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聽課評課稿範文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邵老師的真情演繹,撥響了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心絃,讓我們為之震撼、惋惜、悲嘆。聽後,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借鑑
一、以讀代講迴歸自然
古詩詞的學習尤其需要意境的創設,不適宜直白地翻譯,否則會打破這種意境。理解文言,感受文言,讀,是重中之重。教學中,邵老師引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朗讀:掃除字音障礙、感知大意的初讀,藉助註解、練習停頓的試讀,角色轉換的悟讀,配以音樂的誦讀,每次的朗讀並不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抓住文字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通,達到理解感悟的教學目標。
二、抓住重點品出意境
邵老師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透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整堂課引領著學生如同暢飲著一杯醇香的酒,品味著一杯清香的茶,在字裡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善哉”之聲自內心由衷地發出,一次又一次,不絕於耳。在此基礎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讓想象: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不復鼓的僅僅琴嗎?透過想象談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
三、課外拓展畫龍點睛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課外資料的環節。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則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感人肺腑的功效。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字中,讓學生透過讀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學生、教師與文字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達到了突顯語文教學實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