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測滑輪組機械效率》說課稿

《測滑輪組機械效率》說課稿範文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9.6 《測滑輪組機械效率》。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分析:

我將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談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八年級物理(北師大版)第九章《機械和功》當中的第六節,教材在之前已經安排了有關於各種簡單機械和功,功率,機械效率的內容學習。本節內容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對於測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教材以實驗的形式讓學生經歷動手、動腦,讓學生體驗實驗探究的嚴密、合理,即科學性,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透過實驗加深對機械效率和滑輪組的認識;

(2)學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瞭解與機械效率有關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參與實驗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透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與處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處理實驗資料的方法;

(3)培養學生從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透過實驗活動,使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滑輪組的繞線組裝。

教學難點: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二、說學情分析:

知識能力方面:學生經過對簡單機械和機械效率的學習,並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也體會到“效率”的問題,為這節教學的開展和知識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抽象思維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實驗設計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準確的引導。

心理方面:學生思維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缺乏理性思維能力。活潑好動,對實驗較感興趣,很想自行探究問題,但卻不知從何下手。因此教師要加以引導,並組織學生團結協作完成實驗探究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說教法學法:

我根據對教材、教參及課標的理解,以“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為出發點,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透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如何提高機械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現規律。

(3) 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課堂效率。

四、說教學設計:

(一)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我對實驗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實驗更方便、直觀、靈活,易於學生接受和操作。改進原因:

1. 用刻度尺測量鉤碼提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時準確度差。

因為鉤碼的位置與彈簧測力計的位置在豎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實驗時不能同時測出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初位置。按原裝置操作,必需測量了鉤碼的初位置以後,要移動刻度尺去測量彈簧測力計的'初位置,這時,鉤碼的初位置可能發生了變化,因為彈簧測力計是用手提著,沒有固定不動的,造成測量彈簧測力計的初位置時準確度差。同樣,鉤碼提升一定高度以後,再次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末位置也會出現類似的誤差。

2.效果不明顯。

用刻度尺測量出四個數值後,需要進行運算才能得出鉤碼提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移動的距離s,即h=h2-h1,s=s2-s1。顯然,實際實驗時有部分學生測量出四個數值後,不會進行數學運算得出鉤碼提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

3.操作不方便。

實驗時,要勻速向上拉彈簧測力計,實際操作時很難控制勻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繩子承擔物重的時候,多數學生就會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還要一手拉彈簧測力計,一手用刻度尺測量。浪費了大量實驗時間,造成學生分組實驗時間過長。

(二)匯入新課:

1.使用滑輪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8牛,拉力的作用點上升了1.2米,拉力對滑輪所做的功為____焦,這個功叫____功。滑輪克服物體重力所做的功為____焦,這個功叫____功。它的機械效率是。

(三)師生交流:

1.實驗目的:學會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實驗原理:

3.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4.實驗器材:

1個定滑輪和1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重物(或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鐵夾,細繩。

5.制定計劃與實驗設計:

透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具備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教師只需稍加引導。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提問:在學生預習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1)本次實驗的名稱和目的;

(2)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原理是什麼?

(3)為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為此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每個量怎樣測量?

6.做好實驗的幾點說明。

(1)重物(或鉤碼)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測出。

(2)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物(或鉤碼G)勻速升高。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讀出。

(3)組裝滑輪組時要先在動滑輪下掛鉤碼,測力計要豎直向上以較小的速度勻速拉動。實驗時每位同學都要有明確的分工。

(4)實驗要嚴肅認真,要實事求是地記錄所測得的資料,將資料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一(圖甲:n=3)

序號

物重G/N

拉力F/N

機械效率

1

2

3

表二(圖乙:n=5)

序號

物重G/N

拉力F/N

機械效率

1

2

3

(5)實驗完畢,整理好儀器。

7.實驗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或鉤碼)的         ,並記錄表一中。

(2)如有圖甲所示,組裝好滑輪組。

(3)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物(或鉤碼)勻速上升,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                       ,記錄資料在表格一中。

(4)計算出滑輪組甲的機械效率 。

(5)更換重物(或鉤碼)的質量,多做幾次,把結果記錄到表一中。

(6)更換滑輪組,如圖乙所示,重複上面的步驟,再測量幾次,並記錄資料在表二中、處理資料。

8.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講解。

9.學生實驗完畢,由幾組報告實驗結果。

(四)整個科學探究過程中,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完成探究的整個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與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2.同一個滑輪組掛不同質量的鉤碼時,機械效率相同嗎?

3.不同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5.說說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總結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2)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透過板書讓學生更加明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樣的板書使知識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以便學生課下梳理知識,複習鞏固。

(六)課堂檢練習:然後用多媒體展示課堂練習。利用投影做練習、例題以提高課堂效率。

1. 如右圖所示是“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裝置

(1)實驗時,必須            向上提起彈簧測力計。

(2)要想提高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採用(    )

A.增加鉤碼的個數 B. 增加動滑輪的個數

C. 減小鉤碼上升的 高度 D. 減少定滑輪的個數

2.如右圖甲所示,用一個滑輪組,將180N的物體勻速提升的高度為h,拉力F為120N,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妥之處,還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