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我若為王》課堂實錄及其評價

課文《我若為王》課堂實錄及其評價

老師由歷史事件匯入,他說:“歷史上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了當是皇帝可以殺了自己的弟兄;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為了做皇帝也費勁心思。可見當皇帝是非常爽的。如果有一天我當了皇帝,那麼會怎樣?

開始學習後,老師先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然後老師讀第二到五段。(讀得非常誇張,極有諷刺意味,獲得兩次掌聲)

老師說:“剛才我讀的內容有拿幾個詞語表現了人們對王的態度?”

學生回答:“捧。”

老師板書“捧”字,然後說:“他們在捧什麼?”(學生回答:王的。。。)老師板書:王權。並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王權。”

老師:讀第五段,用四字短語概括人們捧王的三種表現。

學生:卑躬屈膝;必恭必敬;阿諛逢迎;惟命是從。

老師板書:卑躬屈膝惟命是從阿諛逢迎

老師:我若為王,。。。。。。從王位上趕下來。

老師說,我若為王,本該非常受用,全身三百六個毛孔都很舒坦的。而實際是單調,寂寞,孤獨。因為我所見的是。。。我所聽的是。。。我所感的是。。。

板書:所見:只是都

所聽:都都

所感:沒有沒有

老師:使王感覺單調,寂寞,孤獨的原因是什麼?

生:。。。

師:作者在假定為王的情況下使別喪失了自尊,他實際是在“批王權”。

師:我是暴君還是名君?

生:既是暴君又是名君。

師:奴才殺完了,我做什麼?

師:做真人,做真的王。唯真是求。

師:大家學習了本文之後,知道該怎樣做人?

生:互相平等。

生:有完整的人格,不阿諛逢迎。

生:不畏王權。

師:時代在進步,但有些人還存在奴才思想,請大家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他們的嘴臉。

生無以應。

師:就象第五段那樣,來從聲音,語言等方面來說。

生:在官場上,有一些人用利益去誘惑別人,他們一副討好的表情,他們坐的很近,彎著腰。

師:怎麼坐得近?這樣的討好表情?

生:有些人為利益出賣自己,當別人問他時,他卻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師:回答問題要有指向性。我要求的是畫臉,畫表情,畫眼睛。

師: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做真人吧!

總體評價:

這節課從內容來看,比較緊湊,沒有太多的煩瑣問題,整體設計圍繞理解主題,一線串珠,不蔓不枝,可謂線索清楚,重點突出。從老師自身的素質來看,老師的語言洗練,用語很有表現力。朗誦能力也非常強,一開始的朗誦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和臺下老師的心,博得了大家的掌聲。他的板書字型和整體設計也很好,能夠顯示文章的主題和線索,顯示一個語文老師的水平。但是,他這節課的最大的問題是,老師沒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一個人整整說了一節課,學生的參與很少,即使有一些參與,也是為了引出他自己設計的程式和問題。另外,老師沒有把朗讀課文似的語言與講解課文的語言區別開,自始至終都是一種很高很強的朗誦語調,帶有很大的表演性,這種又高又強的.聲調把學生的思維幾乎完全給限制住了,只見老師一個人在不住的大聲的說,而學生卻是默默不語。可以說,這個老師的亮點是朗讀,而他的課堂在開始成功的朗讀後再也沒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是因為他那朗讀的聲調。他被自己的朗讀和設計的問題牽住了“牛鼻子”。他自己與教材文字有了比較深刻的對話,而沒有能夠引領學生與文字進行很深刻的對話,使學生幾乎是遊離於課堂和文字之外,遊離於他的強勢朗讀式的語言之外,他怎麼能夠成功?

他在設計上有一個技術的問題,他在後面讓學生描繪那些奴才的嘴臉,而學生卻總是“啟而不發”,他雖然乾著急,但學生最終也沒有給他一個很圓滿的答案。為什麼?因為他在前面教第五段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就段中的奴才嘴臉進行很形象的示範。前面沒有鋪墊好,後面自然不會有學生的精彩表現。如果老師深挖第五段的內容,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深刻理解全文的主旨:批判奴才思想,揭示奴才思想也是王權存在的根源。如果沒有奴才,就不會再有王權的存在。可以說,那裡正是一個應該出彩的地方。