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陪伴觀後感
長大成人滋味
最黑的黑是背叛
最痛的痛是原諒
最愛的愛是陪伴
----陪伴
《朗讀者》陪伴觀後感 篇1
這一期的《朗讀者》請來的嘉賓們帶給我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動。
長大成人後知曉人情世故的我們彷彿已經很少被感動,即使被感動也會讓它戛然而止,因為怕受傷。長大後,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稀薄,也越來越珍貴,不肯也不敢輕易付出,也不再期待收穫。也往往少了對某些事某些人的執著。缺失了感動與執著的長大,是否真的快樂。
喜歡董卿在節目裡唸的一首孤城的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這句詩讓我想起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裡的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佔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註定要落空的事情。而應該是,我們兩個人,並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的人間。
我想這就是兩個人陪伴最好的姿態吧!
《朗讀者》陪伴觀後感 篇2
陪伴,是一種溫暖,因為它意味著有人把世界最珍貴的時間給了你;
陪伴,更是一種力量,因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這是我觀看2月25日央視播出的《朗讀者》後,寫下的感觸良多的一段話。
而這一期的《朗讀者》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數鄭淵潔父子了。
鄭淵潔被稱為“中國最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父親鄭洪昇是密不可分。
鄭淵潔上小學時,有一次因改變了老師出的作文題,寫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被老師羞辱,他則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從而被學校開除。父親看了他寫的“檢查”後,則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父親則開始了對鄭淵潔的“家教”模式。
還有一次,父親半夜偷偷給兒子鋼筆灌完鋼筆水,被兒子發現。父子倆聊了許久。最後父親問,“你一個人能把《童話大王》寫多少年?”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它寫下去。”而父親則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父親的陪伴和對兒子的鼓勵,由此可見一斑。而父愛之深沉,也令人為之動容。
這不禁讓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2011年12月14日的下午5點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車,離開了生活了21年的家鄉和父母。殊不知,這一次分別讓我整整兩年再也沒見過我的父母。
因為,這是開往福建的軍列。我要去部隊服役了。
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而我從小也沒出過遠門,求學之路:小學在村裡,初中在鎮上,高中在縣裡,大學在市裡,我像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我到部隊後往家裡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這並不是因為受不了訓練的苦與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2013年11月。當時的我糾結於留隊還是退伍。打電話給家裡,父親說,“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來吧!”
就這樣,2013年12月,我毅然選擇退伍,回到了一所農村小學當老師。
現在,我已參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滿足於這樣“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會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總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親的人。
有人說,再多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朗讀者》陪伴觀後感 篇3
自從看完《朗讀者》第一期,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檔節目,並對下一期充滿了期待。昨天晚上散步歸來,早早坐在電視機,靜候央視一套即將播出的《朗讀者》第二期。二十點零五分,伴隨著青年鋼琴家吳牧野的琴聲,主持人董卿一襲白裙,款款走來,以顧城的詩句開場:“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引出了昨天《朗讀者》的主題“陪伴”,而嘉賓們選擇的朗讀內容背後都有精彩的人生故事。
1.“我的爸爸雖然是一隻羊,但他是一個男子漢,他知道怎麼愛我。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鄭淵潔《父與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邀請86歲的父親鄭洪昇一同上臺,朗讀自己寫的《父與子》。
這是鄭淵潔寫給兒子鄭亞旗的,鄭淵潔屬羊,鄭亞旗屬豬: “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羊只能生羊,馬只能生馬,那該成什麼樣子了?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
《父與子》一文也同樣適用於鄭淵潔和父親鄭洪昇。鄭淵潔回憶,他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為調皮被學校開除,而鄭洪昇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在虎媽狼爸的傳統中,鄭洪昇卻甘願當一隻羊。也正是父親的影響,使得鄭淵潔熱愛讀書,成為獨樹一幟的童話大王。
2.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冰心《不為什麼》。
“同桌媽媽”陶豔波用16年的光陰陪伴失去聽力的兒子楊乃斌一起上課,陶媽媽記錄下每個知識點,回家一遍遍講解。後來,楊乃斌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在現場朗讀冰心的《不為什麼》。
3.艾滋病的孩子更需要人們的關愛與陪伴,著名演員蔣雯麗朗讀林清玄的《百合花開》,直抵觀眾心靈最柔軟的那根弦。
4.林兆銘工作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心,5年的時間只有他一人堅持在這裡陪伴這些動物。這些受傷的動物有一些能康復,迴歸大自然,有一些則因傷勢過重很快離世,在陪伴中林兆銘每天都在感受著喜悅與失去的悲傷。他朗讀美國作家梭羅的自然主義名著《瓦爾登湖》選段,獻給他的動物朋友們。
這段出自《瓦爾登湖》的其中一章《冬天的禽獸》,用的是徐遲翻譯的版本。
5.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豔的輝煌。裴多菲《我願是激流》
配音演員喬榛從1985年開始7次面對生死,妻子唐國妹一路陪伴,並給予他康復的力量。喬榛與妻子共同朗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他們倆聲情並茂的朗讀,脈脈含情的眼神,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