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燕子》教學片斷賞析

課文《燕子》教學片斷賞析

教學片段一:

師:好,現在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學習,完成下面任務:(出示)你覺得作者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讓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小組內交流,注意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景物進行交流,儘量不要重複。

生自主學習。

生:我覺得“趕集”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因為它寫出了春天裡花、草、葉爭著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補充,我也覺得這個詞寫得好,“趕集”是指人們一起上市場的樣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寫出了百花爭豔的景象,我彷彿看到了一朵朵花兒正在比誰長得美,一棵棵小草爭著向上長的鏡頭。

師:說得真好,不僅說出了詞語用得好的原因,還說到了修辭,你們組的學習效率真高。

生:這一句中的“聚攏”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這些植物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也有一雙慧眼同,讀得很仔細。而且運用得也很及時。

生:“吹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春天的風很輕、很柔,吹在臉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刮在臉上很疼。

生:我認為“灑落”這個詞也寫出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春雨細細的灑落下來,讓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讓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落在臉上癢癢的。

師:你認真閱讀了《春》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這麼美的想象。想象閱讀要注意積累,還要學會運用,這樣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生:“柔”這個字讓我彷彿看到了春天的小河邊,柳會剛剛長出了嫩嫩的芽兒,她們對著小河在照鏡子 ,一陣風吹來,柳枝擺動著長長的枝條兒,彷彿在梳洗自己的辮子。

師:多麼豐富的想象!是不是該送給她掌聲?在體會詞語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這種體會說得更生動形象。其實,在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字也寫出了柳枝剛發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開”。

生:“鵝黃色”也是的,一般剛長出的新葉子都是這種顏色的。這幾天我注意觀察了,河旁的柳枝現在就是這種顏色的。

[設計意圖: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經驗。本來我只想把這些詞圈畫出來,然後讓他們討論一下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這個環節如果這樣處理很不好,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被動,與其這樣教學,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再來反饋學習情況更好。

透過課堂實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我預設得更好,學生的思維的確不能小看。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對於作者如何寫好景物,透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來了解在語文中,用好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反思:這一教學片段自我感覺很好,學生能夠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再是簡單的“我認為哪個詞用得好”,而是關注了好在哪兒,能夠從修辭、作用等方面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正是我預期的效果。在這段教學中,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學生說“各色鮮豔”“爛漫無比”這兩個詞感受到了春天的顏色很多,花兒開得很美。再比如“趕”字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如果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真正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有效性就會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二:

師:讀讀第3、4自然段,小組內討論,你看到了哪些畫面?(出示小組學習的內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飛行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師出示三幅畫面:現在,請你任選一幅畫面來說說。

生討論、交流。

(第一幅畫面是燕子由這邊的稻田飛到那邊的柳樹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橫掠過湖面時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這三幅畫面真實地描寫出了燕子給春光增添無窮樂趣的景象。出示這三幅畫面旨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現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飛行姿態優美的情景。“斜”、“掠”、“橫掠過”、“唧”等詞主要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飛行的姿態也很優美,其實直接讀語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藉助畫面的話,更加直觀、形象。下面兩幅畫面對於理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幅畫面中“幾痕”、“五線譜”等細節也是很有幫助的。]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面中的小燕子。這幅畫面中小燕子飛行的樣子很優美。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斜著身子掠過”,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態很優美,而且飛行時也很快。

師:哪個字更能體現燕子飛行速度的快?

生:“掠過”,

師:掠過怎樣理解?

生:輕輕地擦過。

師:小燕子飛行時輕輕地擦過水麵,那速度真是快。還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飛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這句中的“唧”我感覺燕子飛得很快。

師:“唧” 不過是燕子飛行時的叫聲,這叫聲怎麼能感覺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聲,就飛過了一條河,讓我們,再快也不能飛得那樣快啊。

(生笑)

師:是啊,燕子才叫了一聲,就由河這邊飛到河那邊了,這速度是夠快的。那麼“橫掠過”湖面又說明了什麼?

生:第一是說明它飛得快,還有寫出了它飛行時很美麗。

師:像蜻蜓、燕子等低飛還能說明什麼?

生:我知道蜻蜓低飛是在捕捉蟲子。

師: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樣,從水面掠過時,就是為了捕捉離水面比較近的飛蟲。

生點了點頭。

師:注意這個字了嗎?“暈”,能不能改成“圓圈”?讀讀比比。

生自由讀,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沒人舉手。

師:好的,給暈組個詞吧。日暈、月暈。誰知道日暈和月暈是什麼樣子的?(師簡單介紹日暈和月暈)

生:哦,我知道了。這小圓暈像月暈和日暈一樣美麗,而圓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寫作文時,常常喜歡和孩子們說“細節”這個詞,然而什麼叫“細節描寫”,許多孩子只是模稜兩可地明白,每次真正習作時,又不知道什麼叫“細節”了。事實上,在我們每一篇課文中都有細節描寫。像第3小節中“唧”“掠”“落”“痕”等詞就是一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正是能體現燕子的飛行特點和停息特點的。如果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詞進行教學的話,那麼課堂教學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我知道憑藉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我預設中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我還是找到了精彩的發言。

“痕”字的教學也是有難度的,在學生賞讀這一句後,我問了一句:能不能把這個字改成“根”?孩子們爭著說不能,因為幾根電線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跡”,痕跡是看不太清楚的,電線那麼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電線上的,當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葉聖陶先生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作者用詞造句如此精妙傳神,是值得教師反覆咀嚼,學生反覆品味的。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到這樣的境,幫需要教師正確地引領。

咬文嚼字,不僅要成為語文的基本功,也應該是語文老師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套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