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優秀評課稿
《伯牙絕弦》是一篇古文,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這堂課是魚利明老師執教的,整堂課行雲流水,緊緊吸引住了我們聽課者的視線。
對這堂課印象較深的有這幾點:一、在課前的師生交流中,魚老師出示了一組四字詞語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鄉,這不僅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還拉進了陌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奠定了課堂教學中師生融洽交流的基礎。更讓人佩服的是在感悟絕弦時,魚老師又用到了這些詞語,另人眼前一亮。二、認認真真地讀。整節課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十遍以上。讀的形式上做到自由讀、範讀、指名讀、男女生角色讀、配樂朗讀、全班齊讀;讀的要求上做到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悟。每一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地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牽引,那就是伯牙與子期的琴心相融、心心相通。老師肯花大力氣去引導學生誦讀古文,但就是這個讀,我們覺得有一個地方值得商榷,就是“善哉”的朗讀。學生為什麼讀了那麼多遍還是讀得不到位呢?我們想是在感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不到位引起的。音樂表現出山怎樣的巍峨;水怎樣的澎湃。也許在感悟時讓圖、音樂來幫助學生理解,效果會更好。
由於是第一次聽古文教學,還摸不到門道,以上只是我們一些不成熟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