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登高》教師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願意聽電影故事嗎?
生:願意!
師:不過,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悽楚悲涼的故事。聽著,心情會很沉重。
我還給大家提個要求。因為是電影故事,請大家邊聽邊在腦海中把這個故事幻化成電影畫面。我相信大家都是傑出的電影攝影師,一定能夠把畫面在大腦中構想得場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夠確實地身臨其境。能做到嗎?
生:能!
師:我開始講述。(語調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衝擊。淒冷的`風中,有幾隻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痺。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這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湧上心頭
(放音樂《二泉映月》)
師:(在樂聲中滿懷深情地朗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課堂中氣氛凝重,有些學生流下淚來。)
師:這個老人是誰 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她紅著臉,噙著眼淚。)
(全體學生都應聲附合。)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
(師再朗誦。)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為什麼比平時讀得好嗎?
一生:因為你讀得好,我們跟著你讀,就讀好了。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麼,老師為什麼很動情?
一生:你很瞭解杜甫,很瞭解這首詩。
師:瞭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師:對,要想讀好,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對不對? 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老師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淒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 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可是,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你們並沒有跟我一樣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這首詩呀,你們為什麼也讀得這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