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農村和城鎮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思路與方法論文

農村和城鎮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思路與方法論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要讓青少年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科技教育在青少年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就是促進青少年從小接受各種科技文化知識的薰陶,開展有益的科學實驗活動,課外的科技活動,戶外的觀察活動以及有啟發性的科技競賽活動,培養青少年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開展科技教育已迫在眉睫,但如何更有效地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本文結合農村和城鎮學校的實際,就如何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提出了六點思路和方法。

一、以自然課、勞技課啟蒙科技教育

“百尺高臺,起於壘土”。天才人物也是從嬰兒成長起來的,淵博的知識來自於長期學習中的不斷地積累,未來的偉業,開始於良好的基礎教育和科技教育。小學自然課教材,採用了融豐富的自然事物和知識為一體等圖文並茂的、學生喜愛的形式,激發青少年從小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啟發科學思維和想象力,發展智力,引導青少年“捲入”科學奧秘的發現過程,啟發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和研究大自然的奧秘。對學生從小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將對他們未來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小學自然教材主要包括動物、植物、人體、水、空氣、力、機械、聲、光、熱、電、磁、地球、宇宙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透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和掌握,使學生豐富了科學教育,為以後接觸新事物,接受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光的傳播、眼睛的科學、彩虹的秘密,動物的進化和馴化,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等科學內容的教學過程,可以給學生曉之以理,豐富科學知識。

二、以科學實驗活動深化科技教育

科學實驗是科技工作者取得科學依據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少年深化科技知識、培養嚴謹科學態度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懷有新鮮感和好奇心,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學生原有認識水平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學生常見的、感興趣的自然現象進行實驗操作,把勞動教育與科技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並有意創設生動地展示科學意境,揭示科學知識奧秘,誘導學生進入一個認識自然、探索科學原理的境地,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自然科學實驗很多,諸如種大蒜、浮與沉、磁鐵遊戲、輪子省力、製作指南針、莖的扦插、葉的蒸騰等科學實驗活動。科學實驗過程,要求學生要一絲不苟地忠實於觀察、記錄各項實驗的過程和變化及其資料,才能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實驗結果,科學秘密才能被發現。如在種大蒜的實驗活動中,透過學生看、聞、嘗、摸等方法,觀察大蒜的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方面的一些特徵來認識大蒜,再透過種大蒜活動(盆栽大蒜),瞭解大蒜種植過程,並進一步觀察大蒜髮芽和生長過程。這樣就會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蒜生長的科學知識。諸如此類啟發性、科學性的實驗活動很多。如聲音的傳播、食物的營養等等都是很好的科學實驗活動,科學實驗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從而深化科技教育。

三、以科技競賽活動激發科技教育

科技競賽活動是激發學校開展科技教育和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動力。科技競賽活動也符合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和求知慾的心理特徵。明代教育家陽明提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近幾年來,國際上發展科學、技術與社會教育和創造性教育很受重視。在我國,積極開展青少年的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如奧林匹克學科學競賽系列活動、發明創造和科學論文撰寫比賽活動、生物百項活動、百科知識搶答賽活動,電子測向活動等等。科技競賽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校更加重視科技教育,也可以使學生在選定的科技活動專案上或在完成各項實驗過程中能較深入地鑽研有關知識。學生參賽的積極性越高,就會越深入學習,就越會感到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特別是小創造、小發明、小論文的三小科技競賽活動,可以說是多學科全方位的`科技競賽活動,經常開展這樣的“三小”競賽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如有的學生對小創造小發明頗感興趣,在綜合應用物理、化學、生物知識中顯露自己的才能;有的學生在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善於總結和發現規律,學習撰寫科技小論文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在科技競賽活動的激發下,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便可蓬勃發展,這對培養我國新世紀科技後備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四、以科技基地建設充實科技教育

科技基地是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是科技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於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途徑。科技基地建設的目的是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參加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和鍛鍊的機會。農村與城鎮學校受設施、器材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在教學中的某些觀察,實驗內容在學校內很難完成,因此要更好地開展科技教育,必須充分利用科技基地充實科技教育。當前,社會上各種可利用的科技基地很多,如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航天館等等。學校可以利用這些場館,加強直觀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愛好和自行探究知識的需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建立學校自己的科技基地,如閩東的福安漁溪洋小學科技基地,柘榮東源小學的科技基地等等。這樣的基地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多種實驗觀察活動,使學生在實驗、觀察、動手操作、記錄等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嚴謹科學態度和獲取知識技能。

五、以戶外觀察活動補充科技教育

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利用科技夏令營、冬令營和春遊、秋遊等一系列活動,開展知識性、趣味性的戶外觀察活動,是學校科技教育的重要補充,如一些動物對於農村學生來說是司空見慣的,成群的鴨、耕地的牛、田野中的蟋蟀、蝗蟲、河水中的魚、蝦、螺等,都是學校活生生的科技教材。還有農村自然環境是很好的植物園,田裡生長的各種農作物,山上野生的各種樹木、藥材、花草等也都為我們提供充足的科技教育的觀察材料。比如,小學自然課《各種各樣的莖》一課,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是很抽象和枯燥的,如果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戶外田野觀察一些植物的莖,如甘薯的匍匐莖,牽牛花的纏繞莖、葡萄的攀緣立莖等等;這樣得出莖的概念可謂“涇渭分明”。因此克服以往盲目地、隨意地遊玩,因地制宜地、有目的地開展戶外觀察活動,使學生帶著任務去直接觀察自然事物,開闊眼界,積累材料,獲取知識達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六、以科技講座、錄影、展覽拓展科技教育

過去,農村學生對科技的瞭解往往是無意識地接觸多,因此據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國際科普論壇”會議透露,我國按照國際通用標準進行的調查顯示,全國公眾科普素養達到標準的僅有0.3%的人口。而美國1990年就達到6.9%,差距顯而易見。要改變這種落後狀況,首先要透過科技講座、科技錄影、科技展覽等拓展學生的科技視野,讓他們瞭解自然,瞭解科學技術。瞭解科學技術在現代經濟建設中的巨大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科技興趣,培養科技意識。如最近的科技影視片《宇宙與人》上映,可以啟發學生認識宇宙始於大爆炸、生命如何登陸地球,被花朵“埋葬的恐龍”等知識。再如結合“大手拉小手”活動,邀請園藝專家到校給學生開展“花卉栽培技術”講座;邀請水產專家到校給學生進行“養魚技術知識”講座。專家們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講座,很有感染力和啟發作用,對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豐富科技知識等都有較大的影響。

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需要不遺餘力抓緊抓好科技教育,從培養科技後備人才入手,去迎接21世紀世界科學技術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