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全國語文名師課堂實錄

全國語文名師課堂實錄

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想要知道全國語文名師課堂實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一、引入

齊讀課題。

師:這些詞語哪些同學來讀。

指名讀(2名同學),齊讀。

師:這三組詞語都和茉莉有關,茉莉是什麼樣的?在同學們心中是什麼樣的?用上一兩個詞語來描述,說一句話或者兩句話。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無奇,開出的花縷縷幽香。

師:開出的花散發出縷縷幽香,要不別人聽不懂,再說一遍。

(一學生描述,用了三個詞。)

師:詞語在運用中才能會用,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還能說嗎?

(生用上了平淡無奇、潔白純淨、詩意)

師:誰能說得更具體一些,更豐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個詞語,師表揚。)

師:能說兩句話嗎?只要開口說話,老師就高興。

(學生反應不積極,沉默了一會。)

生:富有詩意的茉莉,平淡無奇,但散發出縷縷幽香……

師:學課文時可以看到很多詞語,不但會記,還要會用,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評價:這部分的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會讀文中的重點詞語,二是說話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包含的意思的同時學習運用。這兩種目的都隱含在具體的要求之中,設計上了無痕跡,開始已經有了濃濃的語文味。

反思:學生現場反應不是很好,一是因為對課文不很熟悉,所以讀詞,說話不流暢;更主要是平時缺少這樣的訓練,所以不能很好理解教師的意圖。可以看出,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程度。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並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二、讀書

師:生活中有茉莉花,我們學習的是《愛如茉莉》,這樣的愛像茉莉,流淌在細節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語言是有溫度的,是透過字或者詞體(表)現出來的。要透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師板書: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

師:自讀課文,一定要出聲,標出能表現細節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聲音較小。)

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投入。讀出聲音,輕輕地讀。

(教師巡視)

師:有的同學很好,已經在邊上寫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小聲交流)

師:可以從一句話,一件事中,不經意的動作,一個眼神中看出來,哪些地方流露出來?畫下來做上記號。

評價:本部分的設計看似平常,仔細體會,意味深長。“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正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教師板書這兩句話本身也是語文的文化意味的體現。語文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應該是充滿語文氣息的。教師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讓語文的最終目的和要求落實在具體的學習行為上。

反思:很多語文課沒有語文味,有的是因為教師自己缺少文化底蘊,往往直奔主題,但不能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具體化,學生不知應該怎麼做。沒有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感受到怎麼學習語文,所以最終總是效果不好。應該從這堂課的設計及執教方式上獲得啟發。

建議:如果是在自己班級上課,學習要求一次性提出來,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潛心讀書。

三、交流

師:先把自己畫出來的讀給大家聽,從哪些細節,哪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誰願意第一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後表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沒有動靜)

建議:可以開始就提出要求,先透過讀把你的感受表現出來,然後再說出來,這樣學生在開始讀的時候就能夠調動情感,讓第一次朗讀更有效。

師:不管對錯,要敢於表達。(教師鼓勵)

(指名說)

生:第一篇(頁)最後一個段落……我感到媽媽對爸爸的愛,平淡無奇卻又是真摯的愛,善意的謊言表現了真摯的愛。

師:還有補充嗎?在媽媽心裡,生病與餃子哪一個重要?

生(齊):病!

師:在媽媽心裡?

生(齊):餃子。

生:爸爸直奔醫院……從“直奔”這個詞我感覺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教師板書:奔bēn和bèn)

師:bēn和bèn有什麼區別嗎?查過字典嗎?

生:bèn有目的,bēn無目的。

師:文字是不是有溫度的?從“奔”字就體現了。嫦娥奔月中的“奔”應該是bèn,是嫦娥向著月亮去。誰還可以說?

(學生有一會沉默)

生:“你爸爸在床邊睡著了……”手腳麻木了,表達了媽媽特別愛爸爸。

師:再讀一下行嗎?

(學生讀)

師:還有什麼新的看法嗎?

生:(沒聽清老師的要求)我還從“我夜裡睡得沉沉的……”中可以看出父母互相為對方著想。

師:兩處聯絡起來看,愛是雙方的。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嗎?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第八自然段“爸爸沒有吃餃子,也沒有聽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純潔的愛。

師:文中很多(這樣的地方),要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再次鼓勵)

生: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潔白、純淨……

師:幽香鑽進鼻子,為什麼寫“鑽”到心中?對“鑽”有什麼別樣體會?說說是怎樣體會的。

生:“鑽”在現實中不行,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鑽進心裡,打動我們心的,是父母之間的愛。

師:“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十分純潔……人們心情好,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好的。

評價:對“鑽”字的處理,讓學生說出別樣的體會。架構具體的文字與學生生活相聯絡,從而促使學生深層次考慮,自己得到答案。教師的總結,向學生傳遞教師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者感受不深的。

師:第九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畫面,有沒有特別的留意?認真讀,讀完談留下什麼印象。讀出聲音。

(指一名學生朗讀,學生把叮囑讀成叮屬。)

師:對自己的朗讀評價一下。

生:讀得不太好。

師:怎樣才能讀得好?

生(齊):讀熟練。

師:推薦一名同學,你覺得她會比你讀得好。

(一名學生朗讀。仍把叮囑讀成叮屬,教師糾正。)

師:自己評價一下。

生:不怎麼好。

師:要讀好,要讀熟,還要投入地讀。自己大聲讀,一會找同學來讀。

(學生齊聲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合唱,老師希望獨唱。現在有兩位同學舉手了,還有沒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師:第五位(舉手的)同學來讀。

師:謝謝!讀得非常投入。老師來讀一下,我讀的不是最好的。你聽老師讀,細心體會。

(師範讀)

反思:在教師的設計裡,這裡可能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在學生身上就出現了這種現場的“尷尬”。這時,“聽眾”也應該放鬆一下,不是來看學生平時訓練的精彩,不是來看學生平時能力的展示,我們所期待的是執教的真正精彩,是感受語文教師對語文的獨特理解,是看教師帶著自己的理解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時刻即使尷尬,同樣有價值,同樣值得喝彩。

師:描述感人的畫面與情景,哪個畫面,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沒有表示)

師:輕輕柔柔的,陽光是悄悄地“探”了進來,有沒有溫度?有沒有溫暖?是幾度呀?“探”字有溫度嗎?(教師板書:探)

生:應該是有的,因為陽光充滿了溫情。

師:“探”和“照”有什麼不同?

生:“探”用的是擬人的寫法。

師:為什麼用“探”?“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這樣寫比較輕……

生:改了別的字就不是擬人了。

(師生笑)

師:完了嗎?

生:用上“探”說明陽光也不打擾這幅畫面。

師:也像做兒女的一樣,不願意打破這樣的畫面。這些景語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溫度的。同學們再讀一讀。

(學生齊讀)

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去體會“探”在這裡的感情魅力。透過這樣的'比照能夠感受到“探”的獨特,也能夠感受到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語言,這就是語言有溫度的原因所在。透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接近語言的真象。

反思: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方式方法來表達自己對文字的看法,但是現場的學生沒有展示出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獨特理解。教師沒有著急,用了引導的方法,提出“探”這個詞語,這樣的引導只是和學生玩一種猜謎的遊戲。在這時候,如果時間允許應該讓學生再去讀一讀,想一想;如果時間不允許,就直接提出來,讓學生再去思考、討論,這樣更能體現教師作用。

師: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感受、體會。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句。

(學生齊讀)

師:為什麼用了兩個“愛如……”

生:強調。

師:愛就如茉莉?還有嗎?生:表示一種感嘆,可以深入心靈。

師:充滿溫馨。

生:為了點題!

師:點題一個就夠了,為什麼用了兩個?

生:也是為了強調。

師:為什麼不用三個?

生:多用就■嗦了。

師:開始作者認同嗎?為什麼後來寫出來了?

生:看到當時的情景明白了。

師:愛如茉莉是由衷的讚歎、讚美。齊讀最後一節。

師:拿出感情來讀行不行?

師:作者心中這樣的愛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反思:我覺得這個班的學生還是很有個性的,他們似乎沒有理解作者意圖,也沒有理解教師意圖,而恰恰是這種不理解,為我們展示了一種真實。過於理解教師意圖的學生往往讓公開課的過程變得平淡無味,讓學生的發言變得假、大、空。這些學生不理解而努力去理解,展示了學習的真實,也展示了教師執教的真實,讓我們發出會心的微笑。

四、拓展

師:同學們眼前,在現在的年齡,如果讓你打一個比方,你認為愛如什麼?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各自)寫一句話。

(學生寫,教師巡視。彙報交流。)

生:愛如百合,我看到一個動畫片上,一個女孩特別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愛如玫瑰,聽別人說玫瑰是愛情的象徵。

師:愛如玫瑰,轟轟烈烈,也不要忘記愛如茉莉。

生:愛如檸檬糖,有酸也有甜。愛如卡布西諾,帶泡沫的咖啡……

師(笑):什麼東西?

生:卡布西諾,苦中有甜。

生:愛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愛如康乃馨,溫馨而祥和。

生:愛如一把火,給汽油就燃燒,給空氣就燦爛。

(全場笑聲)

師:要有熱烈的愛,愛也要有理性。

生:愛如陽光,可以溫暖別人和自己。

生:愛如繁星……

生:愛如空氣,無所不在,無微不至。

(掌聲)

生:愛如星光,雖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愛如動力……

生:愛如月光,給人光明而不耀眼。

師:愛如咖啡……

反思:這個部分是這堂課中學生髮言最熱烈的時候,不乏精彩語句,說明學生能夠思考,並且能夠表達。我想是因為教師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給學生鼓勵,都給學生機會。無論多麼“艱難”,教師都沒有越俎代庖,都沒有越過學生去實施自己的教學方案。

師:人生不同階段,對待愛情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需要愛,除了愛情,更需要同學、老師的愛,這些愛可以使我們更有力量,更溫暖。

下課。

總評:聽課後,我在想,如果讓所有的語文教師來做一道題——語文課像什麼?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課如玫瑰”要有激情,“課如荷花”要清澈明淨,“課如檸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應該是“課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則是清香嫋嫋。美到極至是平實、自然。看《愛如茉莉》的教學,就有這樣的感受。薛老師不急不躁(內心不得而知),整堂課如涓涓細流,像一首清麗的小詩,沒有波瀾壯闊,沒有峰迴路轉,但是同樣動人。沒有一句,沒有一處是脫離語文的生髮,課堂上飄蕩著濃濃的語文氣息,師生在交往、對話中完成了文字的審美過程。回味起來,讓人感到很多地方都在啟發著我們,這就是嫋嫋不去的清香吧。

從這節課的執教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字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同時教師引入“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景語”“情語”等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整堂課下來,線索清晰,乾淨利落,沒有旁枝斜蔓。想必學生學習的所得也是清晰的。

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麼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資訊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這堂課中充分調和了這種“供需矛盾”,教師給學生空間,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設計透過強硬的方式給學生,始終在順應學生的學習。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樹木與森林”的關係問題。關照了文字中詞句,對於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稍弱;也許這是薛老師第二課時要完成的任務。

這樣的一堂課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是帶給我們無盡思考和啟發的課。

(注:此實錄據2005年7月25日下午執教實況整理,四部分內容的劃分為評者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