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機械效率教案

機械效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機械效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機械效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1、本節課首先透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在此基礎上理解機械效率,並透過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機械效率的認識。

2。透過對機械效率的學習,讓學生對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有個初步的概念,使學生把物理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具有於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過程與方法:

1、根據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實驗資料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機構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

教具和媒體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棉、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實錄】

一、引入新課

師:小明家最近買了一處新樓房,一單元二樓。想把洗手間、廚房裝修一下,需把沙子運到二樓。請同學們根據需要,選擇器械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哪個小組選的辦法最好?

生:小組討論後自由回答

(把沙子裝入桶中,用動滑輪把沙子拉到樓上;在地面與樓面之間搭上木板,將沙子裝入袋子沿著木板推到樓上……)

二、進行新課

師: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生:對沙子做的功。

師:(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

師:(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於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於什麼?

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師:(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體顯示),有用功、總功、額外功各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媒體顯示),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生: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最好,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師: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額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佔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學中,用機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總功中所佔的比例。(板書機械效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佔的比例)表示機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總表示總功。那麼,機械效率應該怎樣表示?

生:

師:根據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觀察計算結果,對“機械效率”,你能發現什麼?

生:討論回答。(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於1,常用百分數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透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麼關係?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麼關係?……)

師: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時,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長、高一定時,斜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大。)

師:請同學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桌面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生: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資料。

師:分析實驗資料,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生:小組回答。

師:回想實驗的過程,影響實驗的誤差是什麼?

生:討論回答。

三、小結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四、動動腦

師:根據生活中你使用的機械,想想:怎樣提高機械效率?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生:討論回答。

五、佈置作業

設計實驗,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板書設計】

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於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沒有單位,小於1,常用百分數表示。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提出問題

猜想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機械效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什麼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理解什麼是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說明與建議

1、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後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2、想想議議

這裡意在使學生加深瞭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槓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有用功,什麼是額外功。

3、機械效率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後,應強調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裡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儘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佔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臺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臺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後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幹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4、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透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後,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動手動腦學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程進行保養、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機械效率教案 篇3

教學課題:

第十一章第八節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理解,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總功的概念

教學用具:

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教學方法:

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於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永續性差,比較好動,根據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學法中既是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學生對全章知識形成一個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知識結構,真正掌握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難就維在:1前面在講簡單機械和功的原理時,都沒有考慮摩擦和某些機械自身的重。因此對本節課討論的內容很難捉摸理解,在具體例項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額外功?2對的物理意義不能真正理解,只會死記公式,遇到具體問題就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我在教學中將“用動滑輪提升重物”這個綜合性的問題分解成三個單一的問題提出來即a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輪c用滑輪將重物提升。其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什麼叫功?怎樣計算?

2、什麼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3、功的原理內容是怎樣的?

二、引入新課

透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麼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引導學生學習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物理概念

1、板書課題讓學生朗讀課文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要求其餘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並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後,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透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2、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討論如下四個問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麼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並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透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兇手哪些內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透過以上問題的解答,自然地將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三個概念引出並能使學生知道三者的關係是W總=W有用+W額外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如果我們藉助一個長L米高h米的斜面,勻速地把物體升高h米,假如斜面絕對光滑,那麼沿斜面推物體用的力等於多少?動力做功等於多少?可是毫無摩擦的物體實際是沒有的,任何斜面都有摩擦,那麼利用這樣的斜面把重為G牛的物體提升h米,沿斜面推物體所做的功W總=W有用+W額外,克服有用阻力何等的功就是合乎我們上的的有用功,而由於克服摩擦做的功就是額外做0的功即:W總=W有用+W額外

(二)講解的物理意義和它的公式

1、讓學生讀課文,結合前面的結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的物理意義。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

(1)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2)單位是什麼?

(3)為什麼總小於1?能不能等於1?

(4)提高的關鍵和方法是什麼?

(5)按的定義式,具體計算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初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四、引導學生通讀課文自己作出本課小結。老師適當指導討論如下問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於提高效率?

2、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

透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別功、功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五、課堂練習: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容略

六、佈置作業:

1、認真複習課文

2、預習下節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