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以學生專業發展為本的教育思路

以學生專業發展為本的教育思路

摘 要:旨在探索職業學校中服裝專業的語文教學改革,提出應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三方面進行語文課程改革。

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方面,從政策層面我們看到了職業教育發展中春天的來臨;另一方面,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也迫在眉睫。筆者認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專業發展的需求。語文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師不是課本的機械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的自主開發者,是課本的靈活使用者。職業學校學生大多輕視文化課,所以語文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和學生的專業聯絡起來,使教學內容具有實用性,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工具性,從而喜歡語文。在服裝專業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大量地加入有關服裝的內容,讓學生經常完成服裝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最大限度地將語文和專業相結合,使學生能主動愉快地學習。

選擇服裝專業的學生,大都比較務實,對提高服裝專業的技能水平比較感興趣。語文教師要利用好這種興趣,有意識地選擇跟專業有關的內容進行學習和訓練。如學習說明文時,可以要求學生介紹一條裙子的裁剪過程,或是一個重點程式(比如挖兜或上拉鍊)的縫製過程;也可以讓學生練習準確講解服裝裁剪公式;練習記敘文時,可以讓學生敘述自己選擇、學習本專業的過程和感受;學習議論文時,可以安排學生討論服裝色彩對服裝的影響;口語交際訓練時可安排學生為不同性格的選手搭配不同的風格、色彩的服裝。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既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也鞏固、強化了專業技能,做到了語文和專業課的有機結合。

另外,語文課程的教學,還要確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從生活中尋找、發現素材,比如蒐集服裝品牌和服裝廠名稱,研究這些名字的內在含義,讓學生髮現服裝中的語文應用。還可以蒐集有關服裝方面的廣告,以便探求、學習服裝和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這樣把生活的內容引進課堂,既賦予了教學內容以現實性,拓展了教材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

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不愛學習,但對自己的專業還是比較重視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方法上動腦筋、想辦法,努力加強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聯絡,最大限度地做到學科間的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比如,可以與計算機學科的教師合作,提供服裝方面的美文,利用計算機課文字錄入速度的提高增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積累。可以和電腦繪圖學科的教師合作,讓其提供電腦繪圖中常用的一些文字,在教學設計中靈活加入一些環節幫助學生準確、牢固地識記、書寫。

語文預習方式也可以嘗試改變。傳統的語文預習一般只侷限於課文字身,學生的思路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因為方式一成不變,很多學生缺乏熱情,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置之不理。如果與專業結合,效果則會改變。比如改朗讀課文為網上下載課文朗讀錄音、配套圖片或課件。如《荷塘月色》這樣優美的散文,可安排學生下載有配音或圖片的課件,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享受到了課文的優美情境,預習的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可見,只要用心琢磨,語文教師是可以和專業教師密切配合的,這樣的結合不流於形式,在配合中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的共同提高,真正做到語文素質提升與專業水平提高的有效結合。

三、評價體系

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應該改革原來的考評體系,努力把學生從分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教學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單一放在考試卷上。

首先,可以嘗試改革學生的考試製度。中職語文考試不應該以標準化試題為主要手段,應該少用或不用標準化試題。標準化試題是題海戰術的產物,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考試也要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考試要重專業化能力,反對死記硬背。職校語文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多考幾張語文能力證書,如:書法段位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中文打字錄入等級證書等,以適應實際需要。一張標準化試卷評價學生水平、定位學生優劣的時代應成為歷史。

其次,教學效果的考評也可改革。過去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也是以考試為根本,導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逐漸退化。試想,如果現代化企業的職工連清晰流暢的表達都談不上,連最簡單的應用文像請假條、留言條、通知都寫不好,難道語文教學成功了嗎?因此,評價教學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評能力;不是單看一張標準化試卷,而是要從專業運用能力多方面綜合評價。由此觀之,教學評價要更新,也要與時俱進,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本。

總之,語文教學必須針對職業崗位的要素提供優質的教育過程,培養學生崗位能力,各個環節都必須服務於這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