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名家課堂實錄
導語:《庖丁解牛》是一則寓言,篇幅短小,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不僅寓意深刻,還給人很多的啟示。以下是庖丁解牛名家課堂實錄,供各位參考。
一、引
師:今天我們要和一個人對話,這個人是很神秘的。有人說,他極大,如鯤鵬展翅擊水三千里,拍風而上九重宵,遨遊於碧海長空,不慕戀滾滾紅塵;有人說,他極小,小如蝴蝶款款而飛,悠遊自在,心之所適,行之所安。今天讓我們翻開書本和莊子展開一場對話吧。
二、讀
師:早自習,根據大家的質疑,我們基本疏通的字詞,現在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它同學評論。
生:讀(有點緊張,有的地方斷句不清晰)
同學舉手評論。
生:句讀不是很清楚,語速還有點快 。
師:請你再讀一遍,注意剛才提及的問題。
生:讀(效果很好,句讀清晰,很有韻味)。
同學評論:句讀清晰,富有古典韻味,姿態從容,給我們很美的感覺,抑揚頓挫時緩時疾,他是用心在讀。
師:請同學們齊讀文章。
三、問
師:佈置大家預習時,要求大家用紙條提出自己的疑問,現在老師歸納出這麼幾個問題
(投影展示同學提出的問題如下)
(1)《庖丁解牛》標題中的“解”該如何理解?是“殺”還是“剖”?
(2)我覺得文惠君話語中的兩次“善哉”含義有區別,但說不清,請教
(3)“臣之所好者,道也”中的“道”是指什麼?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標題中的“解”該如何理解?
生:是“剖”,分解的意思。如果是“殺”那就是結束生命,庖丁解牛文章中大部分是展示庖丁解牛技術高,是切中他分解的技術高,而不是在結束牛的生命的技術上。(學生基本都能思考得到結論,由淺入深)
師:請看第二個問題 ——文惠君話語中的兩次“善哉”含義是否相同?
請大家由詞語本意出發,聯絡上下文,思考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我們先來看第一處“善哉”,出現在文章哪裡?
生說:“嘻,善哉!技蓋至此乎?”是對庖丁技術的讚美,我覺得含義是“真好啊”!
(有學生在下面小聲說“真厲害啊”)
師:請你翻譯下這個句子。
生: 翻譯為 啊!好啊 !技術怎麼會到這樣(出神入化)的境界?
師:這個善哉 是一種讚歎
板書善——(贊)技
師:庖丁解牛的技藝是如何出神入化?竟會引起文惠君這麼大的讚歎?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庖丁解牛動作的語句,並朗讀。
生: 讀 。
請同學點評。
生 : 庖丁解牛動作有音樂美。何於音律。
師:請找到文章中的相應文句說明
生讀: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前面分說用擬聲詞體現庖丁解牛時的聲音,“砉然向然”“ 騞然”最後用了誇張的手法一句互文句“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解牛變成了藝術。
師:還有表現庖丁技術出神入化的句子嗎?
生:“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
師:這16個字怎麼說明庖丁技藝高超?
生:運用了動詞 “觸”“ 倚”“ 履”“ 踦”分別是“接觸 靠 踏 支撐”
師:請你示範下動作,並提出這點說明什麼?
生: 動作是麻利 、熟練。
宰牛本是血汙之事, 在這裡變成了富有美感的藝術,牛成為了庖丁的作品。不由的文惠君發出“嘻 ,善哉!”的讚歎,
“啊,真是太好了!”
板書 善——(贊)技——動作嫻熟
音韻優美
再朗讀相應語句 ,用心品味解牛動作的傳神描繪!
師:那麼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善哉”的含義。
請大家看上下文,齊讀: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生:這裡的善哉不同於先前的贊,是因為得道,是得道之後的一種感嘆。
師: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字準確的體現“善”的含義?
生:悟!
板書 善——(悟)道
師 :那麼 “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請大家朗讀“庖丁之言”(第三段),大家一起來悟道——
生:齊讀第三段。
師:由庖丁之言 如何悟“道”(請找文章中的句子來體悟)(庖丁得了什麼道)用一個字概括?
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根據牛的天然生理結構進行解牛。這個是庖丁之道,他說明了道是一種規律,在解牛的過程中庖丁之道就是根據牛體的天然結構,反映到事物上就是規律。
師:這就告訴了我們 這個是道之所?
生:道之所在。
師:換一個字?
生:道之所——存
板書——存道
生:十九年,刀刃如新發於硎
用了十九年 刀刃象剛從磨刀石上磨過的那麼新,說明刀刃的新是庖丁履行道的結果,也是體現了庖丁躲避主要骨節,才能保持刀刃。
師:刀刃的描寫是庖丁之道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從這個細節表現出庖丁對其解牛之器的珍惜第一是避開骨節處 第二是善刀而藏之,這個是要善於積道。
板書——積道
生:“每至於族,……視為止,行為遲” 這個是在行道中要很小心,越到最後部分,越要小心謹慎。
師:這個是行道中要保持的一種心態
生:得道者要對道要保持一種敬畏的心態。
師:板書—— 敬道
生:“以無厚入有間……遊刃必有餘地矣” 這個說明行道的一種方式,要以無厚的刀刃入有間之骨節間
師:這個就是依道 或者是循道
板書——依道
四、聯
師:莊子在短短的語言中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技,更借庖丁之口讓我們體悟了存道、悟道、用道、得道,對道做了充分的闡發,不過僅僅200多字的短文 有如此的文化含量,我們現在不僅是要喜歡莊子,更應該尊敬。文惠君從庖丁的一席話中悟出養生之道,那是他個人的內化,同學們,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庖丁解牛給你如何啟示?
生:因為庖丁他利用了牛的那些間隙去解牛,而沒有像平常的屠夫那般硬碰硬地去砍,去切,最終導致了兩敗俱傷的地步:傷了牛的筋骨,斷了牛的脈絡,同時也傷了自己的刀。每個人都尋求的是兩全其美的境界,而不是兩敗俱傷的結果,所以梁惠王看見了庖丁用自己的`睿智去解牛,順應了天理。而這種順應了天理確是一種不爭的境界,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這是養生的最好辦法
生: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它是從一種社會文化的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這一生中,應該如何去對待人生。 生:一篇文章,初讀的時候往往只可能得其大意,這就像庖丁所說的“所見無非牛者”。在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如果你能細讀善思的話,就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發現表情達意的精妙,並理解作者獨運的匠心。這時候,也就“未嘗見全牛”了。
生:我覺得庖丁解牛的三個階段很類似王國維讀書的三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三句話。第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以和庖丁‘所見無非牛者’相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嘗見全牛也’相比;‘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生:這也類似我練琴的過程……
五、結
2300多年前,甲骨文中的主,字型下面是燈盞,上面是燈火,就是後來的“炷”。養生主就是點亮我們生命的火柱。
2300年後的今天,這燈盞絲毫沒有猶豫歲月的流逝而黯淡,相反,它卻支撐著我們的生存,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涵養了我們的生命。
板書:
動作嫻熟
贊技
音韻優美
善哉 以無厚入有間 依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存道 十九年,刀刃如新發於硎積道
悟道 視為止,行為遲 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