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七年級上冊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與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展差異四部分內容。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下面是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歡迎閱讀。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一、情況分析 :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5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每次單元簡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11、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週:與同學們談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一) 2課時
第二週: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二、三) 2課時
第三週: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單元檢測 2課時
第三週:地圖(一、二) 2課時
第五週:單元檢測 2課時
第六週: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2課時
第七週: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2課時
第八週:單元檢測 2課時
第九周:第三章 天氣和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2課時
第十週: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2課時
第十一週:複習 2課時
第十二週:期中反饋測試 2課時
第十三週:第三章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2課時
第十四周:世界的氣候 單元檢測 2課時
第十五週: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口與人種 2課時
第十六週: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2課時
第十七週: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單元檢測 2課時
第十八週: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2課時
第十九周:單元檢測 複習 2課時
第二十週:複習 鞏固練習 2課時
第二十一週:複習 鞏固 2課時
第二十二週:複習 綜合檢測 2課時
第二十三週:期末考試
(如遇放假或學校活動教學進度順延)
七年級地理教師工作計劃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1-15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兩課時,所用教材是在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與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展差異四部分內容。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地球的面貌》這章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內容。認識地球,瞭解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陸變遷,瞭解全球海陸分佈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是學習地理的基礎。
《世界的居民》屬於人文地理的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世界的氣候》這章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氣候型別四部分內容。從本章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來看,是後面學習區域地理及中國地裡的基礎之一。
在前面各章瞭解自然地理,人文狀況的基礎上,《世界的發展差異》這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為學生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
二、學生學情分析
今年教的5個班,每班70餘人,共計360多人。任四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地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初一年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是一個陌生的學科,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所需各種加到7各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而我校很多學生的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不好。所以,初一上學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標,掌握最基礎的地理知識。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三、教材重難點分析及措施
本冊書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地圖的判讀方法;認識地球的面貌及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氣候。
難點:認識地球(地球空間概念的構建,如經緯網的判讀),地形圖讀圖能力培養,世界氣候。
應對策略: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3、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5、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7、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
四、幫困扶優措施
考慮到我們年級的實際情況,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弱,地理課堂將會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強的內容,以基礎學習為主要目標。努力將課程講解的淺顯易懂,照顧多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此外,在作業佈置上,挑選地理填充圖冊中較為簡單的內容要求必須完成,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則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學期預期目標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瞭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五帶的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瞭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瞭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瞭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佈。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佈,瞭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瞭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六、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絡。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七、教學進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9-10周 (複習及期中考試)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複習
第19-20周 複習及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