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技教育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1

一、題目:臉上有什麼?

二、適用物件:幼兒園小班

三、知識背景:所謂五官指耳、目、口、鼻、身,但通常是指臉上的耳、目、口、鼻四種器官。耳是一種聽覺器官,主要是用來聽聲音,此外還管身體平衡;目是人或動物的視覺器官,主要是用來看物體的;口是人或動物進食的器官,包括舌頭、牙齒等,它還是發聲器官的一部分;鼻是人或動物的嗅覺器官,主要用來聞各種氣味的。

四、活動目標:

1、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知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眼、鼻、耳、口等器官,能說出其名稱,用處及它在臉上的位置。

2、教育幼兒保護好自己的眼、鼻、耳、口。

五、綱要目標:

1、科學態度的培養:透過活動,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並在活動中好奇好問,積極參與活動。

2、科學知識技能的培養:透過活動使幼兒知道五官的用途及五官的位置。

3、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透過活動,發展了幼兒聽、聞、嘗、看等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

六、活動資源:

1、幼兒操作用:沒有五官的人臉圖五幅,眼睛、耳朵、鼻子、嘴的活動卡片各五套。

2、教師操作用布娃娃一個,香水等。

七、內容與過程:

1、

教師安定幼兒情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提出課題:

1)教師出示布娃娃,提問:“誰能告訴我老師的手上拿著什麼?是什麼顏色?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沒有眼睛,就什麼也看不見。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手揉眼睛,應保護好眼睛,才能看更多的東西。

2)提問:請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旁邊的小朋友,眼睛在人臉的什麼地方?有幾隻?(小朋友看後告訴老師,老師出示人臉圖,將眼睛貼在相應的部位。)

2、老師噴香水,提問:“我們教室裡有什麼味道?你是怎麼知道的?鼻子還能幹什麼?”

教師小結:鼻子可以聞味道,還可以呼吸。我們小朋友要保護好鼻子,不能用手挖鼻孔。

提問:鼻子在人臉的什麼地方?有幾隻?(小朋友看後告訴老師,老師將鼻子貼在人臉的相應部位。)

3、教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拍幾下鈴鼓後,提問:“老師剛才幹什麼了?你是怎麼知道的?耳朵是幹什麼的?”

小結: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沒有耳朵,就什麼聲音也聽不見,所以,小朋友要保護好耳朵,不挖耳朵,耳朵才能聽更多的聲音。

提問:耳朵在臉上的什麼地方?有幾隻?(小朋友互相看後告訴老師,老師將耳朵貼在人臉的相應部位)

4、讓幼兒觀察人臉圖,提問:“這張人臉圖還缺少什麼?它有什麼用處?它在人臉的什麼地方?”

小結:缺少嘴,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小朋友要保護好嘴,不將手指和髒東西放進嘴裡。

5、玩遊戲《貼五官》。讓每一個小朋友拿一器官的卡片,當老師請小朋友上來貼眼睛時,那眼睛的幼兒就將眼睛貼在相應的部位,依次進行。

6、玩《點五官》遊戲,結束。

八、活動評價:

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連看、聞、聽、嘗等活動中瞭解了五官和五官在臉上的位置,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並能準確地表達所瞭解的內容,老師準備充分,整體效果較好。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2

活動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要一提起玩具,就會想到商場裡那滿目琳琅、五彩繽紛的玩具。很多學生家裡已堆放了一箱一箱的從小玩到現在的玩具,他們對很多玩具如數家珍,見慣不怪,而對爺爺奶奶輩自制玩具佈滿了好奇,捉住這一契機,就讓學生參與一次自制玩具的活動吧。

設計理念

在小學科技活動中,科學能力的構成依靠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程序,要讓學生關注科學與社會的聯絡,從身邊的小處去感受,透過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構成。

在小學階段,對科學學習能力的要求不能太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制玩具”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個性、發揮思惟能力和創造效能力。這項活動的方式是一種科學的思惟方法,合適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可操縱性,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動目標

1、培養敏感的科學觸覺,練習動手技能,培養周密的邏輯思惟和正確的分析能力。

2、把握一種科學的思惟方式和獨特科學實踐方法,善於從身邊進行科學實踐。

3、培養進行科學實踐的勇氣,意志力和耐心,增進團隊協作精神。

活動預備

1、參加職員

活動輔導老師:四年級科學老師。

活動參與學生:四年級全體學生。

2、學生可預備的材料

⑴蒐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線類布類橡膠、塑膠製品瓶罐瓶蓋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份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3

活動名稱:拆遷建築對我校周邊的汙染

活動班級:五年級學生

活動方案設計者:z

活動準備時間:11月-12月底

一.活動的必要性說明

為了更好的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著眼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現結合本地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環境教育為課題,以調查學校周邊的拆遷建築對我校及其周圍環境的影響。

二.活動目的:

目的主要在於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體現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使他們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關注環境問題,並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與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等,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活動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使他們獲得親身體驗,形成易於探究的活動氛圍。

2.活動難點在於資料和資訊的獲取、整合。

四.活動的可行性:

1.五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環境保護基礎知識,一定的探究能力。這次活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實踐的機會,使學生感到環境問題就發生在自己身邊。

2.具備實施方案的必備條件。如部分學生已有攝像機、電腦等;學生有獲取資料和資訊的渠道、手段,有實踐的具體場所等。

3.由於學校本身就處在拆遷和建築的中心,學生每天都感受到了這些活動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產生的影響。可以說,資料的收集是來源與生活的。

五.活動過程設計

(一)分組及各組的任務分配

第一組為問卷調查組(約5人):

透過設定問卷專案,如調查的地點可為學校、醫院、工廠、居民區、環保

局、防疫站、農村等,物件可為當地老百姓、各部門負責人等。年齡跨度要大,職業分佈要廣泛。透過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瞭解拆遷和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組:實地考察組(約20人):

深入學校周邊,認真檢視拆遷和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汙染源。瞭解這些汙染是如何產生的,並分析可造成的汙染,提出保護的有效措施。

第三組為樣品分析組(約10人):

學生利用簡單的測試方法來測試空氣汙染的程度。例如:在校園的一處放置白紙,測試一天的落下的灰塵,一星期落下的灰塵量。

第四組為採集資訊、整合資訊組(15人):

透過上網、進圖書館,查閱資料,獲取資訊,並結合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同學提供的資料資訊,篩選、整理有價值的資訊,分析、歸納總結調查結果,得出結論,透過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形式的"作品"來支援研究結論的證據。

(二)總結主題,交流感想:

教師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總結,學生課後寫出小論文《城市拆遷與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程度》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4

活動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只要一提起玩具,就會想到商場裡那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玩具。很多學生家裡已堆放了一箱一箱的從小玩到現在的玩具,他們對很多玩具如數家珍,見慣不怪,而對爺爺奶奶輩自制玩具充滿了好奇,抓住這一契機,就讓學生參與一次自制玩具的活動吧。

設計理念

在小學科技活動中,科學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要讓學生關注科學與社會的聯絡,從身邊的小處去感受,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

在小學階段,對科學學習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自制玩具”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開動腦筋、發展個性、發揮思維能力和創造效能力。這項活動的方式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適合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是有益的拓展和延伸。

活動目標

1.培養敏感的科學觸覺,訓練動手技能,培養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準確的分析能力。

2.掌握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科學實踐方法,善於從身邊進行科學實踐。

3.培養進行科學實踐的勇氣,意志力和耐心,促進團隊協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參加人員

活動輔導老師:四年級科學老師

活動參與學生:四年級全體學生

2.學生可準備的材料

⑴。收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 線類 布類 橡膠、塑膠製品 瓶罐 瓶蓋 吸管、雪糕棒

⑵。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活動計劃

我們進行的活動把焦點放在生活中常見的事實,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最後解決問題。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用敏感的心靈去尋找最真實的科學道理,改善我們的生活。

1、活動步驟及完成時間

9月20日-9月21日 制定活動計劃

9月22日-9月23日 查詢相關材料,設計小組活動方案。

9月24日-9月28日 學生討論可行方案

9月29日-9月30日 學生動手製作

10月8日-10月10日 完成實踐報告

2、活動形式

活動參加人員為四年級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

3、活動要求

①各小組要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團隊精神。

②組員每天及時向組長彙報活動進展情況。

活動實施情況

一、問題的形成。

經常看到學生帶玩具到學校來玩,並且互相攀比,誰的玩具好,誰的玩具貴,這時的我心裡總有那麼一點顫動。現在的學生並不缺少玩的東西,他們缺少的是動手的能力,創造性的能力。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看我們怎樣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讓學生去感知、認知、實踐。

二、分組制定計劃3---4為一個小組,選擇好材料。

紙類(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曆紙等製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傢俱等)

線類(用毛線、絨線等編織小動物、包、頭套、花等)

布類(可製作小布書、多用袋、娃娃、服飾、沙袋等)

橡膠、塑膠製品(用舊輪胎、籃球、乒乓球、唱片、塑膠包裝盒等可製成鞦韆、話筒、小飛機、小汽車等)

瓶罐(用塑膠飲料瓶、藥瓶、易拉罐、食品罐等製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蓋(各種大小不一的瓶蓋可製成轉盤、撥浪鼓、棋、積木等)

吸管、雪糕棒(可製作木房子、運動器械、桌面玩具等)

植物類(農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動物類(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殘留物,如貝殼、羽毛、蛋殼、骨骼、珊瑚等)

三、指導製作玩具。

1、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麼?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層結構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後是否可以利用?

2、從所需製作的玩具出發,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⑴根據材料的性質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中可用大頭針、牙籤連線、鑲嵌;而玉米皮、秸稈製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技法才能充分表現其特色。

⑵製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製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蝟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⑶製作後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並儘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製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製作成玩具後要設法儲存其生命力。

四、活動總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自制玩具這一活動自始至終保持著高昂的興趣,每天向老師彙報著他們的製作情況。面對學生親手製作的玩具,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我深深的體會到。

1.“自制”玩具是一個動腦、動手,調動孩子全員積極參與的過程。

從確定做什麼,找什麼材料、制定計劃、嘗試製作,不斷修改、補充,最後形成一個與最初想法較一致的“玩具”。這個過程,本來就是“玩”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創造“玩”的過程,它使孩子主動參與及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勵了孩子的創造與實踐。

2.自制玩具過程有利於孩子瞭解“玩具”。

在提問想了解玩具那方面的知識時,有些學生提出了想了解玩具是怎樣做出來的,有了自制玩具這個過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瞭解玩具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3.自制玩具創造了多人參與的可能性。

科技教育活動方案5

一、指導思想:

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為指導,以提高全校師生的科學素養,促進科技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並服務於學校的發展為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動,努力使學校的科技教育活動普及化、層次化,為培養小學生的科學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制定20xx學年校園科學活動方案。

二、工作思路:

1、紮實有效地落實科學課的教學工作,從常規抓起,並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力爭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2、透過每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活動及縣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廣泛開展科技教育,以科學小遊戲、科技小製作、科普繪畫、科普板報、科普小報、電腦製作等活動為主導,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加強科普宣傳,營造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3、組織一支精幹的科技創新隊伍(主要由班主任及綜合組老師組成),依託各類活動研究來帶動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力爭在市、縣科技創新大賽中佔有一席之地,提高學校科技教育的含金量。

三、工作重點:

1、召開相關會議,協商和確立學校科技教育各項工作的負責人,做到責任到人,團結合作,分工不分家。

3、搞好校園科技節的選題、輔導、研究,挖掘,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及科普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校園濃濃的科技文化氛圍,並積投身於學科學、用科學的行動中來。積極參加縣上級組織的科創大賽。

⑴小發明―發明創造

⑵少兒科學幻想繪畫

⑶小論文―科學論文

⑷進行一次全校性的航模大賽:紙飛機、橡皮筋彈力飛機,優勝者將參加縣級橡皮筋彈力航模大賽。

小學校園科技教育活動方案小學校園科技教育活動方案

4、相關競賽專案負責教師要認真落實與實施,具體落實到人,認真輔導,並參賽。

四、科技活動安排:

8―9月:

①舉行校綜合組會議,討論科技節活動及其他、部署新學期科技教育活動內容。

②開展撰寫科學實驗報告、科技小論文等科技創新活動。

③組織師生參加“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桐廬”科普知識競賽。

10―11月:

①利用科普掛圖進行科技知識的宣傳。

②優秀科技創新作品、科普小報、科幻畫、科幻小說等作品參加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科技創新大賽。

③進行滑翔機的比賽,並參加XX縣科技節滑翔機大賽。

④建立“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桐廬”知識之窗。

12―1月:

①相關材料收集。

②舉行會議,對一年的科技活動進行總結。

3―4月:

①舉行會議,討論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及協商和確立學校科技教育專案的指導老師

②開展校級科技創新大賽活動。

③利用科普掛圖進行科技知識的宣傳。

5―6月:

①利用科普掛圖進行科技知識的宣傳。

小學校園科技教育活動方案策劃書 策劃方案

②開展科幻畫、小發明、小製作、科學論文創作活動,並收集、修訂作品

③科技作品上報。

常 年:

①根據縣教育局的安排,組織參加各種青少年科技活動(有:電子製作競賽、電腦作品製作比賽、科普手抄報評選、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發明與科教製作作品、科技論文評選等),並做好報名、輔導工作。

②根據上級安排,組織參加各種科技輔導員的培訓活動。

③不定期引進展覽並結合開展系列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