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集合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經典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交鋒

從俗世觀點來看,斯朱蘭是個妥妥的“渣男”,他對家庭不負責任,在當時那樣一個男人出門養家餬口的年代,拋妻棄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儘管工作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那個時代,那不是一位體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傷害過很多女人,不在乎他們的死活,他只希望她們解決好他的生理需求,給他做模特,其他時間離他遠遠的。我作為一個世俗女性其實確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有女人願意為這樣的拒絕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畫的浪子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後甚至親吻他的腳踝。又或者因為他結束生命,即使他對此絲毫沒有產生任何心理變化。

可藝術家不都是這樣嗎,他的腦袋裡除了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錢女人,他統統不在乎。不在乎現實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拋妻棄子如何,為他自殺又如何,照顧生病的他又怎樣。除了畫,任何事情在他心裡都泛不起漣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燒掉最後的畫作。在他心中畫出來了就夠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點也不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畫,只有心中的月亮。

這樣的人哪裡還能用俗世的標準去看待他的。什麼倫理道德,他甚至不屑於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僅僅需要一輪明月,和用來買顏料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一直以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和毛姆這位作者好像都是我心底平靜的湖面上動靜最多的漣漪。很早就聽說了這本書,和這位作者,有人說他是二流作家,我是十分不能苟同的。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斯朱蘭活成了我們每個人理想中的樣子。在抬頭與低頭的一瞬間,他明白了想要的是什麼,是六便士還是月亮。恰恰重點就在於,想好了這個選擇,他無所畏懼的朝著這個方向去做了,不在乎任何世俗的眼光,我就是要這麼做,並且做到底。

作者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對他敘述,最終也敵不過他的那份執著。何況我們,從拋妻棄子的好奇到孤身追逐藝術的不解,拆散德克一家的反感到畫畫藝術天賦過人的驚訝,執著作畫的敬佩到為信仰為藝術獻身的感動。只是我實在有點不解,既然為了信仰那麼奮不顧身的他甘願放棄一切去作畫,在臨終前為什麼要把自己用一切(包括生命)換來的東西(畫)付之一炬,實在非常人所不解。也許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吧。也許這也正是毛姆作品很耐讀的境界吧

每個心懷夢想的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藝術家,每個敢說敢做的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主宰者,唯願天地更遼闊,人生更隨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旅行讀書特別有效率,畢竟即使在飛機上可以照相看電影,還是看書更舒服。在獨自旅行的路上讀書更容易有想法。

這本書我是看《一本好書》推薦來的。這個節目真的很好,用舞臺劇表演的方式呈現了一本書的內容,上次看《萬曆十五年》也是因此有興趣的。

讀書以前我以為是表演的誇張,但是讀到書後我發現,書裡的內容就可以直接拿來做臺詞的。

所以如果是直接閱讀,我一定讀不下去。《一本好書》裡連旁白都沒有放鬆要求,所以和我一樣對文風有奇特要求的小夥伴們,可以考慮先看節目再看書。熊師傅說過,有的時候劇透會讓你更懂這個劇,書亦然。

毛姆對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充滿了不屑,對自由和理想的堅持溢於言表。有的時候我們或許也想逃離,想去往詩和遠方,但是現實瑣碎又將我們拖了回來。有的時候我們會羨慕勇於放棄現有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做法,但是無論什麼樣式的生活,都是我們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做主。

讀完書後我只有一個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覺得舒心就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原來聽說這本書在講月亮和六便士,在講夢想和現實。讀了之後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我也有曾逃離社會,逃離責任的時候,但我終究安定下來,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許多人一樣,他們想逃離社會,逃離負擔,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諸行動,但最終,絕大多數人仍然會迴歸社會。

也許是人類的本性無法脫離社會,也許是如今的社會難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樣的地方,也許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不夠強大。主人公的所作所為讓我們厭惡,因為他打破了社會屬性,讓人不滿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動我們,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在嚮往作為自然人最純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經歷是作者親眼所見,而後半段經歷是旁人回憶。

前後的表現有蠻大的差別,也許是時間的磨礪改變了他,也許是旁人的回憶回憶美化了死者,我更傾向於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環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遠離社會,緩解了他的`焦慮不安,他最終再次結婚,說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迴歸了社會屬性,他並非完全的迴歸自然迴歸野蠻,他只是不適應之前的環境,不喜歡過去過多的社會屬性的束縛,他仍是會需要社會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適的環境,才能讓他平衡他的追求和夢想。也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斯特里克蘭,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副紳士的模樣,卻被內心的美的傾瀉慾望所捕獲,一朝拋妻棄子,遠遁他鄉,從家庭來看,無疑他是不負責任的。之後,彷彿變了個人一般,極端自私,對物質生活毫不在意,對肉體上的痛苦毫不在乎,對他人的看法毫不在意,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四處遊蕩,除了保證不被餓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其餘時間都在作畫,儘管生前沒能出名,但他的天才還是被幾個人注意到了,在他們的幫助下,他才不至於沒能達到內心追求而早亡。最終的最終,他在死亡前完成了生命的傾瀉,自己最佳的傑作,自己繪畫的最終追求,然後,他讓妻子在他死後燒了它,因為他作畫只為了自己,無所謂他人的認同。

斯特里克蘭夫人的反應也很有意思,起初以為丈夫跟某個女人出走時雖然生氣,但仍舊抱著希望,但知道丈夫是為了繪畫遠離他鄉時,頓時絕望,她知道他再也不會回來了,她恨他。等到斯特里克蘭成為天才後死去時,再見到她時,一副優雅的樣子,什麼話也沒說,讓你感覺他們很恩愛,身為天才夫人的她很驕傲。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斯朱蘭才不管自己是不是天才,他只做了自己想做的。

我心隨我,我為我心,這一刻我想這樣做,且不論前程好壞,亦不在乎是非成敗。不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一抬頭就看見了月亮。而是月亮一直都在他心裡,只是在這一刻他準備抬頭看向月亮,然後不再低頭而已。

並非是所有人選擇了世俗而他孤單的選擇藝術,而是大部分人選擇安逸刻板符合社會主流認知的幸福,只有他選擇了狂浪不羈遵從本心最初的想法。

斯朱蘭是不是個天才,別人認不認可他對於斯朱蘭來說都無關緊要。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且不留有機會讓後世評價他的一生曲直是非。

不敢說一生問心無愧活的坦坦蕩蕩對得起每個人,但至少做出選擇之後的斯朱蘭的每一個舉動都隨心而動。即使活著的時候世人能發現斯朱蘭的奇才,然後一群附庸風雅的人跑到他面前對著他的臭腳大捧特捧,恐怕斯朱蘭也是不屑一顧的。

最開始的初衷既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連自己能做到哪一步都不知,只是這樣想了便這樣做了,如此隨心放縱自己的斯朱蘭,如此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斯朱蘭,他是濁濁亂世的一股醒事清泉,也是甘甜清泉中一股泥流。

世與我何,全不在乎。我心隨我,我為我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我停下了筆。

“在滿地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抬起頭看見了月亮。”生命的旅途,往往是在夢想與現實的痛苦抉擇中掙扎,是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顧一切的追尋心中那一束月光,還是棲身世俗,擔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呢?我帶著這個疑問,閱讀了毛姆所著的《月亮與六便士》。

在世俗拜金的都市,克蘭德擁有美滿的家庭,高薪的工作,愜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他卻突然放棄了一切,去到巴黎,孑然一身,追尋畫家的夢想,忍受世俗的譏諷和旁人的非議,最終在貧困潦倒中走完了一生。我們很難想象他為了夢想付出了多少,金錢?親情?歲月?難道這就是作踐自己嗎?相反,做一個年薪百萬的外科醫生,娶一位漂亮的妻子,遊弋在上流社會,就是成功嗎?

我想,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人只有一生,走過的路再也無法回頭,正因如此,很多人往往害怕作出那個決定命運的抉擇。但是人生無對錯,要認真思考如何走過人生之路,遵循內心的選擇,併為之付出努力,嚮往道路盡頭的晨光,忘卻身後的泥濘,這樣的人生便也是值得的。

青春如初春,如朝陽,我們手握韶華,應該加倍珍惜。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勤奮學習,追尋心中的理想!

我不禁再次提起了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這本書一直在各大書單中看到、遲遲未讀。《梵高傳》後對高更產生了興趣,聽說是本以高更故事為藍本而衍生的小說才開始閱讀。讀後發現和高更的人物形象相差很多,不能用史實的方式來看待這本小說。但如果脫離這樣的背景之後,就能看出作者是想借用這個故事來表達我們中大多數人窮極一生都無法探尋的意義,找到自己投擲足夠熱情願意一以此奮鬥終身的事業或生活,像書中從事證券交易、擁有美滿家庭的查爾斯突然拋棄一切去開始畫畫、書中那位人人眼中高材生擁有大好前途的預備醫生短暫旅行後辭掉工作一心留在海灣做一名水手、或者像真實中一生鬱郁不得志精神崩潰的梵高至死也沒有放棄手中的畫筆。聽說那是他們的月亮、縱使滿地六便士。

產生共鳴的怕是在生活中沒有找到出口看不到月亮、也沒有勇氣戳出孔的匍匐前進的自己吧。但也並非一味追求月亮而罔顧了責任的重要,大多數人並不能放棄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附帶的所有關係,六便士也成為壓在很多人心中的一杆秤。所以對這種能丟掉所有一心逐月的人和這種自由精神,還是令人羨慕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 其本身具有偉大的前瞻性眼光 永不磨滅的創作激情 不會被任何事物影響的主觀意識 真情流露 對美的獨到見解 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依然堅持創作 對待周遭環境持有與眾不同超脫的態度 以及無法窺視的靈魂

然而這一切的基石是真實與熱情 絕非刻意塑造的個性

很想去到那個被稱為“高更花”的雞蛋花香氣瀰漫的熱帶島嶼 徜徉在島上的博物館咖啡店之間 吹著海風在礁石上釣魚 在淺海灣的沙灘上挖貝殼期待有熠熠發光的珍珠藏在裡面 撿起腳邊的螃蟹做一頓豐盛的晚餐 嘗一嚐鮮花旅店老闆娘的椰子沙拉 鮮美多汁的熱帶水果 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 土著咕嚕著聽不懂的語言 這似乎要比故事本身更吸引我

一個證券經紀人最終成為了影響著無數人的偉大畫家 半輩子幾乎都在餓著肚子創作 為了油彩和畫布不惜出賣廉價的勞動力 人世間的最後一年在病痛的折磨下雙目失明依然堅持作畫 死後被全世界認定為天才

這個一直在私密地探尋藝術世界真諦的人 從不振臂高呼自己的創作價值 不在乎他人評價與看法 最終遺世的一切作品被賦予不可估值的藝術成就 在我看來 這不是一個努力改變人生的勵志故事 而是一個尋求自我的哲學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我是第一次看毛姆的書,不得不說,寫的真的很好。《月亮與六便士》裡面刻畫的畫家“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在大眾眼裡,他絕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如他人到中年,拋家舍業、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的繪畫夢;又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我想透過上面的這些例子,我們的讀者是很難認為他是我們傳統道德意義上的好人的。但正如毛姆在作品中所講:“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也許不會喜歡這個畫家,因為他不通世故、自私冷漠,甚至有點道德低下,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不得不佩服他為了藝術的完美創造而放棄一切、執著追求精神所折服。

我們很多人缺乏的往往是執著追求的精神。在我們開始之前,自己便會自動地扼殺一切可能。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老於世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從來也拿不出“斷舍離”的勇氣來,拋開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我想當我們高聲呼喊“理想”之前,我們要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我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嗎?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說,就是特麼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說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極其匱乏,追求物質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偷笑]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宏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為什麼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秀作品裡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的人。沒有人能說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斯朱蘭也算是藝術家的典型代表 為了追求自己的幻想不畏世俗眼光 衣食住行吃飽穿暖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都不是他所考慮的物件 精神的滿足心靈的自由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粗暴 不修邊幅 什麼都不管 不顧他人的感受 甚至可以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 那個隱藏的魔力驅使著他去做自己想做的 無關名利 無關金錢 他的畫不給別人觀賞 不當作謀生的手段 他為了自己的創作不惜一切來到大溪地 我不免覺得藝術家確實是奇特的物種 斯朱蘭的種種行為都不符合常人認知 他把女人當作是他縱慾的工具 創作的源泉 卻又反感她們對愛情的追求 對他的約束 他可以殘忍無情到和照顧他度過生病期的德克的妻子同居 然後不需要了又拋棄她 對她的死毫無愧疚 也可以毫無徵兆的拋家棄子獨自追求夢想 不管他們死活 ?我簡直可以把他稱作瘋子 !

我確實沒辦法做到感同身受 兩個並肩齊走的人都不見得能做到思想統一意見一致 更何況這個奇特的藝術家 我能感受到的是那個年代的女性可以心甘情願成為工具 她們是那麼卑微低下 當代我們更要追求的是女性的獨立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在書友們大都在詬病翻譯生硬時,我卻在讀到一些人物對話時難掩會心一笑,我喜歡這個翻譯的調調,讀來俏皮又不失深意。

我不懂斯朱蘭,因為我與藝術絕緣,但這並不妨礙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去"窺視"這個天才藝術家的一生。他性格乖張不羈,對德克的嘲弄、鄙視甚至傷害,令人髮指。但他在大溪地留下的那兩滴淚水,以及付之一炬的絕世遺作,又讓人釋然了,他並非為這俗世而生,又何必用俗世之方圓去約束他。

雖說故事關於一個藝術家的生平,但我更多地從中看到了關於友情、愛情以及親情的溫馨和殘酷。那個畫得一手爛畫卻鑑賞力驚人的荷蘭胖子,透過紙面油膩膩地朝著我笑……他的第一任妻子,永遠優雅得體,卻讓人只想與她走成兩條平行線……那個為他自殺的情人,寡言,沉靜,你永遠不知道她內裡的急風驟雨……還有那個大溪地土著女孩兒,堅忍,執著,她的字典裡沒有藝術二字,但她生活過成了藝術……喜歡這些豐腴的人物形象,縱然現實骨感,仍舊可以在書中與他們聊聊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是被這句話所打動——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讀完全是卻沒有這句話,後來才知道這是一位評論家對毛姆的《人性的枷鎖》的評論,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便作為下一本的書名,而我則是因為這句話認識了斯朱蘭。

斯朱蘭,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就是“斯朱蘭非常憎,但我們仍覺得他很偉大。”因為熱愛,因為著魔,因為本能,他拋棄了一切,急速脫離原本幸福平穩的常人生活軌跡,猛烈地衝撞向未知的藝術領域。他風餐露宿,衣衫襤褸,惡疾纏身,在藝術的殿堂門口撞得鮮血淋漓,血肉模糊。你以為他很可憐?想要為他投之以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屑一切,冷血而無情麻木地對待周遭的環境。大概,他的感情全都燃燒在了那揮動的畫筆下五彩的顏料裡吧,他就像活在夢裡,現實於他無足輕重。

因此,作為一個庸俗的時刻被“良心”監督的社會分子,我即鄙視斯朱蘭的荒誕行徑,冷血無情,卻又不得不佩服他勇於追求那遙不可及的月亮,不顧一切的果斷與堅決。如果說,藝術的最大妙趣在於藝術家的個性與生活,事實也大多如此,要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往往是性怪誕孤僻,經歷種種痛苦與不幸,幸福與快樂永遠與他們無關,他們是異類,是孤獨者,是憑藉著本能去傾注所有的熱情瘋狂痴迷著藝術。

月亮很美,孤傲而冷清地掛在高空,可惜我要俯身去撿那六便士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頭卻看見了月亮。

——題記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本關於理想和現實的書。月亮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六便士則代表現實生活。理想和現實就像是一對矛盾體,人們都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或許很難找到這樣一位堅定執著的追夢人。在作者毛姆筆下,卻刻畫出了這樣一位清流般的主人公。他對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卻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他嘗試著用畫筆譜寫出光輝燦爛的樂章,傾盡全力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上。現實社會中,在眾人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財富忙碌的時候,夢想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不值一提。大多數人最後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最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迫於生活的苟且與無奈。每個人都有夢想,可是逐夢的路上總是少不了艱難險阻,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與能力去追逐夢想。如果有一天,當夢想照進現實時,請別忘了停下你匆忙的腳步來看看它。

其實月亮一直掛在高空,六便士一直躺在腳下,抬頭仰望還是低頭俯瞰,取決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