
五、分析課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資訊是什麼?(雨巷)
(在黑板畫圖)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
明確:感傷、悽美、朦朧美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麼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幹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麼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麼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後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麼。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麼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幹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裡並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裡,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三、小結歸納:
1、怎樣鑑賞現代詩歌?
明確:以意象為抓手,分析意象特徵,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在此基礎歸納本詩主題。
透過丁香姑娘、雨巷、油紙傘等意象的,營造了一種孤獨、悽婉而惆悵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悶惆悵之情。
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1,反覆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
2,瞭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3,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時間:一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回顧
五四運動以前的詩,多表現詩人對民族苦難的憂傷和心中疾憤,格調哀婉低沉;五四運動以後的詩,愛國主義成為中心主題,詩風變得雄渾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詩的代表作)表現出對舊社會徹底的叛道精神,對未來佈滿殷切期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和奔放豪邁的自由詩體為新詩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的紀念碑式的作品。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設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淒冷的濛濛細雨。有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彳亍而行,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自由發言)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板書)
三:新課講解
1, 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為《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詩歌,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的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想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還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2,《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2, 朗讀
(1) 教師朗讀一遍(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並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2) 學生齊讀(學生結合生活閱歷,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並叫一學生到黑板那畫出來。)
3, 課文分析
(1),怎樣理解和欣賞《雨巷》中的兩個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溼,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意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裡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什麼?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裡常見的意象,丁香常見的有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漂亮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漂亮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樣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念和無限的惆悵。
(2),“我”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明確:《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1927年3月,他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派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忍受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3), 能否將第四節“她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中的“飄”字改成“走”字?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這個姑娘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想象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且“飄”字與後面的“夢”構成了最佳組合,“飄”字生動地描寫出了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
(4)詩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麼這麼快就消失了?
明確:1,因為詩人只是與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沒有理由留下來,離開詩人是理所當然的。
2,因為這個“丁香姑娘”本來就詩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5)第六節中這位姑娘逐漸消失時用了3個狀語“在雨的哀曲裡”,可否將這個短語去掉?
明確: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裡”,是這個悲劇的背景音樂,有力地烘托了悽迷清涼的氣氛。這個悲劇是漂亮的“丁香姑娘”從顏色到芬芳,從眼光到惆悵樣樣地在詩人眼前無情地消失,這個音樂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此刻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總之,這個“雨的哀曲”烘托了氣氛,渲染了詩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詩中寫這位姑娘的眼光時,兩次用到了“太息”這個定語,這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也許是為詩人的憂鬱嘆息,也許是因為她最佳的惆悵嘆息,也許是為雨巷頹牆嘆息,也許是為這個時代嘆息,甚至可以理解為詩人透過姑娘的眼光為國家而發出嘆息。
(7)試概括本詩的特點,(先分組討論,再歸納總結)
明確:1,象徵手法,意蘊深遠。
詩人表面上是寫對一個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滅後的惆悵,實際上卻象徵著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
2,音節和諧,節奏優雅。
全詩7節,每節6行,儘管句子有長有短,但詩句停頓卻很鮮明,如: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4, 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反覆的手法,迴環往復,低吟輕唱,不僅增強了詩的抒情氣氛,同時也美化了聲律。
拓展研究
詩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實寫還是虛寫?
明確:觀點一:此詩不是某些人所說的表達“詩人對革命失敗的苦悶與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詩歌,它就是一首情詩,詩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沒有從詩人身邊經過,也至少從詩人的幻覺中經過,應該是實指,絕不是“理想的象徵”,詩人此時已22歲,為愛情寫詩,難道不正常嗎?
觀點二:這位姑娘既實又虛。詩人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根本說不出來。這時“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許是真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詩中的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對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讀,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對這首詩偶了新的熟悉。
五,作業設計
以“丁香”“雨巷”等為意象,寫一篇關於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豐富,不少於300字。
六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
1,姑娘有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
2,姑娘夢幻般的出現,帶著太息般的眼光
3,姑娘夢幻般的飄逝,走進雨巷
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