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

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機械能的概念,能夠分析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問題;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和適用條件,會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恆。

【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分析、推導機械能守恆定律及適用條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運用能量轉化和守恆來解釋物理現象及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科學探究中的守恆思想,養成探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提高科學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推導及內容。

【難點】

對機械能守恆定律條件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教師先找一名學生配合完成小實驗:把鋼球用細繩懸起,請一同學靠近,將鋼球偏至這位同學鼻尖處釋放,當鋼球擺回時,觀察該同學反應,並讓學生分析會不會碰到鼻子,思考原因。由此引入新課《機械能守恆定律》。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

教師播放影片:盪鞦韆、過山車、撐杆跳、瀑布等影片材料,初步深刻感受各種豐富多彩的動能與勢能發生相互轉化的過程。

教師播放演示實驗:滾擺、單擺、自由落體等實驗。

教師:演示實驗中物體自由下落時,重力勢能怎樣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重力勢能減少,因為重力對物體做正功。

思考:減少的重力勢能去哪了?

學生:物體下落過程中,速度在逐漸增加,說明物體的動能增加了,即物體原來的重力勢能轉化成了動能。

教師:那如果物體由於慣性在空中豎直上升時,能量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物體原有的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教師播放演示實驗:水平彈簧振子在氣墊導軌上振動的實驗。感受彈力做功引起彈性勢能的變化。

教師舉例說明:物體被彈簧彈出去之後,彈力做正功,彈簧的彈性勢能減少,而物體的速度增加,動能增加。也就是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成了物體的動能。

學生總結:不僅重力勢能可以與動能相互轉化,彈性勢能也可以與動能相互轉化。

教師補充: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透過重力或彈力做功,機械能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二)機械能守恆定律

教師提問:物體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是否存在某種定量的關係呢?以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為例,研究這一問題。

結合教材給出題目,學生聯絡之前學過的動能定理和重力勢能的的相關知識,列式並化簡,得出前後總的機械能相等的關係式。

小組交流結果後總結: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互相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同樣可以證明在只有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互相轉化,總的機械能也保持不變。

教師總結得出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及表示式。

及時深化:從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可以總結出機械能守恆的條件,分別從做功角度和能量角度分析: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數和為0;只有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能量轉化,無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

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教材例題,之後分析結論,發現與已有的認知或生活經驗一致。並透過例題總結出: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題時,不用考慮兩個狀態間過程的細節,只需要考慮運動的初末狀態即可。並比較與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的簡潔性。

環節三:鞏固提升

利用所學知識思考飛船在橢圓軌道上繞地球執行時機械能是否守恆?

環節四: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本節所學內容。並完成課後“問題與練習”。

四、板書設計

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2

【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實驗的設計思路,明確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2.知道實驗中選取測量點的有關要求,會根據實驗中打出的紙帶測定物體下落的距離,掌握測量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的方法。

3.能正確進行實驗操作,能夠根據實驗資料的分析中得出實驗結論。

4.能定性地分析產生實驗誤差的原因,並會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小實驗誤差。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體驗驗證過程與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親自實踐,培養學生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正確的科學觀。

【教學重難點】

1.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原理。

2.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誤差分析及如何減小實驗誤差的方法。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機械能守恆定律,掌握了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條件和公式。這節課我們透過實驗來驗證一下機械能守恆定律。

二、進行新課

實驗目的:透過研究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的變化,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實驗原理:用天平測出重物的質量,紙帶上某兩點的距離等於重物下落的高度,這樣就可以得到重物下落過程中勢能的變化。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從紙帶測出(即每計數點的瞬時速度),這樣就得到它在各點的動能。比較重物在某一過程的初末狀態動能變化與勢能變化的多少,就能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恆。

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機械能,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會正確推導物體在光滑曲面上運動過程中的機械能守恆,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知道它的含義和適用條件;

3.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恆,並能列出機械能守恆的方程式。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具體的問題中判定物體的機械能是否守恆;

2.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能量守恆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掌握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推導、建立過程,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容;

2.在具體的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恆,並能列出定律的數學表示式。

【教學難點】

1.從能的轉化和功能關係出發理解機械能守恆的條件;

2.能正確判斷研究物件在所經歷的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恆,能正確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斷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

【教學方法】

演繹推導法、分析歸納法、交流討論法。

【教具】

細線、小球、帶標尺的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我們已學習了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那麼在相互轉化的過程中,他們的總量是否發生變化?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1.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

演示實驗:如圖所示,用細線、小球、帶有標尺的鐵架臺等做實驗。

把一個小球用細線懸掛起來,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點,然後放開,小球在擺動過程中,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我們看到,小球可以擺到跟點等高的點,如圖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點擋住細線,小球雖然不能擺到點,但擺到另一側時,也能達到跟點相同的高度,如圖乙。

問題:這個小實驗中,小球的受力情況如何?各個力的做功情況如何?這個小實驗說明了什麼?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思考問題,選出代表發表見解。

小球在擺動過程中受重力和繩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總垂直,對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對小球能做功。

實驗結論:小球在擺動過程中重力勢能和動能在不斷轉化。在擺動過程中,小球總能回到原來的高度。可見,重力勢能和動能的總和,即機械能應該保持不變。

教師: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到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那麼在動能和勢能的轉化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變?下面我們就來定量討論這個問題。

2.機械能守恆定律

物體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對物體做功。用我們學過的動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推匯出物體在處的機械能和處的機械能相等。

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推匯出機械能守恆定律。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獲得過程。

學生:獨立推導。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

推導的結果為:,

即 。

可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同樣可以證明:在只有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總的機械能也保持不變。

結論: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總的機械能也保持不變。這就是機械能守恆定律。

3.例題與練習

例題:把一個小球用細線懸掛起來,就成為一個擺,如圖,擺長為,最大擺角為,小球運動到最低位置時的速度是多大?

學生: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解自己的解答,並相互討論;

教師:幫助學生總結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題的優越性。

總結:

1.機械能守恆定律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用它來處理問題要比牛頓定律方便;

2.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題,必須明確初末狀態機械能,要分析機械能守恆的條件。

練習一:如圖所示,下列四個選項的圖中,木塊均在固定的斜面上運動,其中圖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圖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圖a、b中的為木塊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圖a、b、d中的木塊向下運動,圖c中的木塊向上運動。在這四個圖所示的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恆的是( )

解析:機械能守恆的條件是:物體只受重力或彈力的作用,或者還受其它力作用,但其它力不做功,那麼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物體的機械能守恆。依照此條件分析,abd三項均錯。答案:c。

練習二:長為l的均勻鏈條,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長度的1/4垂在桌邊,如圖所示,鬆手後鏈條從靜止開始沿桌邊下滑,則鏈條滑至剛剛離開桌邊時的速度大小為多大?

解析:鏈條下滑時,因桌面光滑,沒有摩擦力做功。整根鏈條總的機械能守恆,可用機械能守恆定律求解。設整根鏈條質量為,則單位長度質量(質量線密度)為,設桌面重力勢能為零,由機械能守恆定律得:

解得

4.課下作業:完成 25“問題與練習”中4.5題。

5.教學體會

機械能守恆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的一個特例,要使學生對定律的得出、含義、適用條件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是能夠用該定律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

本節知識點包括: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推導;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含義和適用條件。

機械能守恆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本節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物體系統機械能守恆的條件;能夠正確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

分析物體系統所具有的機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斷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是本節學習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物體重力勢能大小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零勢面)有關;而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是與所選取的參考平面無關的。在討論物體系統的機械能時,應先確定參考平面。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鏡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